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城市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的思考
2019-12-20张晋楠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文/张晋楠,山西财经大学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研究院
2017年1月5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的《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将晋城市列为14个核心发展区之一。晋城成为山西省唯一的核心发展区,为其自身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甚至是挑战大于机遇。经济上来自太原和郑州两个省会城市的双重压力、传统的行政区划观念上的冲突、晋豫不同的历史文化等问题给晋城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因此晋城市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势在必行。本文立足于晋城市实际情况,为晋城市快速融入中原城市群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1 晋城市在中原城市群的定位
晋城是山西的东南门户,与以郑州为核心的中原地区仅一山之隔,通往郑州的高速公路,仅有149公里的路程,是郑州向北扩展、与山西衔接的第一站,有着优越的区位条件。在《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明确了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并首次提出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网络化空间发展格局,而晋城市也被列入四轴中的太原—郑州—合肥发展轴,在轴线中心城市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承接作用。因此晋城市应当抓住机遇,主动接轨中原城市群,融入中原经济圈,参与产业分工与协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步伐,促使晋城市的经济实现大开放、强竞争、猛跨越,跳出行政束缚圈子。
2 晋城市快速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制约因素分析
2.1 行政区划限制经济自由发展
历年来晋城市与郑州市的经济联系和文化交流非常多,不仅人民群众的生活消费品是从郑州购入,企业生产资料和产品销售的部分渠道也都在郑州及其周边城市。但是,在行政隶属关系的束缚下,晋城市在涉及与中原城市群跨区域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要素资源开发和配置、项目合理布局和郑州等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问题上,难以妥善解决,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了晋城市经济更快的发展,使得在承接郑州市及其周边城市的经济辐射时大打折扣,发展受到制约。
2.2 “资源诅咒”下的问题仍较明显
产业结构单一、生态环境脆弱等是资源型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晋城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同样尚未摆脱“资源诅咒”效应。晋城市生产总值的30%,财政收入的60%以上仍然来源于煤炭行业,产业结构过于单一、煤炭产业比重过大的格局,短期内无法实现根本性的改变。牺牲生态换发展的现实,乱采滥挖、粗放经营使得晋城市生态承载性能日益下降,水源污染、土地塌陷等一系列问题接踵而至,导致城市生态系统不断恶化,不利于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3 人才培养以及科研实力相对不足
晋城市与其他中原城市在科技文化水平上存在着比较大的差距,以与晋城临近的焦作市为例,2016年晋城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仅为6325人,而焦作市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达到7.4万人,晋城市有效发明专利仅为340件,而焦作市为2253件。科研实力不足,制约城市之间科技资源的整合,有碍于建立统一协调机制和院、所、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缺乏共享的资源和信息,使得晋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影响了区域经济一体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3 晋城市快速融入中原城市群的对策建议
3.1 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必须从解放思想、创新观念做起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观念难以继续维持新时代经济的发展。中原城市群本身就是开放、发展、合作的产物,其资源共享、生态共建、产业互补、携手共荣的发展理念,要求各成员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抓住机遇,以便更好地融入到中原城市群的建设发展大潮中。积极主动融入中原城市群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晋城市要打破传统的歧视、排外思想,认真学习中原城市人民海纳百川、携手并进、同步共荣的开放理念,学习他们矢志不渝、百折不挠、志在必得的创业精神,进一步提升发展思想境界,鼓足发展干劲,主动承接中原城市群的带动和辐射。
3.2 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必须延伸产业链条,做强优势产业
作为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晋城市要立足于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以资源优势为基础的成本优势和生产优势,以晋城之煤、电、化肥、铸造等优势带入中原,参与产业分工,加强产业间的互相协作,通过技术交流提高地区生产的科学技术,延长产业链条,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价值,形成产业间的相互联结、分工合作的产业链条,积极迎合中原城市群的产业转移,实现晋城产业结构优化。
3.3 加快融入中原城市群必须提升自身的经济与科技实力
晋城市只有提高自身的经济实力,才能加强对中原城市群的吸引力,只有加强教育与科技的支出,才能加强对科技创新人才的吸引。山西省政府应该尽早对晋城融入中原城市群予以统筹谋划,这样既有利于晋城市的发展,又有利于中原城市群经济一体化的快速推进。同时,晋城市自身需要不断探索更多的经济增长点,主动探索经济转型路径,积极培育壮大优势产业,还要加大教育和研发的投资力度,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范围,从而吸引更多的高素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