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卢冠英书法的文化和艺术价值及当代书法发展方向
2019-12-20卢润祥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文/卢润祥,中山市西区宣传文体服务中心
著名书法家卢冠英,江门市新会区大鳌镇东卫管理区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自幼爱好书画,并经常拜会艺坛名宿,请教书画之道,获益良多。卢冠英先生于书法用功尤多,其书法乃撷釆颜柳神髓、魏晋风度,而具有开张雄浑,大气磅礴,醇厚高古的格调,平素以写字为乐,寄藉志趣,弘扬艺术,服务社会,不遗余力。或有作品参加展出,深受好评,名播遐迩。稍微了解卢冠英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位专门开设写字书法服务于大众的传统型书法家。而且,他的书法在主流社会和民间社会都有着很大的影响。其书法作品曾先后多次获国际国内书法大赛一等奖、金奖,成就之大令人艳羡。有人因此称卢冠英书法获“全方位成就”,诚为客观。窃以为,在当今电脑时代,卢冠英书法“全方位成就”对汉字和书法艺术的普及推广有着重大的文化和社会意义。而探讨卢冠英书法在高雅殿堂及民间社会的当代价值,需要着眼于当代社会的文化背景。
显然,当代的文化情景是大众文化占据统领地位的多元文化并存格局。所谓大众文化,就是指工业技术和消费语境下,通过大众传媒广泛传播、适应社会公众文化趣味的文化范式和类型。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文化转型和大众媒介普及的结果。伴随着文化转型与大众文化的兴起,传统的文化存在空间受到无情挤压,使得传统文化几乎被排斥到文化的边缘地位。我们知道,传统语境下的文化一般是由文人和社会精英所创造的精英文化与高雅文化,由此形成了长达两千多年的主流文化传统。而在当代文化语境下,欣赏高雅、接触经典已经不再是社会公众的文化向往,取而代之的是对大众文化的普遍接受。这就是当代的文化情境。然而,无论文化发展到历史的任何阶段,提升到任何层面,精英文化和高雅文化的主导地位受到动摇都是非常危险的,它将可能最终导致一场文化危机。作为民族文化标志性符号的书法,也同样被卷进这场文化转型带来的危机之中。因此,如何使高雅的传统书法艺术在大众文化统领下的当代重新获得峥嵘?是我们每一个书法家所面对的迫切问题。
在这一问题上,卢冠英一直在从两方面做着积极的探索和尝试,那就是开设“大鳌写字书法服务”推动高雅艺术向民间社会的普及与提升。显然,卢冠英这种书法服务的做法,目的还是希望把传统书法艺术通过大众文化手段加以普及和推广,从而最终实现书法的当代复兴。但是,书法在当代的普及和推广涉及到一个高雅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问题。书法一方面要通过大众文化手段普及和推广,另一方面又不能以失去书法的高雅文化属性为代价。无疑,这种融合操作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综观当代书家,有这种融合能力者寥寥,卢冠英无疑算是一位把书法高雅艺术推向民间普及的高手。三十年来,他一直在探索尝试着这种融合途径,并且取得了可贵的成就。我想,这就是卢冠英书法实践的社会和文化价值所在。
卢冠英书法隶、楷、行、草诸体皆能,显示出了卢冠英深入传统广泛化取的深厚根基和功力背景。卢冠英隶书直接两汉,有着两汉隶书博大、厚重、雄浑的艺术特征;楷书取法晋唐,于颜、柳用功尤勤。尤其是卢冠英长期以来对楷“法”的重视和强调,不但保证了其楷书最大程度的规范和稳定性品格,同时也使得他在书法艺术创作中具备了游刃有余的驾驭能力,从而有效保证了其书法作品的格调和境界。但是,过分对“法”的强调往往会限制主体精神的张扬和发挥。对此,卢冠英有着清醒的认识。因此,他近年来在表现性情的行草方面下了一番大功夫。很明显,卢冠英是在努力克服唐楷过于规范对自己性情发挥带来的制肘。既有楷书的功力作保证,又能够认识到楷书对性情发挥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无疑是卢冠英的智慧所在。因此,近年来卢冠英的楷书呈现出在庄重中显灵动、于率真中见工稳的艺术风貌。观其楷书,一股清静、活脱、空灵的气息扑面而来,给人以清新、愉悦的审美享受。
