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2-20邓颖菁兰仙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小微融资企业

文/邓颖菁 兰仙平,江西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 引言

当代的市场经济发展逐步繁荣起来,作为推动经济快速增长的主要动力,我国小微企业在数量上也保持着惊人的增长速度。但反观其发展历程,可谓是坎坷而艰辛,而这一历程也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和技术创新方面都有一定的帮助和贡献。

作为各项改革的试验点,小微企业在试验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让其在今后的发展道路上变得相对通顺,也一定程度的给我国中大型企业提供了经验。然而,现实情况是,无论是小型微型企业的融资环境还是运营环境都面临着比预想中要难得多的问题。伴随着这样的时代经济发展,探究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积极寻求解决融资难题的措施十分有必要。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对小微企业融资环境的分析,结合其发展的特点和现状,并根据实际情况寻找措施,依靠企业自身能力的提升和外界的帮助,缓解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承担的压力。

2 小微企业的概念特点及发展现状

2.1 小微企业概念和特点

小微企业,顾名思义,就是指小型的、微型的、规模较小的、员工人数较少的企业,这一概念最初被提及是在2011年11月份的时候,由台湾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先生最先提出来的。2011年,我国颁发了《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规定中对小微企业有准确的划分。

和大中型企业相比,我国小微企业在发展过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分布地区广,数量多,生命周期较短。第二,劳动密集型企业,且两极分化严重,发展不平衡。第三,发展条件有限,外部支持不足,内部敏感脆弱,负重难行,但有顽强的生命力。

2.2 小微企业发展现状

2.2.1 成立门槛低

我国各个省份的小微企业在数量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呈增长趋势。以陕西省、辽宁省为例,根据国家工商总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陕西省西安市的小微企业数量新增11006户,而2016年第一季度的小微企业新增数量为8595户,2017年同比增长了28.05%,截止3月底,西安市小微企业的数量统计达到320565户。截止2017年第一季度,辽宁省小微企业的数量累积达到63.6万户。

通过对小微企业数量的同比比较,我们能够看到在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我国小微企业成立的门槛逐步放低,小微企业的成立越来越容易,随之而来的是小微企业的数量将会持续不断的上涨。

2.2.2 地域分布不均,发展不平衡

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10月,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约为980万家。中西东部地区所占的比重不均衡,其中,中部和东部地区所占比例高达84%,约为820万家,主要集中在长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和福建等5个地区;西部地区所占比例较少,只有16%,约160万家。

西部地区所占的比重远远不如中东部地区所占的比重大,从这里可以看出我国小微企业在地里位置上的分布很不合理,大部分都在中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数量较少,所占的比重微乎其微,发展也不平衡。如果整个小微企业想要得到更加光明的发展,这种状态是处于劣势方的。

2.2.3 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能不能在国名经济中占据重要的位置,主要依靠于其是否能对国民经济的增长奉献自己的力量,以及这份力量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多大比重。我国小微企业不单单是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有出色的表现,它在数量上的增长还使得“失业”人群得以拥有获取工作的机会。因此,小微企业对国民经济的作用远大这一事实不可否认,从而也奠定了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3 小微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内部问题

企业因自身的发展水平低,从而导致无法满足银行贷款条件的情况屡见不鲜,小微企业出现融资难的问题与这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将从企业的信用、风险、创新力及管理能力多方面角度来阐述小微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出现的内部问题。

3.1.1 缺乏信用度

财务管理制度对一个企业来说很重要,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能够使企业在财务报表上树立良好的威信。然而与之相反的是,我国现存的小微企业中,拥有健全的财务制度体系的企业微乎其微,此外,在整个市场经济下,小微企业的发展很快,新陈代谢的速度也比中大型企业快得多,许多小微企业在市场经济中只是昙花一现,很快就凋零了,这就使得小微企业的失信成本较低,退出市场的灵活性强,不得不承认的是,小微企业逃避债务、携款跑路的现象并不少见,这类企业尽管以少部分的形势呈现出来,但还是会使小微企业的形象大打折扣,从而容易导致银行金融机构产生抵触心理,服务的积极性也会大打折扣,从而使得小微企业要想在这类金融机构取得贷款十分困难。

3.1.2 抗风险能力弱

抗风险能力也企业来说是一项必备能力,抗风险能力越强的企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发展就会越稳定,不容易受市场经济波动的影响。由于受经营规模限制的影响,我国小微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不足,遇到不利于其发展的政策调整或变动时,就会朝着下坡的方向走去。

