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扶贫中拼出三种新 “资源”
2019-12-20刘光林通讯员杨雄生粟厚琨
本刊记者 刘光林 通讯员 杨雄生 粟厚琨
通过红提产业带动,农民人均收入快速增加。
资源县位于广西东北部越城岭山脉腹地,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基础差、工业底子薄,2015年底资源县开启精准扶贫攻坚战时,全县42个贫困村和3.3983万贫困人口要在5年内完成脱贫摘帽任务,难度很大。
围绕西红柿、辣椒、食用菌、红提、猕猴桃、黑鸡、竹狸、高山牛及冷泉鱼等项目,资源县根据本县产业扶贫工作实际,推出红提产业、黑鸡养殖、有机蔬菜种植、西红柿(辣椒)种植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扶贫产业。将其培育成为真正看得见、摸得着,为贫困户带来收益的扶贫产业。
红提:广西最大生产基地
一座座整齐排列的新式洋楼,一条条宽阔整洁的通村水泥马路。碧水蓝天下,老王家村像桂北山城孕育的小家碧玉,显得格外恬静优雅……这是记者眼中见到的资源县中峰镇老王家村。
地处桂北山区的老王家村,在10多年前,80%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以外出打工为生,农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而这些年来,当地通过发展红提产业,农民收入大幅提高,人均年收入达10000元以上。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村红提种植由小、散、乱的小农经营转为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由过去的“人种天养”向“重品种、重技术、重规模、重管理、重效益、重市场”的现代经营理念转变。
目前,资源种植葡萄有十几个品种。
资源县位于桂东北越城岭山脉华南第一高峰猫儿山下腹地,境内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无工业“三废”污染,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物质积累和果实着色,为发展优质红提提供了有利条件。
2001年,资源县组织科技人员对当地土地、气候、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随后确定在中峰乡大庄田村试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红提(葡萄),利用北方种植红提成熟晚,南方很多地方不适宜种植红提的特点,发挥本县优势,引导村民种植红提,建设“红提(葡萄)长廊”。在该县农业部门引导下,刘玉华、杨雄生、凌其清等人率先在大庄田村老王家屯引种红提,第二年就获得了每亩产量1~1.5吨的好收成,实现每亩产值0.8万~1.2万元的良好经济效益。
为使农民脱贫致富,县里及时引进抗病力强的红提新品种,全面推广种植新技术,特别是“三避(避雨、避寒、避晒)” 栽培综合技术的大面积推广,使红提种植面积、产量和品质大大提高。2009年,全县红提种植面积达2000多亩,大庄田村红提种植面积就达1000亩。全县红提挂果面积1500亩,总产量2.3万吨,年产值1.6亿元。
老王家村也及时更换品种,已成功种植了红地球、维多利亚、美人指、温克、红玫瑰等10多个欧亚种红提优良品种。大庄田村的红提种植户王顺友是一位带头人,为了将自家的红提种好,王顺友经常“泡”在村电教室里潜心研究红提种植技术。如今,他的红提园占地15亩,平均亩产在1500公斤以上,年纯收入超过15万元。成功后的老王主动将自己的红提园设为村里的教学实践基地,将自己的种植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当地种植户,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目前,大庄田村老王家屯种植红提400多亩,年人均纯收入达1万元以上,成了当地有名的“红提村”“别墅村”和广西首批“美丽乡村”。
通过老王家屯红提种植的示范带动,全县红提种植面积达6.38万亩,产值近6亿元。如今,在资源县,像老王家这样的产业村,还有资源镇晓锦和梅溪镇铜座金银花村、车田乡海棠和黄保西红村、瓜里乡金江三木药材村和河口乡猴背百合村等。
2007~2018年先后整合资金1000多万元,在中峰乡大庄田村建成并通过验收成为自治区级现代农业核心示范区、区域内有1.5公里的大红提观光长廊、20公里的小红提观光长廊、休息亭,形成了大红提长廊套小长廊、村连村、户连户的格局,建成了集农事体验、农业观光、红提采摘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拉伸红提产业链,推进农业观光旅游发展。
截止2018年,资源种植葡萄品种有红地球、魏可、美人指、维多利亚、夏黑、蓝玉、阳光玫瑰、红巴拉多、黑巴拉多等10多个,种植规模6.38万亩,挂果面积5.8万亩,亩产值6000~12000元,总产值4.97亿元,产值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5%。成为广西最大的优质红提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南方地区优质红提生产基地。
通过红提产业带动,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加,辐射带动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致富。2015年以来,资源实施精准扶贫以奖代补,675户3410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享受红提产业以奖代补,人均纯收入由3119元增加到5320元。
五黑鸡:带动四个镇
“这个脆脆甜甜的肉是鸡肉吗?”望着餐桌上摆着一盘从表皮到内脏和骨头都是黑乎乎的肉,资源镇同禾村驻村书记黄翊尝了一口问道,村党支部书记赵雪玉说:“对的,这是我们资源的黑鸡……”黄翊瞬间获得了灵感。
资源县有一种黑鸡,因皮、骨、毛、肉、冠都是黑色,得名五黑鸡。这里的黑鸡每天在山上出没,是攀岩高手,特别带劲!
