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时代文化产业城市空间重构与应对策略

2019-12-20李纯婷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重构文化产业高铁

文/李纯婷,桂林理工大学商学院

高铁时代的出现,优化了资源的空间配置,改善了产业结构的布局,降低了社会的物流成本,推动了区域一体化的发展并且促进了城镇网络化的发展。高铁的沿线城市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最具潜力和价值的区域。

1 高铁时代文化产业城市空间重构的研究

1.1 对文化产业布局的影响

在过去,城市的旅游文化产业只顾其本身发展,不去带动周边文化产业的发展。高铁的开通,使区域之间意识到了联动效应的重要性,推动了沿线旅游产业整体格局的改变。粤桂黔三地沿线城市的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并各具特色,贵州是少数民族集聚的地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的较好,广西的优势在于自然山水与浓郁的民族风情风味,广东在商业文化、山水文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高铁为这三个地区提供了发展的契机,使城市之间互换资源与市场,构建多方位的跨区域的旅游路线,使三个地区的经济都得到有力的发展。

1.2 推动文化产业的集体发展

高铁为文化产业聚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从根本上推进了文化产业的集体发展。由于高铁经济的持续有效发展,高铁沿线开始产生文化产业集群。粤桂黔高铁经过了13个城市,将丰富的文化资源与高铁带来的文化消费市场相结合,新的文化消费形式将会在此基础上产生。高铁使长途的旅行变成了短途的旅行,使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粤桂黔高铁沿线在以往就有许多热门的旅游地,高铁的出现还让许多新的旅游城市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使新的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沿线城市之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会使更多的文化产业集群出现。

1.3 使文化产业具有差异性

在以往的文化发展中,许多地区的文化产业项目都拥有很强的同化性,使文化产业变得十分普遍,许多城市为了文化产业发展带动其GDP的增长,盲目的建立各种产业园区,使得同质化越来越严重,导致产品与服务进行降价竞争的恶性竞争局面,并造成各种资源的浪费,粤桂黔在发展的过程中,要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优势,进行错位发展,避免文化产业的同质化竞争,加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差异性。

2 高铁时代文化产业城市空间重构的应对策略

高铁影响着沿线城市的发展态势与轨迹,城市开始推进城镇的建设、调整其产业结构、与区域进行密切的合作来把握高铁时代带来的机遇,促进地区的经济发展。高铁在加速城市之间的生产要素的流动的同时,也促使人才、资金、项目等向区域优势明显的地区聚集,从而引发高铁沿线相关产业在城市之间进行转移和空间重构。高铁的发展其实是一把双刃剑,综合实力强的城市会因为高铁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那些经济发展水平低、文化底蕴不浓厚的城市会面临人才流失、项目流失等重大的问题,发展环境将会恶化。

2.1 制定城市之间文化产业合作发展的框架

推动粤桂黔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需要制定整体的规划,使地区之间实现优势互补,从根本上提升三个省的文化产业竞争力。粤桂黔要加强文化产业之间的设计,解决文化发展中存在的重复建设、同质竞争等问题。搭建信息共享的平台,实现区域之间的文化资源共享;开放市场,使区域间的城市文化产业的合作与发展得到加强,并充分利用高铁时代的政策,进一步优化粤桂黔高铁站场的布局和功能的提升,逐步实现文化产业与城市内其他行业的城市空间重构,让城市之间的发展在规范的框架下得到合理的发展,加快城市经济结构的转型。

2.2 发展过程中实现产品的差异化

粤桂黔的旅游资源丰富,文化积淀深厚,因此在整合发展的基础上,要注意不要发生同质化。结合三地的文化特色,比如贵州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地貌,文化种类繁多,拥有完整的原生民族的人文生态系统,比如苗寨等;广西拥有优美的自然山水风景,比如桂林、阳朔等;而广东的城市游和主题公园很有名,比如西樵山、鼎湖山等。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粤桂黔应根据自身的文化底蕴充分发挥各自的文化特色,让粤桂黔三地在统一发展文化产业的同时,带着各自的特点进行发展,借着高铁来整合旅游资源,吸引更多的游客。

2.3 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在政府政策的支持下,粤桂黔三地应借助历史的文化建筑,开创新文化的产业发展模式。围绕高铁的综合交通枢纽开发建设新城,打造以综合的交通枢纽为中心的区域城市新中心,使现代服务业、商务商业、旅游集散和文化创意等都在区域城市新中心展现,推动文化产业在各个城市的发展。

3 结束语

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发展的核心,是城市在发展当中必须高度重视的方面。文化产业通过文化的创造力带动了空间创新与发展,在产业与空间效应方面推动城市的产业结构升级,能有效应对城市衰落带来的危机。高铁的出现,带动了城市文化的发展,并打破了原有的空间约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1]张雯,单世联.文化产业重塑当代城市空间的理念及反思[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100-105.

[2]林建永,陈俊兰,吴永兴.交通同城化与产业布局演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1,(9):8-12.

猜你喜欢

重构文化产业高铁
“双减”能否重构教育生态?
长城叙事的重构
中秋节:62万人坐着高铁游云南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高盐肥胖心肌重构防治有新策略
高铁会飞吗
用四维的理念重构当代诗歌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第一次坐高铁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