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作用分析
2019-12-20赵晓东
赵晓东
(吉林省洮南市中医医院,吉林 洮南 137100)
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就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引起该病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粥样硬化,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反复发作,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在临床上需要加强治疗的方法。本次以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方法为研究目的,以下是具体报告的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是,2016年3月~2017年10月来我院治疗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共96例,所选对象均经动脉血管造影、头部CT等检查被确诊为该病。其中有11例合并有糖尿病,2例合并高血脂,30例合并高血压。随机将96例患者分为A组(48例)和B组(48例),A组48例中有20例男性,28例女性,患者年龄47~79岁,平均年龄(60.1±5.5)岁;B组48例患者中有21例男性,27例女性,年龄,48~77岁,平均年龄(61.2±5.4)岁。A组和B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有比较的意义。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基本治疗,对于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以及高血脂的患者需要采取降糖、降压以及调脂治疗[1]。在此基础上A组采取的是阿司匹林(生产企业:汕头金石制药总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1505),一次用药一片,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治疗一个月。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氯吡格雷(生产企业:赛诺菲(杭州)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80029),每次用药75 mg,每天用药一次,连续用药治疗一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指标有三个,即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
(2)观察用药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处理数据,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
A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指标均要比B组高,差异显著,(P<0.05),详细内容见下表1。
2.2 对比A组、B组不良反应
两组在治疗期间,A组出现胃肠道反应和轻度牙龈出血分别有2例、1例,B组只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无统计学意义。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各项指标(±s)
血细胞比容(%)A组(48) 8.49±0.47 2.32±0.74 39.89±2.61 B组(48) 7.06±0.33 1.46±0.32 32.88±2.51 t 17.25 7.39 13.41 P 0.00 0.00 0.00组别 全血黏度(mPa·s)血浆黏度(mPa·s)
3 讨 论
如果颈内动脉系统出现了短暂性脑供血不足,就会促使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使得脑动脉发生供血障碍[2]。该病往往发作的比较的突然,需要及时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会对神经功能造成严重的损害。
对该病的发生因素进行分析,相关因素包括血管狭窄、脑动脉内微栓形成等。治疗的关键在于抗血小板凝聚以及溶栓。本次采取的是两种药物联合治疗,即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数据显示:A组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以及血细胞比容指标均要比B组高;两组不良反应差异不显著。说明联合用药治疗明显,能够使血液流变学指标得到改善。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是阿司匹林,能够使环氧化酶的活性得到很好的抑制,不仅能够使血浆黏度降低,而且对血栓形成起到阻止作用。但是单独用药效果不明显,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氯吡格雷是一种血小板凝聚抑制剂,能够很好的结合体内血浆蛋白,对血小板的活化起到抑制作用,促使血小板的聚集减少,抗血小板效果明显,并且有明显的抗炎效果。
综上所述,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而言,采取联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效果明显,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并且用药安全性较高,在临床有使用和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