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展望

2019-12-20周未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榭支行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物流金融企业

文/周未,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宁波大榭支行

从根本上来说,物流金融是在物流产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由于物流金融在我国市场还处在发展的初期,而且分布比较分散、尚不足以成规模,中小型企业居多,这样一来,要想成功完成转型升级,关键问题就集中在了资金和技术这两个重要要素上。而要想真正解决这两个问题,在具体实践中我们发现国内的信用评价和信用风险防范体系都还有许多需要完善之处,那么对于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而言融资成为一个难题。在这样的尴尬状态下,物流金融的出现,有望帮助摆脱这一处境。

1 物流金融的内涵和特征

1.1 什么是物流金融

物流金融即金融机构主体根据物流企业所提供的物流信息,针对物流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从各个方面开展的系列金融活动的总称。从金融角度而言其降低风险、减少成本的目标很明显,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又可以帮助其融资活动的顺利开展以促进物流业的发展。金融机构通过获取的物流信息,针对性地开发各类金融产品和服务,从而进一步促进物流业中的资本流动。物流金融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实践的运作同时也是对金融机构业务拓展的极大帮助,金融机构信贷规模通过向物流业的拓展而得以扩大,风险得以降低,物流金融同时帮助金融机构消化了一些不良资产,提升了客户管理的综合效率,益处良多。

1.2 物流金融的特征

物流金融业务是一个综合体,我们可以将这个综合体理解成为银行方面、物流公司方面的信息、资金、产业流的交叉补充。实际运作过程中,物流金融业务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的标准化。我们知道在动产的质押过程中,出现银行工作人员自行看管或者以银行指定客户自行看管等变相违规操作,会严重影响质押的质量和效率,它的公正性有效性自然也会受到质疑。因此,所有应当由物流公司本身来进行对质押物进行统一并且符合程序的管理,对于具体物流产品本身的各项指标应当遵循市场上的一般标准,通常情况下是国家标准或者协议约定下的标准。

2.管理的信息化。物流公司对于物流信息的管理应当实现自动化、信息化,对于由上到下的人员管理,以及抵押内容的数量、质量、价值等状态有一个直观具体的管理平台,这样一来能够更加科学高效地进行管理。

3.操作远程化。物流公司的相关技术和管理模式引入后,结合在全国范围内的服务网络以及内部结算系统的平台,能够让资产质押业务拓展获得立足于本地范围的实现,同时异地的操作借助移动服务网络也能得以进行,对于交易的提速提效是有益的。

4.业务广泛化。对于物流金融的客户而言,其自身要服务的客户范围较广,然而无论其实际上的服务对象的范围如何扩展,于金融问题本身而言,只要有合适的抵押产品,那么便可以得以实现。在有银行经营的区域,物流金融设计领域广泛,可以满足相关需求,而即便附近没有银行的地区,物流金融本身的特性又可以予以资金流支持。资金流支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增加资金数量,增加资金流动性降低风险,另一方面在原本资金不缺乏流动性的情况下可以促进销售增加收益。质押物的范围可以非常广泛,可以涵盖各类产品的物流业务,从日常生活用品到工业品等。

2 物流金融的风险分析

2.1 信用风险

物流金融作为金融行业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其能够正常运行的基础在于信用体系。在市场交易过程中,风险是必然存在的,而风险很大一部分则来自于信用风险。因此许多相关研究学者在信用风险的评价方面做了诸多努力,包括一些作出一些解释,甚至建立相关模型进行研究。其中唐少麟在对物流企业融资方以及供应链中的金融机构面临困境进行解释时,就创造性地运用了纳什均衡模型加以概括。要想真正规避、应对物流金融的信用风险,需要融资企业本身、物流企业以及金融企业三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并通过合作确定相对完善的风险应对措施,根据较为固定的标准对物流金融市场进行信用评价,再结合有效的管理制度做好对于质押活动的管控,从而建立长效风险预防机制。

2.2 环境风险

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方面在于自然经济环境,另一方面即政策制度所带来的风险。具体内容表现在某些政策的出台或停止,一些制度的废立,对相关政策的解释、以及经济本身的稳定性变化等。石代伦曾经提到,我国的物流环境始终处在波动状态中,这样的状态给物流金融带来诸多的发展机会,当然不过不能良好把握和应对,也将变成更大的挑战,影响企业甚至行业的生存。物流金融主要业务在于银行贷款,因此不难理解这样比较单一的融资模式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会比较强烈,具体说来就是国家的采取银根收缩政策时,会直接导致金融机构降低自身的信贷规模,融资要求提高、还款压力增大,这样一来对于那些资金实力本不雄厚的中小企业来说,便大大增加了违约的可能,从而增大整体风险。