资源镇同禾村,是一个集旅游、养生为一体的特色村庄。同禾村虽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但曾由于发展思路不明晰、交通条件落后、产业发展不成熟等原因,一穷二白。如何才能改变这种面貌?
这次偶然的聚餐给了他们灵感,黄翊回到住处后立刻查询了黑鸡的资料。资源黑鸡号称“黑美人”,其味似于甲鱼,优于鸽肉,营养价值丰富,脂肪含量低,且有治疗头痛的功效。黄翊将打算在村里发展黑鸡养殖的想法告诉了赵雪玉,两人一拍即合,迅速召集村“两委”班子人员共同谋划相关工作。
通过调查摸底发现,资源黑鸡在资源有悠久的养殖历史和良好市场前景,黑鸡主要在无污染的田间、果园、农林闲地及灌木丛林里,以山地放养、人工喂料与野外采食相结合,处于一个“少吃多运动慢长肉”的生长过程,且投资少,成本低,生产出优质的“绿色”商品肉鸡,可为村民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扶贫工作队利用帮扶单位的17万元启动资金,建立了黑鸡养殖示范点和孵化基地,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模式,于2016年9月在4个村建成了黑鸡养殖场。
在同禾村的丰源黑鸡养殖合作社,记者看到,养殖场依山而建,阶梯式的鸡舍根据不同高度依次放养体积不同的黑鸡,小鸡放在最底层,成熟的黑鸡则全部在山坡上放养。在鸡苗的选择上,黄翊与村干部商讨后,决定采取自行育苗的方式,为降低成本、保证鸡苗的品质、保证价格的灵活性。
“合作社将两个月大的黑鸡幼苗发放给贫困户带回家养,等成熟后再包回收,统一销售,这有效解决了贫困户的进货及销路问题,也保障了贫困户的收入。”丰源黑鸡养殖合作社的负责人刘宗春这么说。合作社通过发放鸡苗,包回收的方式带动资源县同禾、永兴、咸水洞、社岭村共计120户贫困户加入,已经销售黑鸡近万只,存栏黑鸡达5万多只,除去养殖成本、每只黑鸡估计收益50元以上,为贫困户年增收20万元。
同禾村的贫困户唐清明自从2016年加入合作社后,每年纯收入稳定在1.7万元左右。
2017年,该合作社养殖基地存栏种鸡、商品黑鸡10000多只,带动了贫困户215户发展黑鸡产业,产值达一百多万元。
同禾村采用“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建成黑鸡养殖场。
2017年9月初,资源县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杯漂流赛,喜迎世界各地参赛队和慕名而来的旅游团队。该合作社充分利用这一重大契机,同时借助同禾村宝鼎瀑布这一旅游景点,将生态黑鸡做成一道道美味佳肴端上了世界友人的餐桌。从此,资源镇的黑鸡产业走出了资源,销往广东、海南等东南亚高端市场,全镇扶贫产业形成了以黑鸡为媒的“旅游+产业”的新模式。
经漂流赛宣传后,2018年底合作社将销售商品黑鸡近10万只,产值近千万元。同时,利用“粤桂合作”的有利契机,与广东肇庆市端州区的企业签订销售协议,通过成鸡宰杀、真空包装、冷冻运输的服务,成功打开了广东市场。
为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且保证资源黑鸡的品质,通过合作社先后带动资源镇、梅溪镇、车田乡、中峰镇近600户贫困户参与黑鸡养殖。凭借农村农户分散养殖的地理优势,对每户养殖黑鸡的数量加以控制,利用农村廉价的青绿饲料、谷杂粮喂养8个月以上,从而养殖出高品质的原生态黑鸡。最后,合作社将以保底价回收的模式,收购农户养殖的黑鸡,再进行统一品牌包装销售,切实保障每一户养殖户的利益。
2018年黑鸡产业覆盖同禾村69户贫困户,覆盖率超过80%,每户增收约3000元。在全县覆盖十多个村,带动680余户贫困户走上了脱贫之路。 目前全县黑鸡养殖数量为50万羽、存栏量20万羽,年销售量达30万羽,年产值约3000万元,有力推动了同禾村乃至全县的黑鸡产业发展,助力了贫困户脱贫致富。
高山蔬菜成“绿色银行”
资源县的车田西红柿和车田辣椒是当地响当当的特色农产品,车田西红柿主产地为平均海拔705米的高寒山区,昼夜温差大,特别适宜高山无公害蔬菜及南方反季节蔬菜的种植。车田西红柿不仅外型美观,颜色鲜艳,光泽好,而且硬度好、耐储运、肉质厚、甜度适宜,深受广大客商喜爱。车田辣椒,主产地同样得益于资源高寒山区地形气候,个头大、肉厚汁多、甘中带辣、香味绵长,是历史悠久的桂林传统名优地方特产。