抗风险能力越强的企业,其对资金的保护程度就越安全,商业银行就很乐意于向这种企业贷款,规避不必要的资金损失风险。这无形之中给小微企业向商业银行贷款增加了难度,再加上银行在给小微企业贷款时,受金额的限制,贷款手续会复杂化,银行成本会增加。这一系列问题使得小微企业融资难上加难。

3.1.3 创新能力薄弱

创新能力弱一直都是小微企业美中不足的一个点。企业缺乏创新能力就难以吸引金融机构对其进行贷款受理。创新型小微企业获得足够的资金支持将更有可能因为其创新成果创造出更巨大的商业价值,且创新限制竞争者的进入,创新型小微企业很容易获得高额利润,偿债能力也会增强,这样的企业,银行当然愿意将资金放贷给它们,从而获取利润。尽管现在我国小微企业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但能够创新经营的并不多,这也使得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容易将他们忽略掉。

3.1.4 技术装备落后

技术的装备上要依靠充足的资金来支撑的,很多小微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或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资金而导致无法购买新的设备,继续沿用以往设备,没有及时更新换代,从而导致出现设备陈旧落后的局面,设备的陈旧与落后带来的不仅仅是自身的经济发展问题,而且会对社会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困扰,而且技术设备的落后很可能造成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废污废气,其排放不当的问题会威胁到环境的清洁和社会的稳定。

3.1.5 管理水平落后

管理水平方面,大部分小微企业以家庭文化,而非企业文化的形式展现出来。在决策过程中,往往是由董事长一人决定,没有合理的决策机制,治理结构单一、不科学。有些小微企业为了节省开支,在聘用员工方面会采取身兼多职的方式,尤其是在财务人员方面,往往是企业的其他人员兼职的,术业无专攻,容易给贷款金融机构留下不好的印象,从而给融资又增加了一个困难点。

3.2 外部问题

3.2.1 政府政策体系方面

(1)政策扶持力度过小

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大主要体现在执行受阻、缺乏公平性、政策不够深入等方面。

政策的出台和政策的实施之间看似只有一步之遥,实则深究下去,两者之间还存在着重重困难。主要从指导力和执行力上体现。国家在出台政策时传达下来的指令往往过于笼统,不够全面,容易让人“钻空子”,从而削弱了政策的执行力度,使政策没有发挥最大效益,让一项本造福于企业的政策更多的停留在原则上的层面上,缺乏深度和一定的针对性。

银行金融政策方面若能一视同仁当然最好不过,但倘若权衡不当,也容易使小微企业被“欺凌”。一家小贷公司想要转型取得村镇银行的控股权来扩大资金的来源,最后也得将其让给银行金融机构,到最后,它可占得股份最多只能拿到10%,除此之外,银行金融机构之需要拿出营业收入的15%来缴纳税款,但是小贷企业却要拿出营业收入的30%缴纳税款,是银行金融机构的两倍,光从这几点就可以看出,有些政策对小微企业而言确实缺乏公平性。

政策不深入也是问题所在。针对小微企业的大多数政策是有时间限制的,如前文中提到的印花税政策,而且扶持力度较小。如果仅从时间上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机械的采取应急措施,而不采取升入改革措施,终究是治标不治本。

(2)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

现阶段由于政府主导的信用担保部门制度还不健全,还有待完善。地方政府也由于对国家扶持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提供信用担保的认识不足,致使国家政府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担保时参与度很低,还有的地方政府从根本上缺少专职的政府职能部门监管小微企业担保业务。而且政府对于地义扶持政策都是给予一次性财政支持,由于缺乏后续资金的保障,扶持小微企业信用担保服务进行的如履薄冰。由于缺乏分散风脸的手段,所以信用担保体系很不完善。

3.2.2 金融机构的匮乏

(1)缺少针对性的金融机构

银行在选择贷款对象时,会根据企业实力状况的强弱来优先选择盈利能力强,创新技术先进,偿债能力强的企业。中大型企业相比小微型企业来说,对这些能力的掌握程度更加深刻,因此,融资对他们来说并不困难,并且可能有多种选择地可能,大多数作风谨慎的银行也因此更多的偏向于大中型企业。企业贷款给中大型企业希望“挣贷”。而面对小微企业的贷款请求,常常是避而不见。因此,小微企业融资困难显得“合理”且无可奈何。

如果金融机构都没有针对性地对所有企业开放的话,那么小微企业在融资方面还是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竞争力,融资困难仍然是件难题。