2.3 担保物风险

物流金融业务相较于传统金融业务而言,其综合性更强,因此在考虑风险防范问题时,还要关注更多元的信息。比如企业本身的盈利能力,企业现有债务状态,还有对于各类质押品的规模数量、市场价值、市场环境状态等的把握,这些对于物流企业都是较为重要的因素,而且正式对这些因素的考察的良好结果,才能促成并保证融资方和金融机构的良好合作。因此对于担保风险的把握是物流金融风险规避的重要方面有相关学者研究显示,担保物风险的考察应当包括质押物变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所有权归属问题中的法律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产品本身的市场风险、监管方面不确定因素等主要方面。具体到担保物风险又可以包括仓单风险、担保物风险、质押技术风险。著名的“三个确保”:确保仓单内容唯一有效、确保质押率、确保保值率及其真实存在。

3 物流金融风险对策

3.1 规范行业标准与企业管理规范

市场是处在一个相对稳定但又随时发生变化着的状态,新型的物流金融业要想能够更好地融入市场应当制定自己的行业规范,这个过程不仅仅需要企业自身的努力,还需要政府的配合来共同打造一个物流金融行业迅速健康发展的环境。对物流企业内部而言,员工的绩效考核标准、也即对于具体员工的工作要求要稍微降低,以避免在发展前期由于一味追求效率而导致管理模式的畸形甚至恶性循环。员工的培训相应一直配套,要保证员工的工作流程符合法律要求,并在现有基础上提升工作技能和综合素质。监督方面,通过一个相对合理并且系统完整的监管机制进行管理,能够提升内部工作效率,还可以优化企业形象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3.2 从法律层面对行业行为规范进行完善

往往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容易面临法律规范不配套的窘境,物流金融业也是如此,仅靠行业内部的自律是无法形成有规模、有效率的框架来规范行业内的各种行为。政府部门的宏观考虑、通过法律规章进行指导,建立相对健全的权责体制,保障物流金融业的健康发展。

3.3 企业慎重选择抵押产品

市场中,风险必然存在且时刻可能存在,这就要求企业选择抵押产品时要慎重。第一个方面则是抵押物的价值应当保持相对稳定而不过于容易随市场波动而大幅浮动,市场地位相对稳定,并且被法律所承认,能够通过正常合法的流程进行抵押。另一方面在于抵押品在需要变现时的应急能力,也即要在需要变现时能够正常操作,并且提前处理好相关税务问题,尽可能避免经济纠纷发生。

4 物流金融的未来展望

4.1 物流金融业务发展趋于稳定

物流金融的逐渐发展,会很自然地引起相关学者的关注,各位研究者会自动将目光投向物流金融,这样一来,物流金融逐渐受到重视,对其相关研究增加,那么与之相关的专业理论则会愈加丰富,这无疑对物流金融这一新行业的发展是有很大帮助的。随之而来的还将有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人才,物流金融业的发展则指日可待。

4.2 物流金融将吸纳更多合作方共谋发展道路

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现状是,国内的许多物流企业规模尚不大,多是中小型企业,他们的发展受制于缺乏的融资能力,物流金融则可以通过物流集成作用为物流企业与金融机构搭建交流合作的平台,进一步确保了专业性,同时安全性和信息交流的流畅性也有所保障,从而更好地发展。有关数据显示,物流金融对于资金的吸引力是巨大的,市场增长潜力也是值得我们期待的,将其量化成为资金可以有万亿美元的发展空间。所以金融机构应当准确把握潮流,给予物流金融业更多的金融支持,以促进双方的共同发展。上海作为港口城市,为了配合物流业的完善,预计建立航空运输中心,并且成立国际金融中心,在地理上真正集物流与金融为一体,将备受国内国际市场瞩目。

[1]李琳.我国银行物流金融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物流与采购.

[2]吴浩.我国物流金融现状及对策研究[J].物流技术.

[3]沈洁.浅析我国物流金融服务的现状及对策[J].财会研究.

猜你喜欢

物流金融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本刊重点关注的物流展会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智”造更长物流生态链
P2P金融解读
基于低碳物流的公路运输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