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

2019-12-20董波霞国泰君安证券瑞安莘阳大道证券营业部

新商务周刊 2019年2期
关键词:股票市场宏观经济货币

文/董波霞,国泰君安证券瑞安莘阳大道证券营业部

股票是宏观经济“晴雨表”。股票市场是建立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两者之间存在密不可分的关系。通常情况下,宏观经济发展的走向决定股票市场的走向,而股票市场的走向又提前预告着宏观经济的走向。因此,研究并把握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关系,为国家宏观调控,稳定股票市场,促进国家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除了宏观经济的变动对股票市场市值、证券价格的影响,还包括一些政策因素带来的影响。本文对GDP、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同时进一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1 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理论分析

两者的互动关系主要包括几个方面:GDP对股票市场的作用;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的作用;利率对股票市场的作用。

1.1 GDP对股票市场的作用

GDP,国民生产总值与对股票市场成正相关关系。一般规律是,GDP增长,股票上涨,GDP减少,股票下跌。

国家宏观经济总体运行情况的结果,反应在GDP上。在其它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的情况下,GDP保持稳定、持续、健康、适度的提高,说明当下环境下,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良性发展,产业结构、产业总量布局合理,大部分企业盈利能力充足,社会供需协调发展。一方面,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充满自信,开始或进一步扩大规模,急需为企业注入资金;另一方面,投资者预期经济发展前景良好,证券投资风险较低。在双方共同作用下,股票市场得以活跃。

当GDP下降时,则会产生与上面完全相反的结果。GDP下降往往表面,经济萎靡,大部分企业盈利情况堪忧,企业为降低风险缩小投资,减缓融资速度;同时,经济不景气也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欲望,将导致投资资金萎缩。在这种共同作用下,资金的供给和需求方,在更低的水平达到新的平衡,股票市场活跃度下降。

1.2 货币供给量对股票市场的作用

我国宏观调控过程中,最常运用的手段之一即是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以根据现行及将来经济发展的需要,对当下的经济环境采用扩张(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控。调控信息一出,市场最直接最快速的反应就是,投资者对未来预期发生正向(负向)的变动,从而改变投入资金的额度,投资者额度的总体变动直接决定了股票市场资料供应量的变动,进而对股票市场的价格、交易量等产生了较大影响。这就是预期效应的作用。

投资组合效应指的是,当中央银行采用扩张(紧缩)的货币政策时,投资者所持有的名义货币量增加(减少),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投资者所持有的货币会超出(低于)日常需要,超出(低于)部分,大部分投资者会选择将该部分资金投入(撤出)股票市场,平衡家庭收支比例,从而导致市场价格上涨(下跌)。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效应——股票内在价值增长效应,该效应讲的是当货币供给量增加(减少)时,意味着货币的使用成本降低(升高)了,利率下降(上升),投资增加(减少),在乘数效应的加倍作用下,股票投资收益提高(降低),导致股票价格上涨(下跌)。

1.3 利率对股票市场的作用

古典经济理论告诉我们,利率取决于资本市场的供给——储蓄和投资,而储蓄和投资又都是与利率相关的函数。因此,股票市场,这个离不开货币的市场,对利率的反应最为灵敏。利率是什么?是货币的使用成本,是债权人舍弃当下对货币的需求,在借贷期间结束后所能获得的利息与本金的比率。利率发生变化后,将对货币的使用情况及成本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影响股市涨跌情形。

2 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互动关系案例分析

2.1 中美对比:GDP与股票市场

美国道琼斯指数是世界公认的最好地反应宏观经济状况“晴雨表”的指数。纵观美国股票史实,美国经济的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都与这一指数有强相关关系。

1929年10月,美股崩盘,道琼斯指数从452点暴跌,到1932点,指数只有58点。而1929年-1932年,作为美股暴跌的重大历史阶段,美国正遭受着经济危机的打击和侵袭。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经济迅速增长,到处出现繁荣景象,这十年来美国GPD平均增长率为3.6%,特别是后面四年,更是达到4.1%之多。对照同时期的道琼斯指数,也从3000点直奔11000点,涨幅巨大。无可置否,1994年以来,美国正在经历二战结束后,经济空前增长的时期,同时也是道琼斯指数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

