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融合视野下“现代学徒制” 人才培养实践研究
2019-12-20陈彩微杨定成
陈彩微 杨定成
(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温州 325011)
当前现代的学徒制度是为了适应我国新时代人才需求而被提及的,相关的针对企业和高校人才培养而进行深入发展的相关制度,是我国相关经济与教育改革的深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内容。而现代的学徒制在国外已经存在了较多的成功的发展模式和相关的案例,但无论是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澳大利亚的新学徒制,都无法直接应用到当前我国的现实运行中,这也就要求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度需要能够进行相关的深入探究,以便于更好地寻找到更适合我国企业与高校链合的运行模式。此外,我国的相关的学徒制度起步较晚,但其发展较快,同时也受到了国家、企业以及社会公众的重视,目前已经成为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我国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度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现实基础。
一、现代学徒制度概述
所谓的现代学徒制度,便是指教育部借鉴西方学徒制度经验,在我国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一项实验制度,同时也是以校企双重主体为主,进行的针对人才培训和培养的重要尝试,在保证学徒双重身份的基础上,通过以岗位成才的路径,完成对于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和人才的培养。我国现代学徒制度的开展较晚,直到21世纪初才开始有高校进行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度的试点工作,同时以广东、浙江、江苏等地为主,进行了覆盖超过85个专业的学徒制度试点。但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度虽然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却仍然存在一定的困境等待着我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往往成为影响现代学徒制度推广与发展的重要阻碍。
二、现代学徒制度意义和作用
当前现代学徒制度已经逐渐成为了职教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现代学徒制度已经成为坚持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促进岗位技能训练和人才全面发展的重要制度,在当前国际的职业教育环境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度发展也逐渐得到了高度重视。同时,现代学徒制度是深化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尝试,这一学徒模式充分地展示了专业层面的工学结合,同时对于产业层面推进产教融合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另一方面来讲,现代学徒制度他也是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高素质复合型人才而言,现代学徒制度坚持教育与企业生产相结合,强调知行合一,注重对于学生的职业道德和相关职业素养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企业人才人文素养与职业素养的相互结合。
三、产业融合背景下学徒培养策略
现代学徒培养的策略在当前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管理人员和相关HRM人员工作的重要,而对于现代高校学徒的管理策略而言,其主要事通过内部培养等方式。
内部培养是指,在企业缺少某一相关应用型人才时,通过内部的交叉培训、内部培训、交流学习等活动,将企业中高校学徒培养成所需人才的重要策略手段。内部培养策略是当前现代学徒培养策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目前的企业内部,相关的现代学徒往往都是由内部产生。内部培养与外部招聘相比,具有较为明显的优势,即高校学徒对于企业内部环境和相关工作较为熟悉,企业的相关培训成本较低,同时组织内部一直是企业人力资源招聘的主要渠道。
除此之外,一些企业还会通过对于外部人才的吸纳,实现对于现代学徒的补充,这种高校学徒最初进入企业便是以学徒身份,通过短期的培训,实现对于所需技能和技术的掌握,从而更好地完成对于企业所需人才的补给和补充,但这种学徒培养政策往往相比较于内部培养,具有更大的风险,如何留住人才,如何让学徒掌握了相关技术后能够快速进入企业的生产活动中,往往是企业管理人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
四、产业融合背景下现代高校学徒激励理论
现代学徒激励制度主要是为了解决“如何留着人才”这一问题而存在的,在当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激励制度的作用相比于招聘和培养人才而言更为重要,而相关的管理理论应用也更为成熟。
(一)双因素理论
双因素理论一直是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学方面较为重要和成熟的管理理论,在双因素理论中,管理者往往将能够对工作人员产生影响的因素划分为两类:即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而在相关现代学徒的激励制度中,满足人员的保健因素并不会引起工作人员的绩效上升,但对于工作人员激励因素的刺激,则能够较为直接地从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和相关积极性上得以体现。
(二)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将工作人员视为自我实现人,认为工作人员对于自我价值的实现具有高度的重视,同时理论还指出,工作人员是勤劳的,在面对相关工作时往往原意主动承担更多的责任,进而实现自身的价值,并达到自我实现的目的。而需求层次理论中将人的自我实现这一观点设置为最高一层,位于需求层次的顶端。只有在不断满足工作人员自身的社会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激励工作。
(三)人际关系理论
人际关系理论是随着梅奥的“霍桑实验”结果所披露的人的社会属性,而应运而生的人力资源管理与组织行为管理理论,在人际关系理论中,管理者往往更加关注人们的社会属性,即将社会福利、组织关系、员工之间的交流沟通等看作是激励员工的重要因素。
五、链合创新视角下现代学徒制度运行模式的优化策略
针对当前现代学徒的发展状况和相关的问题的存在,笔者整理了一些现代学徒制度的优化策略。
(一)完善现代学徒制度运行的保障
当前我国现代学徒制度发展还不够完善,各方面的保障还不够到位,在后续的发展中需要能够逐步地晚上对于现代学徒制度运行模式的保障力度和标准,无论是在人员配置方面的选取与培养,还是在激励考核制度覆盖面的相应制度的落地,亦或者是对于政府政策制度的落实推广等,都需要逐步地完善。例如在经费的保障上,当前政府政策和相关制度的保障还不够完善,而经费保障是企业与高校链合完善学徒制度的重要基础,必须得到充分地逐步落实。
(二)加强企业与高校之间的深度链合
由于我国现代学徒制度发展较晚,当前我国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度模式下的高校与企业之间,两者的链合仍然还处于浅层次的链合,对于后续的合作过程,以及相关的深度链合发展而言,仍然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所以需要能够在后续合作的过程中,加强对于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深度链合,从而更好地发挥出两个主体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人才培养方式、专业技能、核心理论方面的强强合作。
(三)强化企业自身作用
当前我国的现代学徒制度较容易出现的问题,便是对于企业自身主体地位认知的不够充分,往往导致其沦为高校或者校企合作的附属品,相关的能动性和主动的功能作用并不明显,甚至没能真正地实现对于技能培训和实践的主体功能,往往会导致相关的现代学徒制度运行模式出现失误,使得两者之间的合作变为由一方主导。因此,在高校与企业的链合学徒制度下,企业应该强化自身的作用,将被动的合作转化为较为主动地参与,无论是人才培养的计划还是实施与评价,都需要能够起到自身的主要作用。
六、结语
总之,相关的学徒制度能够围绕当前企业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进一步地深化相关的学习与工作相互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关的传统学徒制度在融入了新的教学因素后,也逐渐得到了形式上的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