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虐童的成因及预防策略调查研究
2019-12-20李可儿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文/李可儿,江苏大学京江学院
1 背景与现状
近些年来,虐待儿童的现象频繁发生,这种行为不仅造成了儿童身体上的伤害,同时也给他们的心理造成阴影,甚至影响孩子的一一生。虐童现象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虽然说我国儿童受虐不是一种流行病,但是相关研究显示,儿童受虐的现象在我国不容乐观。如前段时间的红黄蓝事件,携程亲子园事件,贵州的玲玲被父母施酷刑折磨,用火钳烙伤小玲玲;上海一名四岁的孩子被父母毒打后,满身伤痕离开了人世;宁波小男孩和他姐姐遭亲生父亲毒打,满身是血,头皮脱落,遍体鳞伤;等等诸如此类的事情我们屡见不鲜,由此可见我国的儿童虐待的状况不容忽视。
2 虐童的成因
2.1 家庭因素
第一,父母封建错误的观念。我国人一贯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观念,很多人乃至坚持以为孩子就是自己的“私有财产”,能够恣意处置。在这些人的思维里,孩子是自己的,我想打就打,想骂就骂,别人一律管不着。
虐童爸爸妈妈八成生存压力大。虐童案中的家长八成来自于农村或城市农民工等低收入集体,他们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
受虐儿童多为女孩。如果有心,你会发现这些家庭虐童工作中,受害者多为女孩。一些家长重男轻女思维特别严重,往常对儿子各样心爱,对女儿却各样看不顺眼,略微有点不顺就拿孩子出气。
虐童家长法律意识淡薄。虐童中的涉案爸爸妈妈大多没念过什么书,法律意识淡薄,更不懂爸爸妈妈对子女的监护权到底意味着什么。
施暴家长大多关系紧张。由于夫妻关系发作恶变,有些家长就拿孩子作为挟制、报复对方的东西。同时,单亲父母和继父母也属于较有可能虐待子女的高危人群。
2.2 社会因素
第一,根据社会学者古德的研究,在家庭成员的纷争、问题排解过程中,暴力乃是一合法的资源。在中国,大部分家长把孩子当作私有财产,认为自己的孩子如何管理都是正确的,这种观念,正是儿童遭遇家庭虐待的主要原因之一。
第二,周围人的沉默等于怂恿其实大多数的家庭虐童工作并不是偶尔发作的,而是一个长时间的、继续的施暴进程。面临家暴,有些家族要么习以为常,要么由于惧怕离婚所以不敢吱声,乃至惧怕爱人迁怒于自己而选择缄默沉静。我国人一贯奉行“少管闲事”的处事之道,无形中令施暴者将优待孩子演变成习以为常的常常的行为。
第三,师资匮乏、学校管理不严格。虐童老师生活工作压力大,收入低,地位低普遍患有心理障碍,由于师资匮乏,部分幼师道德素质有待提高。我国托幼、学前教育无论办学还是监管都有不少“短板”。
3 儿童虐待的预防策略
3.1 家庭方面
第一,儿童自我保护意识的提升。在应对家庭虐待方面,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在西方国家,幼儿园和中小学都开设如何应对虐待行为的相关课程,这一点非常值得中国借鉴和学习。我们也应该在学校教育中,教育孩子哪些行为是虐待行为、发生虐待事件如何应对等,从而提升儿童的自我保护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和制止儿童虐待事件的发生。
第二,做好亲职教育训练。也就是说让准父母们知道为人父母的权利与义务、让他们心理上有所准备,如此才不至于因初为父母而慌了手脚。这其中还可以教他们发泄愤怒的适当方式以及正确的教养方式,这样一来,他们就有足够的能力来应付突来的情绪变化。
3.2 设立专门性社会救济服务机构
西方国家处理虐待儿童行为的经验是,通过当事人调解及防虐儿童服务部的协助来解决此类问题。美国从1964年起设立了家庭服务部来制止和预防儿童虐待行为。而荷兰则从1972年起在全国设立了保健医生制度,并规定保健医生有权参与儿童虐待的案件④。这些都是值得中国借鉴的经验。
3.3 提高公众对儿童虐待的认识
在中国传统的父权文化影响下,要想改变人们的教育方式和理念是非常困难的,也需要一段时间。我们只有采取多种方式,从各个方面宣传正能量,告知人们如何尊重儿童权益,当面对虐待事件如何积极阻止,如何更好地在平等状态下教育孩子等,而当这种观念主流化时,儿童虐待才有可能从根源上减少。
3.4 完善相关立法
中国目前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两部涉及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但缺少成系统的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体系。就目前而言,中国一方面要加强相关法律的立法工作;另一方面则是通过立法,加强民众的道德教育,提升社会成员的公德心,当社会上出现虐待儿童事件发生时,能够及时地劝解和阻止事件的发生。政府亟需制定法律规范教师管理行为及规范学校管理具体内容,明确规定违法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对违反者给予相应的法律处罚,情节严重者考虑从重处罚以发挥法律威慑力。
3.5 强化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教育方式以降低权威-服从因素的影响
要形成正确的教师教学管理,应当从影响行为的根源着手,降低组织权威性同时提高教师的自我情绪管理能力。降低组织的权威性,需要建立标准化教学管理内容,明确教师的管理权限,一旦超越管理权限将会受到组织的严厉惩罚。开展心理减压辅导,对处于适应期的教师给予心理关怀和辅导,建立相互监督制度,将虐待行为及心理扼杀在萌芽之中。
4 结语
虐待儿童作为当前的热点问题,对社会的危害和道德的损毁有严重的影响,应当受到相关立法部门的高度重视。我国应当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立法,取长补短,辅之以中国社会实践,制定出在我国有实践意义的规范措施,减少虐待儿童现象的出现,为儿童成长营造良好而和谐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