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IPO折价现象的行为金融学研究

2019-12-20郭晓莉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国语大学

新商务周刊 2019年16期
关键词:折价交易者监管部门

文/郭晓莉,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外国语大学

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IPO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也因此受到了金融学界的关注。对于首次公开募股的公司来讲,怎样以投资者能够接受的价格发行尽可能多的股票,从而募集足够的资金是新股发行中需要审慎考虑的问题。故在此过程中,IPO折价显然是不可忽视的情况。IPO折价是每个国家证券市场都会出现的问题,并且在发展中国家展现得更为明显,经研究,我国的股票IPO折价情况尤为严重。目前,对IPO折价的原因存在着很多解释,这是因为不同国家的资本市场与发行制度等具有差异,再加上IPO的发行程序十分复杂导致的。因此IPO折价现象无法通过某一理论得到完整的解释,本文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此问题展开探究。

1 投资者行为对IPO折价的影响

投资者在不同的环境中进行投资选择时,由于信息不对称现象的客观存在,即可获得信息与个人认知的局限性,使得自身所做出的决策出现系统性偏差;在解决问题时也容易受到主观思想的作用,在群体中表现出从众行为。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投资者作出最佳决策,进而使得资产定价出现偏差。

1.1 噪声因素的影响

在原有的金融学定价理论中,噪声是相对于理性决策的一种均值为0,且不完美的随机干扰项。若市场是有效的,则噪声的作用就会在时间的流逝中相互抵消,让价格回到有效的最终价格上。而那些信息不足、通过“噪声”展开交易的投资人员,就被叫作噪声交易者,他们的行为是随机而缺乏理性的。一般来讲,由于噪声交易者在有效市场中的收益为负,故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会逐步被淘汰,最终使得市场中只剩下理性的交易者。

1.2 投资行为偏差

在股票市场中,很多投资者常常会表现出一些非理性交易特点,较为常见的有从众效应、厌恶损失、避免悔恨、心理账户、过度自信等。在我国资本市场中,很多非理性噪声交易者都常常具有一夜暴富的情绪,而我国由于资本市场没有完善的风险冲抵机制,从而使得非理性交易推高了第一次公开发行的股票价格。

2 应对IPO折价的措施

2.1 变化实质性的审核机制

为了更好地展现出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果,从监管机构的审核机制入手是一个可行的选择,应该把决策与选择的机制留给投资人员与市场,而不是把全部的审查内容都集中到监管机构。借鉴国外证券市场发展经验,科学的惩罚制度再加上对应的合规性审查,可以更好的展现出资源配置的效果。若把发行的自主权交还给上市企业,那么就能够较好地改善资本市场的供给,并为投资人员的判断与甄别投资给予更多自由度。

2.2 强化对投资者的投资引导及教育

对投资人员的教育不能只是做表面功夫,而是要利用政策导向、新闻报道等多种方式对投资者的理性思想进行积极引导;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讲,则更需要展开诚信教育,由于目前的发行机制为了确保能够卖出更多的股票,常常盲目激发散户的过度乐观情绪,且其自身存在较大的动机降低股价。所以应切实地对机构投资者的道德行为展开约束与规范。

2.3 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

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能够拓展个人投资者的询价方式,让发行价不仅能够来源于机构,更能够展现出广大投资人员的意愿,并有效解决IPO利益在散户与机构之间的利益划分,让资本市场拥有更好的投资价值,从而解决原有机构圈钱抽血的问题。有关学者也表示,能够在第一次公开发行中添加拍卖制度,让价格表现得更为真实——利用发行储备等机制,确保股本规模,能够展现市场的调节效果,减少市场上投机圈钱行为的出现,并提升募集资金的使用效率。

2.4 确保监管部门的独立职能

国外的证券监管部门一般从监管的效果确定其考核与功能的标准,且具有较高独立性。而我国的金融监管部门常常具有较强的政策性,与其他机构的关联及依赖性很强,因此无法对市场中的违规行为展开有效的监管。我国可借鉴国外经验,积极理清监管部门之间的关系,预防监管层出现以权谋私的行为,并加大对违法违规的惩处力度,从制度上对违规行为形成震慑。

3 结语

由此可见,IPO折价的问题是一个触及多方利益的、长期的过程,它无法一蹴而就并在短期内得到有效的解决,但是长期来看,可以通过变化实质性的审核机制、强化对投资者的投资引导及教育、进一步完善询价制度、确保监管部门的独立职能等多个角度入手逐步化解IPO折价的问题。

猜你喜欢

折价交易者监管部门
浅谈市场监管部门在儿童青少年肥胖中的防控措施
AI或将革新外汇市场
异质信念下内幕交易者市场操纵行为研究
内部交易者行为及其基于Kyle模型扩展研究
内部交易者行为及其基于Kyle模型扩展研究
M个内部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分析
香港IPO折价问题研究
谈“魏则西”事件背后的制度问题
P2P网络借贷的风险与监管研究解析
基于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的二手车市场中监管部门与卖家的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