1995年,资源县在车田苗族乡车田村建立第一个面积100亩的西红柿示范种植基地,当年平均亩产量就达3500公斤,亩产值达3200余元。近年来,不断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特别是实施西红柿嫁接育苗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病虫综合防治的推广应用,良种的不断引进更新,并在全县推广无公害西红柿标准化生产,配套建设了60亩车田西红柿专业批发市场,门面达200多个,提高了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全县西红柿优势产业的发展。2009年已成功注册了“车田”“两水”牌无公害西红柿商标。2016年种植面积2万亩、产量15.7万吨、产值3.97亿元。资源县已成为广西和华南地区最大夏秋西红柿生产基地。西红柿产业已成为资源山区人民致富奔小康的支柱产业。2016年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种植模式,共带动贫困群众120户,受益420人,种植西红柿300亩,每亩净收益10700元,人均年纯收入10000元。
2017年初,资源县的车田西红柿和车田辣椒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正式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了让车田西红柿和车田辣椒特色农产更好地领航扶贫产业发展,车田苗族乡的乡龙塘村在该县扶贫办专项产业资金的扶持下,建成了车田西红柿、车田辣椒地理标志产品示范点,并带动全村218户贫困户发展西红柿、辣椒等蔬菜种植。
2017广西国际电商节中展出的“车田西红柿精品礼盒”,“车田辣椒”辣椒酱、辣椒干、泡辣椒等产品被抢购一空,三天展期线上线下实现产值134万元。
而在资源,红提、西红柿、猕猴桃、中药材、竹鼠、冷水鱼等传统优势产业同样得到改良提升,产品质量也得到进一步提升。此外,资源县还大力支持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在产业发展过程中,紧紧围绕“生态”做文章,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有机绿色农业。
“目前,基地共种植有机蔬菜160余亩,其中西红柿90,亩产可达8000公斤,辣椒70亩,亩产可达3500公斤,并随季节更替种植白菜、萝卜、芥蓝等页面蔬菜。2018年,有机蔬菜(西红柿、辣椒)产业年产值110多万元,受益户数110户,受益人数395人,受益贫困户71户284人。” 资源县众鑫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邹定友说道。
2017年3月,资源县建立了白洞村有机蔬菜基地,并于当年取得有机转换证;基地种植户于2017年10月成立了资源县众鑫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产”的模式运营。
据了解,资源县车田乡白洞村辖19个村民小组人口仅1495人,耕地面积仅985亩。2015年人均收入不足2300元。2017年以来,白洞村以培育和发展有机农产品为切入点,实施优选品种、规范种植基地、增施有机肥、科学管理、病虫防治、生态有机示范,发展蔬菜种植,应用水肥一体、测土配方施肥、大棚栽培等新技术,使蔬菜产量和质量都有新的飞跃。
通过类似的这种模式,目前,资源县在全县共建立了20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全县有机蔬菜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年总产量达3000多吨。
同时,该县先后与国内大型农业品牌企业合作,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等模式,不仅有效解决了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成本、技术、市场销路等系列问题,确保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而且更加有效地提升了农产品品质,树立了产品品牌。
据了解,目前,资源县全县贫困户发展产业参与率达100%,带动了47个贫困村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123个,培育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141名。
有机蔬菜成为贫困户增收渠道。
采用先进技术模式管理,目前,资源县在全县共建立了2000多亩有机蔬菜种植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