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预算法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2019-12-20王亮
王亮
(单荣成市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山东 威海 264300)
新预算法是在2014年的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表决通过的决定,此次对预算法的修订明确了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其中,新预算主要对机关事业单位的收支情况进行了明确规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作用,做好财务收支管理,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一、新预算法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
(一)突出了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随着新预算法的颁布和推进,我国各个企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同时,我国政府也注重对预算管理外的资金流向进行了严格把控,对各个政府部门的支出以及收入进行了相应的规定,尤其是对机关事业单位的预算支出进行明确的规定。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新预算管理办法时,需要充分体现预算管理的完整性以及准确性,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在进行预算管理时要符合全面预算改革的要求,规范预算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因为预算管理工作不规范导致一系列问题发生。此外,新预算法突出了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预算管理工作,不仅有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而且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明确了机关事业单位资金的去向
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由自身的经营收入和财政拨付,其中财政拨付在新预算法的基础上也呈现出了新的变化。在以往的财政拨付中,由于受到预算不规范的问题以及上级部门的过分干预,在进行社会公共事业时遭受到一定的影响。而新预算法的颁布,借鉴了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成功的经验,建立起了新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其作用是缩小了各个地区的财力差距,并且极大地推动了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促进各个地区的稳步发展。同时,新预算法很大程度上平衡了各个地区之间的财力发展,使专项转移支付体制逐渐完善并且发挥其作用,完善当前的竞争机制。此外,新预算法可以优化和改进我国的支付机构,对上级政府预算数据的传达以及地方政府向上级政府汇报财务预算工作进行优化,使我国在进行资金配置和转移时的透明度增加,有利于对财务资金的监督与管理,而且能够规范各项工作行为,不断完善我国转移支付体系,加强了我国资金的管理,有利于我国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新预算法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影响,还体现在其规范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具体表现为新预算法规定了机关事业单位财务数据的公开,增加财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进行规范化管理,并且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对相应的预算工作及决策工作细化解释。同时,由于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进行了公开化与透明化的管理,也增加了社会公众力的监督力度,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趋于合理化。因此,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预算管理工作时,相关的财务人员需要细心负责,依据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预算管理工作,并且要在审批之后的20天之内向社会公众公开,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与管理。通过新预算法制度管理,不仅保障了人民群众对财务预算的知悉权,而且强化了社会公众对财政资金预算活动的监督管理,促进阳光型政府的发展。
二、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的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工作不到位
在目前的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其资金来源的特殊性,导致了部分编制内的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产生了不积极的现象,同时部分从业人员也对机关事业单位的资金收支情况不清楚,长期下来,导致了许多财务数据缺乏准确性和真实性,甚至数据丢失。此外,还有的工作人员在进行财务数据统计时只是进行简单粗放的统计,对具体的收支情况以及重点环节的收支明细未做详细的解释,导致了财务信息的查询以及核算工作难以顺利开展。新预算法的颁布更是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了细化处理,在现阶段执行更是难上加难。
(二)资金管理不理想
机关事业单位一般是国家设置的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机构,由于其特殊性,因此机关事业单位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是不需要考虑市场竞争的问题,这也导致了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存在资金管理不理想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单位在进行财务管理时,没有足够的成本控制意识,在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容易导致资源浪费,这违背了新预算法要求机关事业单位对资金进行合理运用的目的,不利于公共事业的发展。同时,由于一些机关事业单位运营情况不佳,在推动公共事业的发展中未能发挥其职能作用,也使得大量的财政资源被浪费。此外,部分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方面的能力也较为薄弱,使得内部管理中存在腐败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发生,本质原因就是机关事业单位在进行资金管理上存在巨大的漏洞,使得财政资金无法有效运用。
(三)财务执行力度不足
在新预算法颁布之后,要求各个部门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需要将财务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且不断完善预算管理工作。然而,由于机关事业单位其组织机构的特殊性,使得许多财务信息的整合及传达过于复杂化,严重阻碍了财务信息的传输效果,信息不畅通的现象发生。由于信息不畅通,使得财务工作缺乏有效数据的支持,财务人员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也难以开展,更是给财务执行工作增加了难度。此外,由于机关事业单位中的部分财务人员缺乏核算意识,对于其他各个部门上交的财务数据未进行核查便直接搬运,不仅违背了财务管理工作的原则,也使得财务信息数据失去了准确性和真实性,严重危险机关事业单位的运行管理。
(四)各部门缺乏良好的沟通
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其工作内容涉及到许多部门,尤其是企业内部的预算部门以及内部其他所有部门。然而,在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由于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财务预算只是依据往年的预算结果对本年度的预算进行调整,这使得新一年度的预算工作没有明确的研究和审查,严重影响财务预算计划及预算执行的效果。同时,各个部门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导致预算工作不能根据实际情况展开,使得资金无法有效运用,也使得机关事业单位的决策工作难以进行。
三、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的解决措施
(一)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针对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相关的单位需要加强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要求财务人员按照各项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其操作手段与流程。同时做好财务基础工作,对取得的原始凭证、凭证的填写、凭证的报销进行规范,还需要在相应的收款方上签字以及盖章。机关事业单位要建立专门的人员对账簿进行管理,并做好相应的归档和保存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完整性。
(二)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机关事业单位要切实以新预算法为依据,对资金进行合理运用,以此提升自己的使用效益。首先就是要有足够的成本控制意识,然后机关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管控,以此对资金进行严格管理,避免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并且政府部分也应当发挥其职能作用,加强资金的监督与管理。此外,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人员需要具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在进行财务管理时要做好资金的流向跟踪以及评价,以此不断提升资金使用的效益,促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发展。
(三)加大预算执行力度
新预算法下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还需要加大预算执行的力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调整和优化。首先就是要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将财务管理工作落实到各个部门科室,以此进行有效的预算管理;其次是加强财务信息的核算工作,保证财务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最后就是要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指导性作用,对于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发现和解决,不断提升预算管理能力。
(四)完善信息化财务管理
通过完善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可以有效改善机关事业单位进行财务管理工作时出现的缺乏沟通的问题。机关事业单位信息化的财务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有效沟通,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可以实时的将财务信息进行公开,方便其他部门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与管理。通过这样的管理模式,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机关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质量,同时也使得财务管理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