美国股票市场发展历史悠久,市场结构及市场制度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得到完善和规范,对宏观经济的反应较为灵敏与准确。

然而,与美国的情况相比,中国股票市场由于发展周期较短、各方面尚未健全,追涨杀跌,从众心理较强,投资者对待股市的态度不够客观,容易受情绪影响,因此,在中国经济市场环境下,股票市场还不足以成为一张“晴雨表”,来对宏观经济情况做出信息反馈。下面我们看几组数据:

1994年,中国GDP增长率为11.8%,到1999年,这一增长率下降到7.1%;同时,通货膨胀率也从21.7%下降到-1.4%。极高的通货膨胀覆盖掉GDP的增长率,企业困境重重,居民手里的货币贬值,购买力降低,实际收入减少。以上种种,理应导致股票市场下跌,然而,在这六年中,上证指数却从647.87点涨到1366.58点,涨幅约100%之多。

之后的1999年至2000年两年,GDP增长率有7.1%上升到8%,中国产业结构得以调整,经济发展瓶颈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经济迎来新一轮增长,这个阶段,上证指数从1366.58点涨到2073.48点,与经济动向相符。

进入21世纪以来,国家采用积极的财政政策对国家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保持GDP每年在8%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得益于积极的财政政策,中国经济矛盾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股票市场理应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

2.2 货币供应量与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的上涨与下跌离不开货币的推动与抑制,两者是密切相关的。当股票市场对货币的需求发展变化事,货币供应的变化又反过来作用于股票市场。1993年-2000年这八年,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不断增加,上证指数也对此做出反应逐渐上升,两者的变化较为一致,从这个角度,货币走势与上证指数的走势大致相符。

2.3 利率变动与股票市场

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比较明显,利率降低,企业贷款的成本下降,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并且可以促进企业加速资金的周转,从而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反映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提高上,便成为推动股票市场上的动力。

尽管利率只发生微小的变动,都足以对股票市场产生显著的影响和作用。利率降低对于企业来说意味着贷款成本下降,负债压力减轻,同时,可以缩短资金运转周期,加速资金运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提高,反映在上市公司的业绩报告中,推动股票价格的上涨。

1996年以来,中央银行连续八次降息,每一次都无不例外地推动了股票市场的上涨,特别是前几次,引起了较大程度的上涨。然而,调整利率从决定到消息公布有一个时间差,在利率调整公布前,已经有一部分投资者提前知道此信息,股票市场便开始提前反映,消化掉这些利好或利空消息,当消息正式公布时,股票市场往往做反向运动——利好或利空已经被提前、过度消耗掉。下面我们来看几组数据:

1996年5月1日,中央银行公布降息消息,然而,当天若干个股跌停,上证指数跌了57.4个点,跌幅高达7.8%。1993年-2005年的四次加息,市场的反映均是下跌,有的则持续低迷,有的甚至创出多年新低。

近年来,有学者表明:加息可能是利空,但温和加息并非利空;自06年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情况较前些年有所改善。2006年到2007年五次连续加息,上证指数均以上涨收盘。2007年一季度末期,上证指数比年末上涨509点,幅度高达19%。对于近一次加息,涨幅仍有3.8%之高,市场反应剧烈。

3 小结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再加上政策面对股市的影响较大,其发展前期可能会出现与宏观经济走势不同步甚至违背宏观经济景象的情况。然而,随着近些年,股票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结构的不断完善、法律法规制度的不断规范,经济证券化率的不断提高,这个股票市场在实践中不断向发达国家的证券投资市场学习,不断修正、不断发展。本文行文逻辑为:对GDP、货币供应量、利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对股票市场的影响进行了理论和案例分析,同时进一步研究中国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笔者坚信,中国股票市场定会日益完善,从不发达过渡到发达,最终充分发挥其本身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

[1]寇明婷,杨海珍,汪寿阳.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联动关系研究——政策预期视角[J].管理评论,2018(09):3-11.

[2]乔晶.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D].山西财经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股票市场宏观经济货币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一国货币上的面孔能告诉我们什么?
主要宏观经济指标及债券指标统计表
中国股票市场对外开放进入下半场
全球宏观经济短期内的两条主线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流动性的互相关关系研究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古代的货币
古代的货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