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州: 昔日主战场 今日“全上品”

2019-12-20刘光林通讯员马小萍梁艳

农家之友 2019年9期
关键词:提子巨峰村委

本刊记者 刘光林 通讯员 马小萍 梁艳

全州县,扼湘桂通道,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这里曾是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的主战场。80多年过去了,当年留下了无数忠魂烈骨的湘江沿线地区的人民群众,在长征精神的激励下,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决胜脱贫攻坚,昔日的战场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上品一:芦笋

全州男子蒋通国三年前还是贫困户,通过一根芦笋,三年后他不但脱了贫,年销售额还达到上百万,成了当地脱贫致富的典型。一根芦笋如何让他转变如此之大?我们决定前往龙水镇龙水村委龙水村探访一番。

进入龙水村,吸引眼球的是田野中间那白茫茫一片的芦笋种植大棚,这里就是蒋通国的芦笋种植基地。

在大棚边缘处有一栋一层楼平房,里面有5名男女在修剪芦笋。他们把修剪整齐的一把把芦笋码放在泡沫箱里,然后过秤。一旁有间100余立方米的冷藏库,在大货车进村收购之前,成箱的芦笋就暂存在那里面。

这其中,一名身材壮实的中年男子就是蒋通国,他衣着朴素,样貌憨厚,笑容真诚。“大货车拉了一车才走,要不这里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蒋通国说,今年芦笋的产量还不错,最近是芦笋收获旺季,一天产量有1到2吨。

说罢,蒋通国带着记者参观了他的芦笋种植基地。这里一共有70多亩,走进芦笋种植大棚,进入眼帘的是一片盎然绿意,芦笋长势旺盛。蒋通国介绍,芦笋享有“蔬菜之王”的美称,营养价值很高。富含多种氨基酸、蛋白质和维生素,其含量均高于一般水果和蔬菜;还含有微量元素硒、钼、铬、锰等,具有调节机体代谢,提高身体免疫力等多种功效。

此外,芦笋是多年生植物,一次种植多年收获,产量逐年增加,待三四年后,产量趋于稳定。每年,芦笋有两个收获季节,分别是4月到7月,以及8月到11月。每个收获季节结束后,要把苗全部拔掉,等下一个生长周期苗又会重新长出来。而蒋通国这里产出的芦笋主要销往广州、南宁、柳州、桂林、永州和衡阳。

蒋通国说,他种植的芦笋生长情况很稳定。

原本,蒋通国家住龙水镇亭子江村委彭家屋村,位于大山里。这里水田少,人均不到0.4亩,再加上受到气候影响,一年只能种一次水稻。在没有天灾和病虫害的情况下,产的粮食刚好够吃。由于上有两个老人,下有两个孩子,蒋通国身上的担子不轻。2009年,他用多年卖杉木攒下来的钱买了辆农用车,平时帮村民拉竹子、树木和化肥赚钱。尽管起早贪黑比较辛苦,但维持一家人的生活不成问题。

2011年前后,蒋通国父亲突然中风,因治病欠下10多万元债,接着祸不单行,又出车祸,又欠下5万元赔偿债,原本平稳度日的一家,突然欠下这么多债,家里只有不到四分的水田,除了养老人外,还要供小孩读书。蒋通国陷入手足无措之中。“那段时间,我真的很绝望,想不通生活为什么这样不顺,接二连三的困难找上我,我一个农民怎么扛得起?”蒋通国说。

2014年冬天,蒋通国被列为贫困户,龙水镇扬田初中一个姓唐的女老师负责对他家进行帮扶。“唐老师经常跑来我家,鼓励我,听我的想法,并鼓励我放手去做。”蒋通国说。

根据蒋通国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意愿,扶贫干部最终决定帮助他发展种植芦笋,并解决其他生活上的问题。

2015年,为了小孩读书,蒋通国一家搬到龙水镇集镇。在龙水镇龙水村委龙水村,他租了3.6亩水田种水稻。

“我开始是冲着那里的水田一年可以种两次水稻去的。后来,看到我们当地的一个种植户,种植了3亩芦笋,当年就赚了七万多。”良好的市场效益让蒋通国看到了“钱”途。2016年他也开始种植芦笋,经过精心培育,芦笋长势喜人,正当他盘算着能赚多少钱时,一场冰雹破碎了他的致富梦。距离采摘不到一个星期时,芦笋受损严重,接下来又遭遇了茎枯病侵袭,几乎绝收,亏得一塌糊涂。

首次的失败让蒋通国明白一个道理,光靠勤快还不行,掌握技术才是关键。于是他苦苦研究种植技术,经常找机会与其他芦笋种植大户交流,并通过在网上找资料、看碟子等方式学习种植技术。后来他发现防止茎枯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搭建大棚来种植芦笋,但搭大棚可得花不少钱。

