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股权激励方案的优化建议
2019-12-20陈永峰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文/陈永峰,甘肃昆仑生化有限责任公司
1 引言
2015 年 1 月 12 日,国资委审议并通过了《关于混合所有制企业实行员工持股试点的指导意见》,这一措施意味着,在我国暂停了 11 年的国企员工持股制重新开启。2015 年的“两会”召开后,国资委就明确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工作必须有条不紊地推进下去,混合所有制企业也必须按部就班地开展员工持股计划,必须将四项试点改革的任务尽快提到日程上来。同时,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国有企业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意见》《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将员工持股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的深入推广进行了明确要求与说明,这表明我国国有企业的员工持股试点改革工作逐渐开展。
2 实施股权激励的重要意义
企业实施股权激励的最终目标是将企业的管理者与企业的利益进行捆绑,实现企业管理者与企业发展目标的一致性,从而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激励,为企业和个人共同目标的实现而努力工作。一方面要实现企业利润的最大化,另外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本运营利润的最大化;企业通过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充分调动了企业管理者和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全面开发了企业员工的内在潜力;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企业资产所有权的重新分配,在增加企业利润可信度的同时有效降低了企业的风险系数,在风险共担的基本前提下使企业的管理者更加积极、努力工作;作为增加企业员工收入的一种主要途径,股权激励不仅是企业的管理者拥有一部分企业的产权,更能使员工拥有一些比例的产权,在激发员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同时实现了员工的个人价值。
3 股权激励对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促进作用
3.1 进一步深化企业的改革
股权激励机制从本质上彻底改变了企业的经济构架,改变了国有企业长期独资经营的传统模式。虽然我国国有企业的其他管理模式一直在进行深入改革,而其他管理模式的改革也只是经营管理方式的改革、用人管理机制的改革、工资的改革等,然而股权激励机制从本质上实现了国有企业经济体系的重新定位和构架,将国有企业的经济基础进行了重新分配。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迄今为止,在我国国有企业的各项改革中,只有股权激励机制的实施才是最深刻的一项改革,才是真正促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最佳途径。可见,国有企业中深入实施股权激励机制,才是真正促进混合所有制发展的动力源泉,才是真正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推手。
3.2 更新了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
在我国国有企业推行股权激励机制,从根本上彻底改变了国有企业长期以来存在的固有的管理理念,使得国有企业的管理理念能够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能够适应国际管理的要求。从另一个角度来看,管理理念的更新与转变又能够反过来对企业改革起到积极地推进作用。在混合制国有企业中推行股权激励使得每一名员工都是同一艘大船上的主人,只有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才能扬起胜利的风帆。
3.3 激发了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机制,一方面激励了管理者的积极性,同时更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性。这主要是由于在实施股权激励的过程中,作为企业的管理者的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密切相关,管理者会由于自己的工作目标与企业工作目标一致而更加努力工作,在提升自我价值的同时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4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下股权激励方案的优化方向
4.1 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互补的组合激励方式
为了避免在股权激励中出现单一激励方式的缺陷,我国国有企业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激励方式的组合,通过彼此互补的方式达到最佳的激励效果。例如,虚拟股票方式不仅不会带来资金的压力,还能够有效剔除在股市中系统性风险的出现,同时还不会稀释实际的股权,在操作和审批上比较简单,激励效果明显。
4.2 实现股权激励的发展方向同企业改革总方案的融合
在行权条件中应引入同行业比较指标,彻底消除由于行业周期性变动和政策调控带来的重要影响。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根据行业市场来分析企业所处的竞争地位和发展水平,并结合企业当前发展的实际情况、未来战略规划,选择一种既能够实现有效激励、又能够对企业战略目标实现起到约束和推动作用的行权条件。
4.3 实现股权激励的灵活性
这就要求国有企业必须综合运用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对激励对象的业绩水平进行考核和衡量。财务指标的运用能够全面反映出国有企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而非财务指标的运用能够从本质上促进国有企业长短期利益的一致性发展。
综上所述,国有企业在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应密切结合企业自身多方面的特点和在整体行业中的发展水平,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发挥股权激励的效果,为促进国有企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基础,从本质上真正推进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发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