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的临床应用效果探究
2019-12-20包君
包 君
(新疆自治区生殖健康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舒适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为了增加患者舒适度,这种护理模式在应用中,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内心舒适度和安全感,增强对护理工作配合度,对疾病治疗工作具有积极作用[1]。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采用舒适护理模式,有利于促进患者病情恢复。本组就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对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和探讨。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7年6月~2018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收治的72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将其分为参照组(n=36)和实验组(n=36)。其中参照组患者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龄54~84岁,平均年龄(58.48±8.6)岁;实验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55~83岁,平均年龄(59.06±5.1)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无显著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实验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模式,具体护理方法包括:①心理护理:在临床护理中,护理人员应确保对每位患者保持平等的对待方式,为患者给予更多关心与爱护,进一步了解患者的需求。在对患者特殊部位的护理过程中,应尊重患者隐私权,进行适当遮挡,使患者生理与心理保持舒适状态[2]。同时对患者适当的表达鼓励,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取得患者信任,使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护理与治疗工作。②生理护理:为患者营造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病房内空气畅通,安静,确保病房空间湿度,温度适宜。叮嘱患者及家属做好个人卫生工作,定期换洗患者病房内的卫生用品和床上用品。③饮食护理:在住院期间,叮嘱患者应禁忌烟酒、辛辣刺激性食物,忌食甜食、油腻性食物,并避免暴饮暴食,遵循少量多餐的饮食原则,多饮用高维生素、高蛋白,营养丰富类蔬果,控制体重指数。④疼痛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方式,对肢体功能障碍患者,做出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在护理中保持动作 轻柔,如在药物注射过程中,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来分散患者注意力,缓解疼痛症状。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进行评价,评价指标包括患者住院时间、安全感,生活质量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应用软件SPSS 16.0对本组研究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行X2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表示组间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在安全感、生活质量等各项指标上均明显优于参照组,P<0.05,详见下表。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各项指标比较(±s)
组别 住院时间(d) 安全感(分) 生活质量(分)参照组 1 4.7±2.7 8 2.7±2.5 8 5.3±2.2实验组 1 4.5±2.3 9 4.6±1.8 9 5.4±2.1 t 0.9 7 2 1 0.9 7 3 5 9.5 9 7 3 P>0.0 5 <0.0 5 <0.0 5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P<0.05。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3 讨 论
心血管内科是临床重要科室之一,由于患者病情发展快速,且病情较重,因此护理人员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较大,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由于患者的生理及心理负担较大,对护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舒适护理是建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新型护理模式,在患者治疗的同时对患者给予充足的关心和爱护,增强患者对治疗及护理工作的依从性和满意度。随着现代医院护理模式的改变,舒适护理工作充分遵循了以患者为核心的指导方针,在患者入院后对患者病情进行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为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消除患者生理及心理上的不适感,为患者提供和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在心血管内科护理工作中,护理人员应对患者临床各项症状进行密切观察,了解患者主诉,如心悸、胸闷、胸痛等,并对患者心率、脉率等各项体征进行密切测量,对危重患者血压、呼吸频率等进行持续观察和监测。其次,要对心血管类常用药物方法、剂量、治疗效果等全面掌握,如利尿剂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电解质变化情况,洋地黄类药物在使用前后应对患者心率、心律变化进行观察和监测,控制药物浓度和使用剂量;在扩血管药物使用中对患者血压进行定期测量。
在本次研究中,针对我院心血管内科患者采用舒适护理,与常规护理相比,其护理满意度明显提高。综上所述,舒适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良好,有助于心血管内科患者疾病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应用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