瀛湖:产业提升保一湖清水
2019-12-20张凌云
张凌云
距安康市区西南方向16公里的瀛湖,在很多人眼里只是风光旖旎的景区,却不知道它是西北地区最大的淡水湖,也是中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涵养地。
瀛湖库容量25.8亿立方米,水域面积77.8平方公里,除了为丹江口水库供水,还是安康市中心城区和沿湖100余万群众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
2013年,瀛湖生态环境保护项目从全国100个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项目规划中,经过三轮考核,脱颖而出。最终在当年12月18日,经过陈述答辩、现场打分,瀛湖项目被确立为15个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重点项目之一。根据财政部、环保部的有关规定,将从环保专项资金中予以重点支持。
以实施瀛湖湖泊治理项目为契机,瀛湖生态旅游区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漂浮物打捞治理机制,推进库区网箱清理整顿工作,深入开展生态环境专项整治,确保瀛湖水质始终保持国家Ⅱ类标准。
瀛湖曾危机四伏
20世纪80年代,修建安康火石岩水电站,大坝拦蓄汉江形成了瀛湖,主要由汉江及岚河两条河谷形成,湖内有70余条港岔,是西北最大的河道型湖库,兼备供水、发电和调洪等多项重要功能。
瀛湖也是秦岭以南水禽的主要栖息地。上世纪90年代初,庫区水质均在Ⅰ类范围内。随着渔业、航运的发展,瀛湖水质开始下降。
2001年起,安康市委、市政府全面实施“大瀛湖”绿化综合治理工程。十余年间,通过部门包村、干部联户的方式,在汉江沿线和库区周边植树240多万株、造林16.65万亩,区域森林覆盖率由25.8%提升到67.6%,关闭沿线工矿企业30余家。
至2013年,瀛湖被列入全国15个重点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专项资金支持项目。瀛湖重点良好湖泊生态环境项目涉及汉滨区瀛湖、流水、新坝、洪山、双龙、大竹园6个镇107个行政村12.4万人,国土面积569.5平方公里。
自2012年6月起,陕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对瀛湖开展多次实地调查。2015年,由李英杰、王亚萍、孙长顺等撰写的《瀛湖水环境问题调查研究》中指出,湖区水质存在恶化趋势;湖区渔业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湖泊水体营养物质含量较高,存在水华风险。具体问题包括:周边村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落后、农地与湖面连在一起,化肥大量使用造成的面源污染、漂浮物、网箱养殖、航运污染、湖内水生态结构失调等。
近年来,瀛湖生态旅游区通过“污染治理、生态保育、水源地保护、产业结构调整、生态安全评估和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六大类工程,进一步改善瀛湖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安全。
“绿色改制”打造洁净湖面
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通过《瀛湖水上旅游船舶服务标准》《瀛湖漂浮物打捞工作应急预案》《全面深化河长制工作方案》《生态旅游区渔业养殖规范管理办法》等规定,对保护生态、水质的每项措施标准化、制度化,提升工作效率,效果突出。
瀛湖上的游船既是一道风景线,也是水质的污染源。船上的排污、厨房等设施,都不同程度对水体构成了污染。更让旅游区管理者日夜担心的是,游船经营主体分散,无法承担环保设施整改的费用,由于统一管理难度大,安全隐患、争抢客源时有纠纷,游船已成为管理者的一块“心病”。
