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富、财富创造及贸易战对财富创造的影响
2019-12-20刘玥明郑州外国语学校
文/刘玥明,郑州外国语学校
1 财富概论
谈及财富,不同人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说金钱是财富,有人说时间是财富,有人说知识就是财富,那么财富的本质是什么?广义的财富是指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包括自然财富、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对人有价值的东西就是财富,这是人们对财富的初步认知。经济学上对财富定义也存在多种争论,重商主义的代表托马斯·孟认为只有金银货币是财富。亚当·斯密的货物财富论认为货物是财富,货币不是社会财富。而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讲到,货物是特殊财富,货币是一般财富。本文更赞同马克思的观点,财富是指可以满足人需求的商品、服务以及货币和其他有价证券,其中商品和服务满足了人们生产和生活需求,货币满足了人们的商品交换需求,其他有价证券满足了人们的投资、融资需求。
对于金钱的财富属性,传统经济学和现代货币理论认识也存在差异,传统经济学认为金钱也即货币,是购买货物、保存财富的媒介,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具有真实的财富价值。现代货币契约论则认为:在信用货币下,货币本身已不具有真实价值,而是作为一种反应债权债务关系的凭证,本质是一种契约,完全依赖政府信誉担保。张兰(2009)认为中央银行只有稳定货币才能实现货币的契约信用关系稳定,在恶性通胀情况下,货币信用丧失,金钱代表的财富会严重缩水以至于完全失去价值。
那么时间和知识是财富吗?时间是广义的财富,具有特殊而唯一的价值属性,但是时间不能用于交换,如果时间将来可以作为商品来交易,我想应该是比黄金更通用的财富。知识也是广义上的财富,但是它极大地影响到一般财富的创造,社会的的发展依赖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又依赖于知识的积累,创新会产生新的产品、新的需求或者降低旧产品成本,也就是会创造新的财富并且在与旧产品形成竞争关系时使旧财富失去价值。在竞争环境下创新尤其重要,是企业生存和国家强大的根基。201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罗默对经济增长的解释进行了重新定义,他的内“生增长理论”也强调技术进步不是外生的,而是内生于劳动力和资本之中,教育投资研发投入,都会加快知识的积累,知识积累具有规模效应,可以更快的促进经济发展和财富创造。
2 财富创造和财富积累
在如何创造财富方面,重商主义和以亚当·斯密为首的古典学派都认为节俭有利于积累财富,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的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认为:“我们对于自己的自然财富的消费,如能加以节约,同样也能增多我们每年对于外人的输出量……对外贸易的增长必须被认为是财富和货币增长的唯一原因”。亚当·斯密也认为节俭可以创造财富,他说:“资本的增加是由于节俭,资本的减少是由于奢侈与妄为。一个人节省了多少收入,就增加了多少资本……个人的资本,既然只能由节省每年收入或每年利得而增加,由个人构成的社会的资本,亦只能由这个方法增加”。
与重商主义和古典学派不同,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财富的创造,即以提高和发展生产力为基础来生产剩余价值,要求生产出新的消费,并在市场流通内部扩大消费范围,例如要求扩大现有的消费量,把现有的消费推广到更大的范围,以便造成新的需要,或者生产出新的需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使用价值。
我们认为,财富的创造可以从微观和宏观方面来阐述,微观上来看,个人财富创造就是个人价值实现的过程,个人通过勤奋劳作,以企业为媒介生产出有价值的商品和服务,从而取得货币财富收入。宏观上看生产规模的扩大依赖于需求市场的扩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加投资、提高消费和出口增长,都可以增加市场需求,刺激财富的创造,在产能和消费升级的当前,加强对教育的投入,促进知识积累和科技创新,创造新的产品需求,更是增加财富的创造和经济增长的必由之路。
对于财富的积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实际积累的财富总量同社会的生产力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财富只是作为社会过程而存在。英国经济学家威廉·汤普逊在《最能促进人类幸福的财富分配原理的研究》一书中也讲到:“不先满足必要的需要,就不能有任何积累,而且人类愿望的巨流是追求享受。因此,在任何时候,社会的实际财富的数量,相对的说,都是微不足道的。”
