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联合广告公司广告设计培训经验(1930-1942)

2019-12-20姚爱强

上海工艺美术 2019年4期
关键词:广告公司广告设计培训

姚爱强

Through reviewing the new relevant literatures, the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s of advertising design training of Consolidated National Advertising Co.(1930-1945),through the factors that training ideas, contents and methods, operation and management. It differents from the College Design Education of the West, and can be seen a higher beginning in Chinese Advertising Design Training history.

联合广告公司是1930年7月1日由张竹平的“联合广告顾问社”、郑耀南的“耀南”、姚君伟的“商业”与“一大”、陆梅僧的“大华”五家广告社合组成立的广告公司。其职员及工役不过50余人(1936),但是造就了徐百益、丁浩、张雪父、陆禧逵、张以恬、柴扉、周冲、马瘦红、王通以及郑孝纶、叶心佛、赵锡奎、费梦麟等一批知名设计师,堪称民国广告设计育才摇篮。其培训经验归纳起来如下:

一.从广告中学习广告

在广告运作中亲身体验、直接感知。公司“采用欧西最新学识、参照我国商情”,执行调查(测验顾客心理,统计有关市场)、设计(审定生产政策,编制广告图文)、推行(接洽广告商人,执行宣传政策)等广告计划。处身其间,能够从总体上认知、把握、策划、设计、管理广告活动,研究货物、用户、市场环境之本质,由此唤起对广告的直观感受、鲜活体会、内心体悟、理性思考。徐百益原是梅溪小学事务员,经张竹平“谆谆教诲”而投身广告事业;受到同事广告文案的触动,希望有一天“也能写广告”;他起初“不会去对付外国人”,在工作中受到戈公振鼓励而激发信心,为外商部负责人陆梅僧打字而“懂得了(英文)书信的格式和表达的方法”(1930),1937年设计出英国老牌企业怡和啤酒厂的整套广告计划并签到合同,1941年2月加入英国伦敦广告顾问协会并获得外国广告从业资格;他看到由英商美灵登广告公司设计的华福麦乳精广告人物“不像是中国人”,于是致函瑞士总厂“说明他们的广告,不适合中国的情况”,最终争取到客户;他还创办了中国第一本专业广告期刊《广告与推销》(1936),撰著《广告》(1937),成为公司主要广告撰稿人、图画部主任、副经理。

图1 丁浩临摹作品

图2 张竹平

图3 王鸎

项目驱动,链接工作、生活、社会资源。张雪父负责公司“每周专栏”,将8~10家客户广告拼成半版、分格构图、地位平等、各具特色、每次不同,“在设计时也煞费苦心”,“既要有多方面的知识,又要敏感性强,反应快”,锤炼了综合应用能力。此外,徐百益参加英国伦敦狄克逊广告学院函授班以及班纳德学院(1934——1935)、万国函授学校(1941)继续学习,担任中国工商管理协会广告班销售课程教学(1935),参与外国人讲课、叙餐、集会,“得益非浅”。张雪父、张以恬、周冲、柴扉等人参加中国工商美术作家协会,参与组织首届全国商业美术作品展览会、发行选集、大会研讨,增进学识。

业余自学,勤学苦练。丁浩在工作之余,临摹美国《星期六晚邮报》、《生活》插图画家约翰·拉格坦的人物画稿,学习其苗条生动的体态、流利精确的线条,进而改其西洋女性为中国旗袍女子;自学黄觉寺的《素描画述要》、陈之佛的《艺用人体解剖学》;临习、翻译查理士·安尔·勃拉特培莱的《人体结构和解剖》100多页插图(图1);参考《人体美在艺术上的应用》、《马若雕刻集》、《米盖朗琪罗的雕塑》等画册,对照解剖学研究人体结构;利用下班时间(19——24时,每周看一次电影),练画、阅读美术史论书籍和世界文学名著。由此磨练出扎实的专业基本功、自我管理能力和意志力,也为将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图4 1939年联合广告公司图画部部分员工

总之,投身广告实践,在生动、丰富的现实世界触摸广告脉搏,随时随地体验、积累起实际的专业常识、技能和经验,培养发现、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直觉和能力。项目引导,串联知识,发奋自学,达成实效。在此基础上,个体的广告思维和价值观悄然萌生。从广告中学习广告,是公司培训的基本理念。

二.名师传带

公司汇集了一批专家师资。董事长张竹平(图2)系《申报》馆经理(1913——1930),主持“四社”即申时通讯社(1924)、《时事新报》(1928)及《大陆报》(1931)、《大晚报》(1932),兼中国广告公会会长(1924)、惠民奶粉公司董事;总经理郑耀南、协理姚君伟、监事陆守伦是上海特别市广告同业公会常务委员兼主席委员、常务委员、执行委员,郑氏兼“四社”及惠民奶粉公司董事,姚氏参与联合广告顾问社工作,陆氏任《时事新报》广告部主任、业务部经理;协理陆梅僧为哥伦比亚大学经济学、纽约大学商学硕士(1923、1925),曾任纽约环球广告公司华文主任(1923——1925)、联合广告顾问社经理,兼任国立东南大学、大夏大学、沪江大学商学院以及东吴大学、暨南大学广告教授及多种社会职务;协理汪英宾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硕士,著有The rise of the native press in China(1924),参与创办晨光美术会(1921)、上海南方大学报学系与报学专修科(1924),历任光华大学、沪江大学商学院报学系、圣约翰大学新闻系、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是《申报》馆副经理、《庸报》馆协理以及《时事新报》馆编辑主任、协理、总经理(1932——1935);监事兼图画部主任王鸎(图3)曾供职于英美烟公司图画部,后任慎昌洋行广告部主任,曾参与发起联合广告顾问社(1927),其广告月份牌民初盛行于荷兰东印度一带。