在相关部门的的帮助下,蒋通国通过贫困户惠民政策无息贷款了5万元,把棚子给搭了起来。“既然决定全身心投入搞芦笋种植,那就搞大一点。”2016年冬天,蒋通国又找银行贷了30多万元,租了20多亩地,搭起棚子种上了芦笋。那年冬天,先前那3.6亩的芦笋终于有了收成,销售额有8万多元。

2017年,有了技术的他继续扩大规模,旁边别人种的20多亩的金银花不种了,他转租了过来,在村中另外又租了十多亩,一共发展为70多亩,并通过借贷多方筹集资金80多万元搭建起了大棚。

南宁8件500斤,柳州5件350斤,永州5件350斤,衡阳2件130斤,桂林2件130斤……这是记者在蒋通国发货记录本上看到的一组数据。

在芦笋销售上,蒋通国平时都是通过电话和广州、南宁、柳州、桂林、永州、衡阳那边的芦笋批发商联系,他们再派车过来拉货。通过三年的努力,蒋通国在种植芦笋之路上闯出了一番天地,2018年销售额达到了100万元左右。

“好政策让我们家的日子有希望、有奔头,大棚芦笋种植这条财路越走越稳当。没有党和政府的帮助,我不可能过上今天的好日子。”说到成功,蒋通国没有忘记感谢当地党委政府。当然,他也没有忘记村里的贫困户。“现在,我的种植场有固定员工10多人,其中有部分是贫困户,繁忙时前来打工的村民近30人,每人每天工钱60~100元不等。”

如今,他不仅用勤劳的双手成功实现脱贫,还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一起脱贫致富,完成了一次华丽转身。

上品二:桂北“葡萄沟”

“我们瓦窑岗的葡萄又红又甜,今年又卖了个好价钱。”葡萄成熟季,全州县芳塘村委瓦窑岗村村民王钱斌在给收购商采摘葡萄时边采边笑着说。

距县城30公里外,同样因种植而兴的枧塘镇瓦窑岗村正在全力打造桂北的“葡萄沟”。盛夏,我们穿行于有着南方“吐鲁番”之美誉的瓦窑岗村,一望无际的葡萄圆弧大棚随地形连绵起伏,掩映在葡萄大棚海洋中的民居华丽且不失大气。

在葡萄架下,身材比较壮实的村支书告诉我们:自1988年,枧塘镇群众开始种植葡萄,至今已有20多年,形成了以芳塘村委为核心,拓展到周边安德、珠塘、金山、塘福、金屏、江东等村委,同进辐射毗邻的全州镇、石湾镇、才湾镇的部分地区的全州吐鲁番葡萄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面积近两万亩。示范区葡萄品种有巨峰、夏黑、阳光玫瑰、温克、红地球、维多利亚、蓝玉等品种。2009年,在市、县农业主管部门支持下,按照“标准化种植、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在芳塘留塘村建成一个千亩连片标准化葡萄生产基地,该基地主要以巨峰、夏黑品种为主,总投资300万元,亩产超过2000公斤,亩均收入10000多元,年产量可达500多号,产值达千余万元。

2010年,随着市场科技创新的需求,枧塘镇的芳塘村季创建了一个300亩按“三避”与“套袋”技术相结合的葡萄示范基地,既降低了成本,又提高了葡萄品质,并带动周边500余亩葡萄实现避雨种植。至此,全镇葡萄种植的规模化、标准化、优质化生产已逐步呈现,并辐射到其他乡镇。

2015年,枧塘镇投资300万元,在芳塘村委瓦窑岗村创建全州吐鲁番葡萄种植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万亩巨峰葡萄种植核心示范基地,在芳塘村委瓦窑岗、茅埠自然村建立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销售于一体生态休闲农业走廊。

瓦窑岗村权利打造桂北“葡萄沟”。

独特的气候和山地优势,这里的巨峰葡萄很受市场青睐。

由于当地的纬度、土壤、气候都很适宜巨峰葡萄的生长,8月份正是巨峰葡萄大量上市的季节,也是一年中芳塘村的果农们最忙的时候。记者一路随处可以看到种植巨峰葡萄的塑料棚下,不少当地群众正在采收葡萄。

“市场上的巨峰葡萄卖3元一斤,我们这里收购价就要4元,而且不愁卖。”瓦窑岗村民王海平种植的10多亩巨峰葡萄获得了丰收,一亩地投入的成本约为1200元,收入为1.4万元,总利润粗略估计有10多万元。

由于具有独特的气候和山地优势,再加上果农管理得当,当地所产的巨峰葡萄具有颗粒大、果型美、口感好、含糖量高、自然熟的特点,这里的巨峰葡萄一直受到外地收购商青睐。每年上市,都会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收购商争相收购。“这里的巨峰葡萄属于自然成熟,甜度高、卖相好,和果农关系好才能要到货。”湖南永州的收购商蒋龙春说,他从事水果收购行业18年,今年已经在这里收购了20多万斤巨峰葡萄,由于品质好,这些巨峰葡萄运到市场一两天就会全部卖完。