从微观上讲,个人的财富积累就是储蓄,可以认为是个人财富收入大于消费的结余。因此提高财富收入减少财富支出是财富积累有效的手段。而宏观上讲,科学技术创新是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消费无法积累财富,而投资和出口结余可以提升国家财富积累。但正如马克思所说,我们不应过多关注于财富积累,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长期来看所积累的财富都远远低于生产创造的财富,人类创造财富的过程原本就是为了享受,为了提升生活水平。从更为长期来看投资也是一种消费,本质上也没有积累财富,剔除国别的影响,从全人类来看国际贸易有顺差就有逆差,也不会积累财富,因此从宏观角度来看不需要产生大量财富积累,若要说有,那也是全球生产、消费规模扩大情况下,整个人类技术的进步、认知的拓展和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
3 国际贸易与贸易战的表现形式
国际贸易的发展由来已久,是指跨越国境的货品和服务交易,一般由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所组成。国际贸易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重新配置,可以调节国内生产要素的利用率,改善国际间的供求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等。国际贸易消化了商品服务出口国过剩的生产能力,弥补了商品服务进口国产业链的短缺,引进了技术输入。由于国际贸易的双赢作用,近年来国际贸易发展迅猛。
但是正如前文所说,短期内,国际贸易不平衡会导致财富的流动,工业国家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斗争也会越来越激烈,随着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各区域经济集团为了保护区内市场,在逐步拆除妨碍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各种障碍的同时,对外实行排斥,发展中国家通过产业保护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促进经济的发展,发达国家为了保护传统产业的发展,采取提高关税和降低企业税负的措施,中美贸易战就是在这种形式下产生。
中美贸易战由美国发起,名誉上是为了平衡中美贸易逆差,但实际上由美国国内的生产结构和消费习惯导致其经常性贸易逆差,美国生产要素优势是资本和技术,因此其资本和技术输出远远强于中国,考虑到美国资本在中国生产的商品回销美国导致的贸易逆差,再加上美国的服务贸易顺差,根本上中美贸易现状还是由美国主导的结果,只是贸易结构导致财富分配不同,对中国来讲更多财富流入劳动力提供者手中,而美国因国际贸易而产生的财富主要分配在资本掌控者的手中。
目前中美贸易战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一是关税壁垒,即提升进口关税商品征收范围和税率,提高进口商品成本,降低进口商品竞争力,也是目前最为常用手段,美国发起贸易战争和中国反制手段均来源于此;二是限制市场准入,比如美国政府限制进口华为、中兴商品;三是技术壁垒,限制商品和技术的出口,比如美国政府发起对中兴制裁,限制对中兴芯片出口。
4 贸易战对财富创造的影响
中美贸易规模巨大,贸易战短期内难免会给中国经济增长和劳动市场稳定带来直接的负面影响。预期会产生五点不利影响:一是国外资本和技术的加速撤离,导致直接影响国内商品生产市场;二是由于关税的提升,减少经常性货物贸易出口需求,影响国内商品出口消费市场;三是对外商品出口的下降,导致经常性贸易顺差缩减,减弱国际贸易财富积累;四是由于对部分美国商品依存度较高,比如农产口大豆、芯片等,导致国内原材料价格上涨,形成通胀压力,进而影响国内消费市场;五是技术进口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内产业升级造成阻碍。
同时预期会产生三点有利影响:一是由于外部压力的传递,促使国内技术研发投入的增加和产业结构的完善,从而使国内商品生产商场扩大;二是由于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驱动的弱化,使国内消费市场升级进程加快,推动促进消费的相关政策出台;三是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使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从而加深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经贸往来。
总之,财富创造和积累决定于相对平衡的生产、消费市场规模,国际贸易促进世界范围内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对扩大商品生产和消费市场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生产技术的交流和创新有巨大推动作用,能够同时促进各国的财富创造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因此我国应坚定对外开放的基本政策,更大程度、更高质量地推动国际贸易发展。
[1]张兰.货币契约论——基于国内货币契约的分析[A].生产力研究,2009,(8)
[2]托马斯·孟.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