(2)融资租赁业务单一

纵观我国当前的融资租赁业,规模普遍较小、交易量少、业务模式单一,不仅如此,其在市场方面,细分程度不够,产品结构设计的过于单一。在这样的结构下,租赁产业无法形成具有市场特色的准确定位和新颖的业务模式。

4 改善我国微小企业融资现状的对策

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在复杂的经济情况下产生的,而且这项问题是多面的,而非单一的。因此在提出解决方法时,要根据实际情况,从多方面角度考虑,努力联合商业银行、民间借贷、政府等机构共同提出改善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有效措施。以下主要通过对第三章所阐述的融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性对策。本章主要从企业的自身角度以及外部条件这两个方面来谈。

4.1 从企业自身角度分析

4.1.1 增强企业信用意识

信用,一直以来都是人与人交往,企业与企业交往过程中的必需品,一个无信的人或者企业是无法在社会上长期立足的。信用对社会的稳定发展来说,就像一味安定剂。在这个信用型经济的发展时代,企业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增强企业额信用意识自然就变得十分重要。

一般情况下,企业是通过内部和外部两种途径来进行融资的。当内部融资达到饱和状态,外部融资就成了不二之选。然而,要想重新获得银行金融机构的青睐就要增强企业的信用意识,在企业运营时,要秉持着“诚实守信”的信念,不论是对银行还是民间的借贷都要做到及时还贷,不拖欠;在财务信息方面和资金使用方面也应对债权人给予最真实的反馈,这样才能增加其安全感,为筹集资金铺好道路。

4.1.2 提升企业抗风险能力

“联盟”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不是一个贬义词,从人文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发展形态来看,“联盟”似乎成了人类发展的风向标。远古时代,猿人依靠集体活动生存,分工明确,共同劳动,才能得以抵制侵扰,完成进化;当代政治社会,无论是欧盟还是WTO等其他国际组织都反映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携手合作”。

因此,站在经济的角度来看,小微企业互相联合起来形成联盟是件水到渠成的事,群体的集体活动,能够为彼此承担风险,使风险达到最小化,还能避免沦落到因自身格局太小的限制而得不到商业银行青睐的尴尬境地。

4.1.3 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的能力

“创新能力”无论是在哪个领域都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是升华事件或者推动企业迈向新台阶的绝对力量,是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对当代小微企业的经营现状加以观察,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仍然停留在依靠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人力方面固然必不可少,但不能只依靠于人力,创新能力也十分重要。

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在这个到处都充斥着高科技技术创新的时代,小微企业在寻求资金筹集的道路上更不能轻易懈怠,要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紧随时代的不发,致力于发展企业的创新能力。这其中包括引进具备创新意识的高素质人才,在选拔人才方面要注重人员素质,不选与职位能力不符的员工,不选有才而无德的员工,同时银镜创新型的产品设备以及尽可能的在整合和能力方面有所创新。

只有提升了小微企业各方面的创新能力才有望吸引银行、民间金融、信用担保等资金的引入。

4.1.4 增强企业的管理能力

提升管理能力、提升自身的形象是小微企业融资的必要途径。小微企业必须要具备良好的管理能力,不能再敷衍对待,要做到双管齐下:在制度上,要制定管理上的创新机制并交给专业的人管理,利用机制的力量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在思想上,要更深层次的学习和考核,管理理念要不断创新,不能一成不变,但都要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

关于企业的管理能力,可以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对各部门进行分散式的管理,专人管专事。各部门之间要有竞争合作意识,互相激励,一起成长。

4.2 从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4.2.1 政府方面

(1)完善法律体系,建立奖惩机制

政策的出台到执行中间还有很多环节,如果没有明确的法律体系来保障政策的执行,政策的效力会大幅度减弱。因此,法律的保护对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来说是一项必须采取的措施。

一个健全的市场融资体系不能缺少法律的保驾护航,因为我国这方面的法律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可以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的:如美国通过制订《机会均等法》来保护小微企业,使其在与大型企业竞争中得到平等的机会,做到一视同仁,不偏袒,不会让小微企业在不公正的环境下成长。德国制订的《中小企业减负法》帮助刚刚起步的小微企业渡过难关。然而我国仅有《中小企业促进法》一部法律来保护我国小微企业的生存发展,保护力度之小,根本无法让小微企业在安全的范围内生存发展,因此需要政府出台更精细的法律法规保证法律覆盖的全面性。

除此之外,政府还需要建立一个监管部门来惩罚小微企业的失信行为,当小微企业明知道会给银行造成损失时仍然选择违约,监管部门的出现就会让小微企业在做违约行为前认真考虑违约成本,声誉损失将是终身的,权衡后选择守信,守信将会得到奖励,让微企业在受到监管,尽量减少损失同,也有效规避了银行方面索要承担的风险,降低银行的坏账的可能性。

