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资库存管理存在问题和提升措施
2019-12-20杨军
杨军
(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8)
前言
作为装备制造型企业,以往主要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这种模式容易引起生产原料和物资库存积压风险。但是绝对化的“零库存”管理,又可能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物资供应保障。规模生产和库存控制的平衡,是当前装备制造型企业赢得市场竞争优势的主要课题。
一、物资库存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物资库存管理不科学。首先,企业的物资库存管理工作水平不高,库存管理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的意识不强,物资的超额储备或储备不足的问题时有发生。其次,企业库存管理规章制度不健全,控制、检查、监督工作不到位,导致库存管理工作效率不高。再次,由于企业的分子公司所处地域较为分散,生产任务的不均衡、加工制造装备的差异化等等原因,集团化管控模式下的库存物资集中管理,统一调度的管理职能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二)物资计划管理不准确。面对市场对产品多样化需求和内部规模化连续性生产要求,在绝对的物资保障条件下的提前采购或超额储备;物资计划和实际需求存在偏差,物资计划提报信息不准确,引起的错误采购;物资计划未平衡现有库存,造成不必要的重复采购等等问题。
(三)物资库存管理信息化水平不高。传统的库存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企业开展物资入库、出库以及物资台账建立的信息化工具。在“大数据”和“共享经济”时代,如何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库存物资资源共享,加快库存物资周转,实现库存规模减控和库构优化,是提高物资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着眼点。
二、物资库存管理的提升措施
(一)不断加强物资计划管理。物资计划编制要严格依据财务预算、投资计划,统筹考虑历年物资消耗规律、生产计划和设备检维修计划以及实际的生产节奏和工程进度,提高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计划编报过程中,要求认真核对物资名称、规格型号、技术标准、等相关信息,充分考虑设备加工周期和物流情况,进一步提高物资计划的准确性,同时要加强计划执行情况跟踪,发生需求变更应及时予以调整;积极推行年度的计划管理模式,并加强物资计划的集中管理,提高物资计划的前瞻性,尽量控制临时、紧急和追加物资需求计划,提高物资计划管理工作效率和效益。
(二)推进物资库存精细化管理。坚持“先平库,后采购,不平库,不采购”的工作原则,充分做好库存物资,特别是长期无动态物资在设计选型,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设备检修等环节的优先选用;建立库存物资盘点制度,按照月度、季度、年度的周期实施物资盘点工作,保证仓储物资“账、卡、物、资金”四对口;组织开展库存物资动态统计分析,有的放矢的制定平库降库工作措施,积极通过内部调拨、改代利用、供应商回购等方式方法有效压降无动态物资库存;企业要找准物资管理成本和有效供应的平衡点,同时尽量以安全库存的下限确定物资定额储备标准,进一步压减库存总量,优化库存结构。
(三)完善和优化物资库存管理机制。在集团化的管控模式下,推行库存物资集中管理,实施物资的集中储备,联合储备、调度调剂等工作,统筹制定物资储备工作计划,确定统一的物资储备定额标准,最大限度控制企业总体物资库存规模。通过实施代储、代销、第三方代储等先进的物资储备方式,积极利用物资供应商或第三方等外部物资仓储资源,有效弱化企业物资库存管理风险。建立健全物资库存管理、控制与监督的制度体系,重点要完善企业职能管理部门、采购部门和物资需求部门工作联动,促进各部门之间的信息沟通和工作协同,统筹协调好生产、采购和供应的节奏。要明确指定库存物资管理的内部控制工作要点,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重点要完善长期无动态和积压物资处置管理的奖惩工作机制,加强重点环节的检查监督和绩效考核,全面做好物资库存管理的成本和风险控制。
(四)加强物资库存管理信息化工作。首先,要充分利用信息系统数据统计准确性、效率性的积极优势,深挖物资库存数据,在库存物资盘点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库存物资库龄、账龄等动态分析,为物资库存管理决策和管理提升提供数据准备。其次,建立库存物资数据信息共享平台,主动性地向项目建设和使用单位推送库存物资信息,实施库存物资名称、规格型号、入库时间、物资状态等信息资源共享,积极促进平库利库和库存物资周转速度;最后,建立可供调剂物资信息共享平台,梳理并定期发布可供调剂物资信息,鼓励和推动库存物资的内部调度调剂工作。
(五)加强物资库存管理人员业务培训。以强化生产保供服务和成本与风险管理意识为切入点,围绕提高仓储资源利用,降低库存物资耗损,更好服务基层等重点工作,持续开展物资物资管理人员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培训工作,学制度、学标准、学流程,不断提高物资库存管理工作水平,积极高效地做好企业生产运营的物资供应与保障工作。
物资库存管理使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过程的一个关键环节,高效的库存管理就是要通过精准的决策、精细化的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等积极有效的工作,抓准生产保供和物资库存的平衡点,做到有效的物资供应,合理的库存结构、高效的库存周转,较低的资金占用,全面强化成本控制和风险管理,促进企业生产经营持续稳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