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探究
——基于滦平县统计调查数据分析
2019-12-20刘艳红滦平县妇幼保健院
文/刘艳红,滦平县妇幼保健院
人口流动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流动人口的迅速增长,亦出现了流动人口孕产妇这一特殊的人群。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卫生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是改善和提高公共卫生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有必要对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管理的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使流动人口孕产妇的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1 调研方法
1.1 调查研究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涉及到卫健、公安、民政、妇联、社区、医保、医疗机构等多个政府相关部门,因而成立了一个由上述单位相关负责人组成的调查组,对“十二五”期间来滦平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有关数据及其管理模式进行回顾性的调查和分析。
1.2 抽样调查和问卷分析
调查组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对滦平县21个乡镇(街道)的流动人口孕产妇人群进行抽样调查,对各社区育龄妇女和在辖区医院住院的流动人口孕产妇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的各项指标、管理覆盖率、资金投入和满意度等进行对比分析。
1.3 归纳、综合、分析,制订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的对策,并监测其近期效果。
2 调研结果
2.1 滦平县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外来流动人口的增加,滦平县开始采取积极的计划生育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通过对流动人口妇女暂住证、婚育证明和准生证的查验登记,掌握流动人口妇女孕产妇信息。大部分外来的育龄妇女由于经济原因,或对于查环、查孕、超生、绝育的计划生育检查想方设法进行躲避,导致更多的育龄妇女得不到有效的管理、指导和监控。据近年滦平县妇幼保健院产科统计数字显示,流动人口占全年分娩总数的25%,产科急、危、重症产妇中流动人口达41%以上。以2013年为例,流动人口出生率高,产检率、开本率、医院分娩率较低,进一步加大了孕产妇产褥感染率、孕产妇死亡率和围产儿死亡率,新生儿畸形儿率、低体重儿出生率、产后出血率等一系列产科质量指标低下。这些数据表明,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工作迫在眉睫。
2.2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存在的问题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无论是与治安联合实施,还是与卫健、综合管理联合实施,总体上都表现出消极管理的模式和否定性管理的取向。对外来人员超生、逃避管理和卫生保健等问题,基本上采取了简单的关闭、遣送、收费和扣罚的做法,缺少了人文、人性化服务,缺少了系统管理和有效运行的管理机制。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缺陷和滞后,对落实《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产生严重障碍,制约了滦平县经济持续发展的挚肘。
3 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问题分析
①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 一直是母婴保健的薄弱环节。孕产妇保健工作的水平和质量,对孕产妇死亡率、婴儿死亡率和人均期望寿命 3 个指标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抓好孕产妇的保健管理工作对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 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至关重要, 也是实现公共卫生事业公平性的社会体现。②流动人口孕产妇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了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与社会发展不相符; 所以,必须实施系统管理,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的覆盖率和资金投入。加强健康教育,普及有关知识,是转变观念改变行为的一个途径;改变固有的防范型执法式的管理模式,代之以新型的服务型人性化的管理,是全面提升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 强化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模式的建议
4.1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明确系统目标
统筹规划确定系统方案,调配社会资源组织实施,公安、卫健、社区、医疗单位及市场执法等部门多方联动,协调配合,才能实现人性化服务型管理模式的转变,提高流动人口孕产妇保健服务水平。
4.2 多方筹集资金,建立项目经费筹集和奖励机制
财政部门每年落实流动人口妇幼保健专项工作经费,用于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流动孕产妇、儿童减免费用的补助以及困难流动人口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经费;卫健部门按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中的户籍人口标准来落实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专项经费;充分发挥红十字会、民政救助等体制内外机构的作用。这些筹集资金都用于流动人口母子保健服务及限价分娩与困难救助中,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水平。
4.3 开发不同人群的母子保健服务包
在项目基线调查中发现流动人口家庭的经济状况明显影响孕产妇与儿童的卫生保健意识。因此调研组认为根据流动人口服务对象的需求,应尽快落实基本服务包、限价服务包、特需服务包三个层次的妇幼保健服务包。
4.4 健全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网络和考核
充分发挥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用,全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确定为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机构,并对妇幼保健门诊进行改造装修,改善提升服务条件;实行流动人口孕产妇、儿童保健服务以现居住地管理为主,方便流动人口就近享受保健服务;发挥乡镇(街道)卫生院保健医生、居委会(村)乡医和村(居)两委组织的作用,筑牢社区卫生服务(卫生室)和基层妇幼保健网络;卫生健康居将流动人口妇幼保健服务工作纳入到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目标考核,确保此项工作扎实有效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