2018年8月,原隆顺船舶公司134艘船只被统一收购,交由陕文投安康文化旅游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安文旅公司)负责经营管理,规范船舶垃圾处置、增设船舶环保设施。
此次船舶公司改制被居民称为“绿色改制”。实施游船统一管理后,所有游船污水排放和码头船舱垃圾处理统一回收管理,建立严格有效的游船水质保护监管机制,严禁垃圾、废水、废油等直排湖区。2018年,《瀛湖水上旅游船舶服务标准》被批准为陕西省地方标准制定项目。
在游船改制中,依据方案细则,除兑付船只费用外,还对每船有产业扶持资金、给予符合要求的船工提供岗位,从而保障船主今后的生计。
由于灜湖处于汉江下游,距离防洪大坝较近,每年汛期,大量枯枝树叶、生活垃圾还有白色泡沫等漂浮物从上游一路漂流,集聚到瀛湖,影响水面清洁和水质安全。根据《瀛湖漂浮物打捞工作应急预案》,瀛湖生态旅游区组建了漂浮物专业打捞队伍,建成2艘漂浮物打捞船,8艘拖网船,使得打捞工作常态化,规范化。
今年6月下旬,汉江进入主汛期后,因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漂浮物进入库区主河道,在绵延百公里的河道上形成多个漂浮带。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联合相关部门,集结6支专业队伍,经过六十多天的作业,打捞漂浮物21580立方,实现了瀛湖漂浮物巡查、打捞常态化、制度化。
2019年,安康市各部门在瀛湖货运码头开展汉江瀛湖水域增殖放流活动,放流鲢鱼、鳙鱼30万尾。同时,汉滨区、汉阴县、紫阳县、岚皋县也分别在辖区瀛湖水域同步开展放流活动,全市共计在瀛湖区域放流滤食性鱼苗超过110万尾。
为了修复渔业资源,通过鱼类来净化和改善水质,实现好鱼养好水,好水养好鱼。瀛湖生态旅游区编制完成了《瀛湖渔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增殖放流活动。已投放鲤鱼、草鱼、鲢鱼、鳙鱼等滤食性鱼种1000余万尾,起到了修复水生态环境、丰富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拆解网箱助渔民上岸
有一段时间,游客乘船在瀛湖上,想拍一张身后碧波千顷的照片,可选来选去,水面上的人工网格总是会拍进来。游人不禁费解,湖面上哪来的这么多网格?
这些网格,其实就是养殖网箱。据介绍,瀛湖周边的村民从2000年开始养鱼,最初只是投放一些瀛湖常见的花鲢、草鱼等鱼苗,规模不大,也不用投食喂料。但到2008年前后,有人借鉴南方临海渔民网箱养殖的办法,大规模高效率养殖,需要投放饵料喂食。因为经济效益可观,库区周边渔民开始大规模发展网箱养鱼。
从2010开始,瀛湖水面的养殖网箱越来越多,占的面积越来越大,有的面积比篮球场还大。村民收入因为网箱养殖大幅提高,有的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但是,随着养殖户在网箱内投放饵料饲料以及药物,导致养殖区域内水体部分指标超标,水质下降,到了春夏,养殖的鱼就会大量死亡,养殖户也发愁。工作人员说,网箱养殖使瀛湖水质下降,还有些养殖户为了省钱,将死鱼用编织袋装好后绑上石头,又投入湖中。渔业部门对此严令制止,要求他们必须将死鱼消毒后退后500米进行深埋。
2017年8月,省委环保督察组向安康市反馈意见后,安康市针对瀛湖网箱养殖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确定了目标任务:2018年3月底前完成拆除,4月初進入全面验收阶段。瀛湖网箱养殖清理工作涉及瀛湖库区的瀛湖、流水、大竹园、双龙、洪山5个镇。
取缔网箱养鱼,不能一拆了之。瀛湖生态旅游区会同汉滨区采取拆补并举、堵疏并举、奖罚并举的方式,按照“拆得了、稳得住,还要保民生、不反弹”的要求,同步扶持渔民上岸发展产业。
位于瀛湖景区核心地带的瀛湖镇从事网箱养殖的曾有17个合作社、328户、1189人,这其中还不包括6家大的养殖公司。瀛湖镇当时的网箱数量有23646口,占到了汉滨区的四分之三,也占到了安康全市的一多半。根据安康市委、市政府拆除网箱的方案,镇上在不到两个月时间,把网箱全部拆除干净。