若从境界而论,我觉得卢冠英行草要高于隶、楷。卢冠英行草取法二王,徘徊于宋、明,形式上受明、清影响较大。加上卢冠英有深厚的楷书功力作保证,因此其行草既奔放又精微,既幽雅又和谐。无论小字信札,还是八尺巨制,卢冠英都能够在挥洒中保证笔墨的精到。而笔墨精到是提升书法艺术境界的基础。有了这个基础作保证,作品才能够不至于流入粗俗,才能够显示出高雅的艺术特征来。因此,卢冠英的行草给人的印象就是内涵深厚、意境高远。这被一些论者评为“书卷气”,对此我持异议。
什么是书卷气?简单来说,书卷气就是指传统语境下文人和知识分子为人、处世心态在书写中的流露,并由此呈现出的书法总体特征。书卷气这一总体特征在晋至清初的帖系垄断期表现的特别明显。那么,传统语境下的文人和知识分子的处世心态和价值理念,我觉得基本上可以用“中”和“忠”两个字来概括。“中”就是中庸守成,“忠”就是忠君思想。如果我们把“中庸”和“忠诚”置放在晋至清初的历史背景(也可以说是帖系垄断期)中来关照看的话,就会发现“中庸”和“忠诚”思想的消极意义。在这样一个思想背景统领下的文人和知识分子,固守着“中”、“忠”之道。表现在书法上,自然就会呈现出不激不励、优雅平和的艺术特征。它实际上是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谨慎处世、忠君守成心态的真实流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书卷气。晋至清初的书法为什么没有明显的发展和突破?原因就是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顽固的“中”、“忠”思想制约了书法的发展。
另外,传统文人和知识分子大都还有一个让我们所不齿的病态心理,那就是升官了春风得意,落榜了垂头丧气。在这样一种心理背景下,流露出的书写还包含多少民族文化精神的精华?确实值得我们怀疑。从这一立场上来讲,把卢冠英书法评述为书卷气,确实有对卢冠英书法艺术的贬渎之嫌。
应该看到,卢冠英书法作品中依然包含着“中”和“忠”的美学思想,这或许是被一些评论者评为书卷气的主要原因吧!其实,对卢冠英来讲,这个“中”已经不再是固守中心的“中”了,而是他敢于扬弃传统、敢于偏离固有中心,把传统的所谓书卷气审美特征转化为诠释生命意志的新的审美思想;这个“忠”也不再是传统语境下的“忠君”思想,而是一个具有公民意识和民主意识的忠诚思想,其中饱含了卢冠英作为文化精英对祖国的无限忠诚,饱含了卢冠英作为书法家对社会的真切关怀。如果非要用什么“气”来概括卢冠英书法艺术总体特征的话,我觉得这个“气”就是卢冠英三十多年“书法服务社会”生涯中培养的浩然正气。而这个浩然正气,实际上是卢冠英多年文化修养的艺术凝结,体现的是新时期艺术家作为人文知识分子的社会关怀。所以我说,卢冠英的书法表现的不是什么传统书卷气,而是时代人文精神。
再回到书法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的发展问题上来。我认为,当代书法要想真正获得发展,首先要从思想上敢于突破中庸思想的局限,敢于突破固有中心,在边缘重新建立新的中心;其次,我们还要走出对书卷气褒扬有嘉的美学误区,建立新的、真正体现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书法美学范式;第三,我们还要尽可能地把书法融入到当今多元文化之中,让书法作为高雅艺术参与民族文化的当代建设。对此,需要我们做两方面的努力:一是书法赖以依存的载体——汉字书写的普及,最大限度的为汉字书写创造群众基础;二是书法作为高雅艺术的提升,努力使传统书法艺术在新时期背景下展现出新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文化精神来。也只有这样,书法在当代的全面复兴才有可能真正实现。而卢冠英多年持续践行的,恰恰是这两方面的内容。所以我说,卢冠英是当代书法复兴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和引领者。
卢冠英德高望重,相信有其多年的深厚文化积淀,有其对书法艺术的挚着追求,有其对书法文化的正确理解,有其火热的创作激情,有其真切的社会关怀,由此可见,他在大鳌镇开设的书法服务,将不断持续地为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复兴发展作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