目前,位于枧塘镇芳塘村委瓦窑岗村示范区,核心区面积3000亩,辐射带动周边村委和其他乡镇种植葡萄11000多亩,年产量38000吨,实现产值3亿余元。该镇还充分发挥党员种植大户作用,通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扶贫”模式,成立“农业技术宣传队”,向农民免费提供葡萄种植技术,引进农村电子商务、物流企业,创建远教电商服务站,培养农村党员种养大户、贫困群众开“网店”,为示范区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实行保价收购。利用中国社会扶贫网积极发布农产品网上交易信息,为示范区农产品提供产销一体化服务。2018年,瓦窑岗村人均纯收入达18000元,带动基地范围内65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葡萄实现脱贫。2019年预期能实现余下的13户贫困户全部脱贫。

上品三:琳琅“小杂货”

在全州的现有18个乡(镇)中,有凤凰、全州、才湾、枧塘、两河、石塘、安和、蕉江、绍水、咸水等10个乡(镇),都留下了红军的足迹。觉山阻击战,红八军团凤凰嘴渡口渡江之战和红三十四师文塘后龙山突围之战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80多年过去了,这里的群众没有忘记传承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在农民生产创业、发家致富的道路上奋勇前行。

离觉山阻击战旧址几公里远,便是全州才湾镇毛竹山村,如今这个只有30多户人家的小山村是个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以前我们村的村民靠种水田维生,只能勉强维持温饱,整个村子都很穷,不少人都跑出去打工。”南一村委主任王新明告诉记者,十多年前的毛竹山村,是个名副其实的贫困村,村民的年均纯收入水平排在全县倒数。

2002年,在当地农业部门的推动下,毛竹山村开始推广优质提子葡萄种植。村民们种了大半辈子的水田, 突然提出改种水果,很多人因有疑虑而不敢尝试。直至几名村干部带头试种的提子丰收热销,村民们才纷纷加入提子种植的队伍。

木湾镇毛竹山村如今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红地球、比昂扣、温克提……这些在市场上颇受欢迎的提子品种开始在毛竹山村大面积种植。当地水果办和农业部门定期开班给村民进行种植培训,同时到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还不时推荐优质种苗的信息。这些支持,增强了村民们脱贫创富的信心,也让全村的“甜蜜事业”少走弯路。

如今毛山竹村已建成400亩的优质提子种植基地,每年提子成熟时,广州、湖南等地的收购商都会争相订购,村民的年纯收入达万元以上,村民们通过种果实现脱贫致富,腰包也日渐鼓起来了,一座座崭新的“小洋房”竖立村中,一个个翠绿的葡萄园跃然眼前。曾经的贫困村,变成全县优质提子种植基地和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安和镇位于都庞岭,土地肥沃,雨量充沛,气候宜人,特别适合种植槟榔芋和淮山,再加上成熟的种植技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造就槟榔芋品牌之美誉,相传清朝年间曾被列为“皇室贡品”。安和镇随着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逐渐形成了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经济格局。其中,槟榔芋、淮山、品改黄牛等农产品、畜牧品种创出了品牌,畅销各地。

“这几年,安和香芋的品牌打响了,价格也高,群众种植热情高涨,跟着合作社种植槟榔芋的群众也多了。”安和颜明槟榔芋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蒋炎明说。其中,在红34师师政委程翠林牺牲之地,文塘村专门成立了槟榔芋种植示范基地,从13年前的几十亩发展到现在的1600多亩,平均每亩纯收入达到7200元。村里都盖起了小洋楼,有的还买了小汽车,过上了幸福生活。

“以前我都是外出打工,这两年在家种芋头,闲时在附近打零工,一年下来收入可观,比外出打工强,还能照顾两个女儿。”村民尹维水说。

近年来,安和镇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解决种植户技术难题,芋头和淮山的收入已经成为当地农民主要收入。据悉,该镇槟榔芋种植面积1.2万亩,带动2个合作社1600余农户增收,180余户贫困户走上脱贫之路。

82年前,红军经历了惨烈的抢渡湘江后,沿着山势起伏的广西全州县咸水镇一路转移北上。如今的咸水镇,一座座曾留下红军足迹的荒山,已变成一片片清幽的橘园。进入咸水镇人和村委凉树塘万亩柑橙种植示范基地,果农对即将上市的柑橘进行精心护理,一片丰收在望的景象。

而凤凰嘴渡口也迎来了大变化。红色文化、凤凰特色的古文化、自然风光、农家乐,将凤凰镇打造成了集农业、文化、旅游为一体的“田园镇”。

安和镇打造香芋品牌,在文塘村专业成立了槟榔芋种植示范基地。

猜你喜欢

提子巨峰村委
电解式臭氧水在“巨峰”葡萄电商物流中的应用研究
我最喜爱的水果
村委会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地位的探究
套袋对龙泉山脉地区“巨峰”葡萄品质及安全的影响
提高巨峰葡萄经济效益的途径
农村土地征收关系和补偿标准浅议
走进源丰提子园
On Modern Fruit Production in Japan
我最喜爱的水果
“三八”妇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