但这项工作在瀛湖镇相关负责人看来并未结束:“这个工作只进行到了一半,大量的工作还在后面,渔民的转型发展问题,政府一直在考虑着。”
从瀛湖镇的初步统计来看,以前从事网箱养鱼的328户渔民,已经有291户按照镇政府的引导,在山林经济、社区工厂、农家乐旅游及护河员公益性岗位四种转型产业上有了新的选择意向。据悉,管委会通过扶持发展渔家乐110户,吸引渔民转产200人,并同时启动旅游建设项目,为渔民转业转产提供就业岗位350个。
对网箱的拆除只是瀛湖生态保护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瀛湖生态旅游区先后关闭沿线工矿企业30余家。经省环保督察组复查,目前,瀛湖库区PM2.5浓度年均值低于每立方米40微克,PM10浓度年均值低于每立方米65微克,空气质量、区域水质常年为优。
旅游扶贫的桥兴样本
9月10日,桥兴村、火星村114户贫困户,每户领到1600元产业扶贫分红金。这是自2017年安康瀛湖渔文化公司成立以来连续第三年给贫困户股东分红。
2017年,在瀛湖生态旅游区管委会的指导下,陕文投安文旅公司以“公司+村两委会+贫困户”的运作模式,成立了安康瀛湖渔文化旅游开发股份有限公司,让贫困户和村两委会成为公司的股东,按比例享受年终分红。
如今,位于桥兴村的唐家链子渔文化旅游观光、富硒茶园采摘都是瀛湖旅游的一张名片。而在2016年之前,尽管唐家链子位于瀛湖核心区域,左邻金螺岛,右邻翠屏岛,非常适合发展旅游,但由于道路不通,村民都以养鱼和外出务工为主,旅游产业离人们还很远。
2015年,瀛湖生态旅游区驻村工作队进驻后,认准了带领大家搞旅游,作为扶贫产业的方向。安文旅也开始规划建设唐家链子旅游扶贫项目,提出创新资本扶贫新模式。
通过旅游示范村项目,管委会率先把进村道路和基础设施修建起来。2016年,唐家链子到李家湾的2.74公里道路修建起来,让村民、游客出入变得方便。2018年,经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又对桥兴村玉岚街道到唐家链子4.94公里道路进行全面提升改造,安装太阳能路灯140盏。今年7月9日,这条旅游示范路全面完工,唐家链子敞开了怀抱迎接八方宾客。
2017年,瀛湖渔文化公司以打造唐家链子渔文化村旅游项目为核心,挖掘旅游文化和民俗特色,发展民宿、风味餐饮等项目,旅游产业在桥兴村彻底扎下了根。
瀛湖渔文化公司通过专业化运营管理,从原农家乐经营者手中租赁10栋房屋,打造有当地特色的民宿餐饮,建设鱼餐饮为主的美食街区。引进“亲水项目”以及开辟茶马古道、打造儿童乡村农场,将唐家链子打造成为渔文化主题村。
与此同时,公司联合安康职业学院技师学院对桥兴村、火星村赋闲劳动力进行“创业+鱼宴技能”培训。共有59位村民拿到了陕西省人社厅颁发的《陕西省创业培训合格证》和安康市人社局颁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截至目前,通过旅游扶贫不仅解决了桥兴村村民就业,还辐射带动周边火星村、湖心村解决稳定就业136人,其中9人进入管理区经营摊位24户、劳务用工109人,间接带动400人次。
虽然网箱拆除后,渔民都拿到了补偿,但不能让渔民就靠这笔钱生活。桥兴村原先从事网箱养殖的渔民上岸后,在村两委会的号召下,也拿出了当年搞渔业的劲头,在村后山种植茶树、枇杷等,依靠种植谋发展,并积极与旅游业对接。目前,在村后的山坳里,已经建起五六百亩茶园。有村民们还希望,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技术培训,在茶园里进行立体种植,套种中草药、枳壳,使每一寸土地发挥出最大价值。
目前,管委会积极引导上岸渔民搞种植业,已先后成立了3个茶叶合作社,渔文化公司还请专业机构设计了“唐家链子”包装袋,全村包括茶叶在内的所有农副产品统一使用“唐家链子”品牌,严格做好品控,保障村民的经济效益。
(本文写作中参考《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5年第一期《瀛湖水环境问题调查研究》一文,在此向作者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