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比较

2019-12-20陈东方

关键词:阿替普注射用激酶

陈东方

(南京市浦口区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180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我院进行急性脑梗死治疗的80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患者38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56.29±4.21)岁,根据接受治疗的前后顺序将其分为两组,前40例为对比组,后40例为研究组,两组一般资料差距较小,可比,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使用尿酸激酶进行治疗,使用注射用尿激酶,用前以注射用灭菌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配制,以生理盐水配制4000单位/分速度经导管注入血凝块,每2小时夹闭导管1次;可调整注入速度为1000单位/分。

研究组使用阿替普酶进行治疗,使用勃林格殷格翰爱通立(注射用阿替普酶),必须在脑梗塞症状发生的3小时内进行治疗,应采取90分钟加速给药法:15毫克静脉推注,其后30分钟内静脉滴注50 mg,剩余的35 mg在60分钟内静脉滴注,直至最大剂量达100 mg[2]。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显效:患者语言能力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能够生活自理以及独立行走;有效:患者假性麻痹症状减轻,语言能力有所好转,无法生活自理;无效:患者各项临床症状无改变甚至加重。(2)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主要并发症有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在梗死等。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软件SPSS 25.0版本对本次研究数据进行分析与统计,两组的治疗有效率、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以率(n%)表示,用x2进行检验,P<0.05。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的治疗有效率

经过治疗,研究组的显效人数为27(67.50%),有效人数为11(27.50%),无效人数为2(5.00%),治疗有效率为38(95.00%);对比组的显效人数为15(37.50%),有效人数为17(42.50%),无效人数为8(20.00%),治疗有效率为32(80.00%);x2=4.11,P=0.04。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80.00%),P<0.05。

2.2 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小于对比组(22.50%),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s)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s)

组别 n 颅内出血 消化道出血 在梗死 并发症发生率研究组 40 1(2.50) 0(0.00) 1(2.50) 2(5.00)对比组 40 4(10.00) 2(5.00) 3(7.50) 9(22.50)x2 -- -- -- -- 5.16 p -- -- -- -- 0.02

3 结 论

急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死亡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是一种较为棘手的脑血管疾病,可分为脑栓塞、腔隙性脑梗死、脑血栓等,其发病原因是患者的动脉内膜深层出现了脂肪变性、胆固醇沉淀等,是由于患者长期饮酒、吸烟、等对身体造成的,在对患者的治疗中,常使用阿替普酶与尿酸激酶进行治疗[3]。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有效率(95.00%)明显高于对比组(80.00%),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5.00%)明显小于对比组(22.50%),P<0.05,其原因为,阿替普酶可结合纤维蛋白、纤溶酶原等,影响纤溶酶原转化成纤溶酶,并且阿替普酶可从血循环中迅速清除,主要经肝脏代谢,用药20分钟后,血浆中本品的含量不到最初值的10%。深室残留量的β半衰期约为40分钟,其安全性较高,促进血管再通的效果更为显著。

综上所述,使用尿酸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有一定的疗效,但是在临床上使用阿替普酶的效果更好,能够提高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减伤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具安全性。

猜你喜欢

阿替普注射用激酶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阿替普酶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注射用五水头孢唑林钠与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化脓性扁桃体炎疗效对比
癌细胞“杀手”
抑制糖原合成激酶3a可减轻6—羟基多巴引起的SH—SY5Y细胞损伤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