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中心指标体系研究
2019-12-20
(河北金融学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一、引言
2019年6月1日,雄安新区启动区和起步区控制性规划公示,规划中提出将打造金融岛等产业功能区,其中建设绿色金融中心是打造金融岛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绿色金融,建立绿色金融中心需要一系列的指标体系。2017年建立的绿色金融五省发展试点对实践经验的不足有所弥补,但是绿色金融在发展过程中仍需要在指标体系、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完善。因此,本文从研究区域金融中心的指标着手,将雄安新区现状与其他发展领先的金融中心作比较,提出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中心建设的建议。
二、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
(一)缺乏发展绿色金融的具体措施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银发[2016]228号),明确了绿色金融的含义,在此后的时间过程中,可将金融机构提供的关于绿色金融的产品和服务划分为3种类别,第一种是从金融机构角度出发,直接扶持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等。第二种是从金融机构对个人节约能源角度来看,金融机构提供给个人的新能源汽车贷款、绿色信用卡等。第三种是碳排放交易项目。
2017年,河北省十二个部门联合印发了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意见,初步形成了河北省发展绿色金融的基本构架。绿色金融未来在河北省发展的过程中也会面临着许多挑战,主要可分为两类:一是在保证不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前提下,顺利实现金融引导资源从重污染的行业流向绿色产业。二是怎样建立有效的绿色金融体系。这需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需要吸引更多的资金来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
(二)绿色金融发展的水平低,缺乏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业务
金融是经济的润滑剂,雄安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的整体水平不高。金融机构是金融发挥作用的载体,而目前雄安新区的金融机构主要以现有的国有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和农村信用社为主,缺乏其他类型的金融机构。而且绿色金融产品种类少,目前新区主要是以绿色信贷为主,缺乏创新性的绿色金融产品,如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等其他类型的金融产品。此外,雄安新区污染重的企业大多为小企业,小企业的融资多数来源于民间融资,该种融资方式不利于产业结构的跨越升级,也会成为当地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因素。
(三)绿色信贷业务不规范
对于绿色信贷发放的认定标准存在着不同规则,数据统计缺乏精确性。
由于绿色金融在新区处于初步发展的阶段,很多基层银行对于绿色信贷的概念理解存在偏差,造成同一类型企业在不同金融机构的贷款标准不一。同时,审核过程也停留在比较朴素的审核标准上,例如只通过企业的环保评级这一标准来发放绿色贷款。各金融机构在审核标准上也宽严不一。此外,与新区发展绿色金融的配套政策不够完善,例如,环保局虽然与人行的企业信用信息库联网,但还是未能实现及时、动态地获取环保信息资源。
三、雄安新区绿色金融中心指标的设计
通过对新区绿色金融发展现状的分析可知,新区的绿色金融中心还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的建设目标也应该在打造金融中心这一层面,在建立评价体系上也应该借鉴区域金融中心的经验。
(一)金融机构的数量指标
该指标反映该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金融中心的聚集度。其中包括国有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村镇银行和外资银行总部及分支机构的数量,并且总部和分行之间要进行区分,赋予不同的权重。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金融类机构对金融聚集程度的划分可从以下几个角度:票据、证券、保险市场(交易额度占GDP的比重);银行、证券、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的数量;期货、期权、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的数量;基金管理人、托管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数量。
(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指标
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取决于金融市场的深度、广度、弹性。衡量金融市场发达程度的指标包括参与金融市场主体种类的数量和复杂程度,上市公司的数量,新三板挂牌企业的数量;金融市场的市值大小;金融产品价格对发生重大事件后反应的灵敏度。
(三)金融发展规模及效率水平指标
该类指标主要反映金融业发展水平,主要包括金融机构发展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的增速能够客观地反映出该地区金融机构的发展速度及发展效率。金融业人才的数量、人才的聚集可以侧面反映出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映射出该地区通过储蓄对资金的积累程度及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比例。专业化金融人才的聚集能够为金融业的良好发展提供智力保障,金融人才聚集程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地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反映绿色金融效率的指标包括绿色金融产值占产出水平的比重,该指标反映出当地绿色产业占整个产出的水平。绿色金融企业的平均资产报酬率,该指标反映出绿色金融企业资产的获利能力。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比率,该指标的高低体现了该地区金融机构对金融风险的控制能力。该地区储蓄占产出的比例,反映了金融机构吸收存款的能力。
(四)市场环境
从市场运行机制的角度来看市场环境的好坏,应该看生产要素是否被垄断,买方和卖方的地位是否平等。金融机构总是从市场化程度低的地区向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转移,金融机构的聚集能够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经营成本。一个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可以采用区域财政制度缺口占GDP的比例来衡量。与此同时,开放型经济中产生的国贸行为不仅能够促进贸易双方的发展,还能够促进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的交流与合作,因此,对外贸易的成交量和成交额度是该地区国际贸易地位的体现,也是该地区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反映,可以用新区的进出口贸易总额占GDP的比例来衡量新区的对外开放水平。
四、加快建设金融中心的建议
(一)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
要把引进、培育建设金融机构的总部和法人机构作为新区绿色金融中心的重要任务,在新区现有的税收机制上寻求突破,利用新区的资源和政策优势吸引国内外的金融机构、跨国企业在新区形成聚集。建立健全新区的债券市场,促进新区资本市场融资业务的展开,为新区的绿色产业提供便捷、灵活、高效的融资渠道,真正做到金融为实体经济服务。建立健全新区的金融衍生品交易市场,创新型金融产品能够增强对投资者的吸引力。多元化金融机构的建立有利于金融市场的多元化,能够促进银行的发展和转型。
(二)促进新区的产业升级
要想促进新区的经济发展必须要实现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重视绿色产业与绿色金融间的结合,政府要出台相关具体政策为绿色金融产业营造良好的市场制度和环境。从新区目前的企业类型来看,种类单一的大多为中小型污染重的企业。因此,要想促进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应注重引进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引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本地的资源优势来促进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三)保持金融政策的连续性
在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的金融中心建设过程中都保持了出台政策的连续性和持续性,在加强新区对金融业的引导和扶持过程中,应该注意一系列优惠政策与金融业引导的配合度,连续的优惠政策会促进新区金融业的发展。在制定优惠政策的过程中,不能仅以优厚的条件来吸引企业的进入,应该在此基础上建立选择机制和激励机制来对入驻的企业进行挑选,支持入驻企业进行创新,对创新能力强的企业给予政策优惠。相关部门在制定政策时应注重该地区的持续发展能力,拥有持续的增长动力才能促进新区长期稳定地发展。
(四)引进金融人才
人力资源对一个地区产出的影响是巨大的,丰富的人力资源能够为一个地区经济增长提供强大的动力,能够为金融中心的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保障。目前,重庆、西安、成都等城市在吸引金融人才聚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都市通过吸引人才,聘请国内外金融专家为金融业改革发展和建设金融中心提供咨询服务。另外,为金融机构引进人才提供专项的科研经费,提供物质支持,就为金融中心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动力。
(五)搭建绿色金融交流合作平台
任何国家和地区要想获得发展都需要学习和借鉴成功经验,注重同业间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借鉴美国、日本、英国等发达国家在绿色金融业方面的经验对新区发展绿色金融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美国为了发展绿色金融在法律制度上对各类市场主体做出了严格的权利和义务的界限。日本在借鉴美国绿色金融在法律制度方面的经验之上,要求企业定时发布有关环保措施的信息,加强企业的信息披露。英国成立了绿色投资银行,并且对绿色投资银行进行了私有化,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金支持绿色产业,促进了绿色产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