(2)完善担保体系,成立政府补偿机制

担保体系是维护小微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体系,但是我国在担保体系方面仍然存在欠缺,还不能有效的维护我国小微企业的发展。所以要加快完善担保体系的步伐。

思想上,地方政府要加强意识,不能形式主义,要从根本上重视信用担保体系;行动上,专门服务于小微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要全面参与到提供担保的工作中去,成立补偿机制,激励小微企业继续在发展的道路上前行。

担保机构方面,可以采取与商业银行合作共赢的方式。担保机构要有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可以尝试与商业银行达成战略上的合作。向银行机构做出承诺,在申请贷款的小微企业中,筛选出一批优秀的项目引荐给银行,这样可以让同批申请的小微企业产生竞争意识,不仅可以让它们在竞争中发展,还能让小微企业融资的成功率得以提高,还能有效降低银行方面的成本,担保机构也能在这样的合作体系下得到健康有益的发展,实现一举三赢的局面。

(3)适时推出体现公平性的税收优惠政策,深入改革

发达国家在税收优惠政策方面比我国要更加深刻,他们在对小微企业征税的时候是重点保护的。并且他们的税收优惠政策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不笼统,不模糊。面对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他们会适时推出与之发展阶段相符合的税收优惠政策。对刚起步的小微企业采取税收减免的优惠政策;而对行业已经过了萌芽期,但在成长期内有困难的企业,则采取降低税率的措施。

扶持小微企业的发展是每个国家每个政府的职责所在,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优惠政策,找准时机推出政策,而且对政策的内容性不能只停留在表面发展,要深入改革,打入内部。

4.1.2 金融机构方面

(1)建立专门服务小微企业的银行

有针对性的开放只服务于小微企业贷款的金融机构,这对小微企业的融资状况起到良好的改善作用

首先要明确小微企业专属银行的法律地位和政策规定,扶持这类金融机构,帮助它们发展壮大,小微企业才能在它们的帮助下进行有效的融资;只做小企业,放弃大企业,这是一种奉献精神,因此为了扩大这种专项企业的影响力,要适时的进行政策上的补偿和奖励,让其在致力于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道路上更长远的走下去。

此外,可以重点发展商业银行、融资租赁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等,制定相关的小额贷款政策,鼓励民间资金投入,但要规范其行为和资金的使用,不能毫无章法。长期以往,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拓宽了,压力也就自然而然的减少了。

(2)拓展小微企业融资租赁业务的模式

在市场化经济的发展和深入改革的背景下,融资租赁业务也越来越受小微企业的热爱,当小微企业因各项条件的限制而无法实现融资时,就会考虑是否要通过选择租赁公司来融资。

融资租赁业务的优点在于其相对银行来讲,贷款步骤简单,资金发放速度快;缺点在于规模小,业务模式单一。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租赁公司要想打败商业银行,获取更多的支持,就要扬长避短,要丰富现有的租赁形式,加强创新,使业务模式更加专业化、多元化,扩大规模,才能立足于众多金融机构中并崭露头角,获得更好的发展。

[1]杨慧慧.我国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2.

[2]夏中娅.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

[3]王继升.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的小微企业融资困境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5.

[4]王佳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及其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6.

[5]郑璐.中小微企业融资困境与对策[D].天津师范大学,2016.

[6]陆融.小微企业融资困境及对策分析[J].时代金融,2016,02:93+96.

[7]鲍长生.小微企业经营困境:是市场萎缩还是资金短缺?——基于上海市青浦区小微企业数据的因子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6,04:12-16.

[8]李治勇.经济新常态下发展银保合作破解农村小微企业融资困境[J].农业经济,2016,05:100-101.

[9]何展,李富昌.浅析我国小微企业融资问题与对策建议[J].现代商业,2016,14:167-168.

[10]Eric Osei-Assibey,Godfred A.Bokpin,Daniel K.Twerefou.Microenterprise financing preference:Testing POH within the context of Ghana's rural financial market[J]. 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2012,391:.

[11]Anonymous.WORLD BANK GROUP:World Bank Launches New PartnershipStrategy With Armenia;The Rural Enterprise Small-Scale Commerci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project;Access to Finance for 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 project;The Second Education Quality and Relevance project[J].M2 Presswire,2009,

猜你喜欢

小微融资企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融资
融资
7月重要融资事件
小微企业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