他们横跨广告业界、学界、报界、工商界、美术界,拥有先进的广告理念、宽广的国际视野、最新的行业资讯、丰富的社会资源。在他们身边,熏陶久了,体会多了,自然而然受到教育。丁浩“将各位老师的特色都潜记于心,从他们那里我学到了广告画的门道和技能”。他们既有专业学识,又有教学经验,能够理解学徒。丁浩九十多岁仍念念不忘王鸎的教育:“王先生平时教导我是以鼓励为主,一般总是点头微笑表示赞许。只有我出现严重不足的时候,他才告诉我哪里不对并进行纠正。”这种教学情意,温暖了求学者的心灵,引发、激励其强烈的感恩、共鸣心理和持久的探究新知的能量。

总之,名师专家跨界联结,会教会带,为培训提供了可靠的人才支撑。

三.创设良好的培训环境

图5

平台优越,经营稳健,待遇宽裕。公司是20世纪30年代经营最好的中国广告企业,其创办人同时主持“四社”,形成集团化广告托拉斯,实力雄厚。理、监事月薪240元外加分红;营业主任俞蕙东为100元加上佣金,月收入达1000元左右;图画部学徒丁浩从月薪8元(1935)到100多大洋(1939),忆称:“(公司)待遇是很不错的,供吃供住,宿舍条件还蛮好的,三顿饭都供给,设计师自己不用操什么心。”学缘多样,分工合理,使用得当,注意培养。图画部最多时约15人(图4),其知识背景各异,有海外留学生、英美烟公司职员、上海美专毕业生、白鹅画会学员、土山湾工艺院学徒、徐 青弟子等,有利于员工吸收多方面的知识资源和文化营养。公司根据各人特长,安排专人负责色彩印刷稿、黑白报纸广告、人物画、器皿画、听盒等细巧画、美术字,“不像英美烟草公司那样死板,有时会打乱分工界限,什么都画。因此,在这里往往会培养出多面手来,什么广告都能画。”同时重视文案,配备2、3个专业撰稿人员,安排18岁的徐百益“好好学习,把文稿撰写工作承担下来”,使员工明确学习的主攻方向,专心致志侧重在某一点上,在具体实践中不断磨练、快速成长。(图5)

公司还订有专业报刊,如美国的Saturday Evening Post,Collier's,printer's Ink和Advertising Weekly,Coronet等,带来外国的优秀广告作品、创作理念与绘制技法。丁浩忆称“以前在家乡不看报,在广告公司我拼命看报”。徐百益也由此“打开了视野”,他“看了一些国外的广告书,了解到国外广告公司的组织形式,感到联合广告公司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从接到广告到设计制作,到发稿、核对,收款,必须按照规定的流程,就利用春节假期,写了一份详细的建议书”,得到公司领导层的首肯。

总之,稳健的物质基础、有效的组织管理、国际化的图书情报建设,打造了一流的培训氛围。在此基础上,公司和员工在较长时间里一起成长,如徐百益从1928年11月1日到1941年4月,张雪父从1932年到1944年,丁浩从1933年1月9日到1942年10月,张以恬从1931年到1938年,陆禧逵从1934年5月到1957年8月,增强了培训的持续性和认同感。

四、结语

公司育人依循从广告中学习广告的培训理念,以名师和良好环境为两翼,作育了大批人才,带来商业持续赢利。

它不同于正规化、机械化、理性化的院校设计教育。学徒热爱专业、有感而发、用心做事、执着求进,师傅待之以情、传之以道,管理者创设最优情境。这种感性的情感逻辑,触发了师生的专业情怀,促进其持之以恒地学习、探究。徐百益、丁浩、张雪父等人都是终生从事广告设计事业并为此做出卓越贡献。

当然,在中国现代设计教育萌发阶段,缺少正规广告教育机构和社会认同基础,“於广告技术的提倡,和广告从业员待遇的改进,尚欠相当的努力,一般人也因此以为广告是一种不重要,而学了没有出路的学科,不值得去下功夫研究。”公司快节奏、功利性的商业设计操作,零散而缺乏理论思辨的培训内容,灵活却失之随意的培训形式,过度依赖员工自学的培训方法,企业狭隘性(如:禁止设计师在作品上签名以其防出名后离职,劳资薪酬差距过大),广告政策体制建设滞后以及战争环境……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培训的开展。

公司以非正规、非正式、自下而上的方式推动广告设计人才培养,为1949年后中国广告事业储备了人才基础,助推中国广告设计的职业化进程和现代化转型,堪称中国广告设计育才的一个较高历史起点。

猜你喜欢

广告公司广告设计培训
基于视觉传达艺术的地铁站广告设计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论互联网+时代下广告公司的转型
传统水墨元素在现代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广告设计中的情感设计
装置艺术在广告设计中的影响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
拉美广告作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