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内部审计新思路
——基于政府会计制度实施现状

2019-12-20关虹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0期
关键词:所属单位会计制度审计工作

关虹

(中南民族大学,湖北 武汉 430074)

我国大学合理而健全的内部治理结构是“党委领导,校长管理,教授治学”,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内部审计是大学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治理的重要工具。内部审计仅通过服务于治理的目的来最大化价值。从这种职能定位出发,本文探讨了大学内部审计部门如何通过在政府会计改革的背景下调整审计策略来提高审计效率并更好地履行其职能。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理论基础

(一)高校内部审计的定义

高校的内部审计,是指学校的内部审计部门,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务收支、经济活动、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实施独立、客观的监督、评价和建议,以促进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

(二)高校内部审计的内容

根据审计署11号令规定,内部审计机构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的要求,应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政策措施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发展规划、战略决策、重大措施以及年度业务计划执行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财政财务收支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的履行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的境外机构、境外资产和境外经济活动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经济管理和效益情况、对本单位及所属单位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情况、对本单位内部管理的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协助本单位主要负责人督促落实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情况等十个方面进行审计,并对本单位所属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另外就是对国家有关规定和本单位要求办理的其他事项进行审计。

二、政府会计改革对高校的主要影响

(一)推动意识理念变革的提升

除了管理和技术的影响外,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意识和概念的更新甚至重塑。首先,建立成本意识。总体而言,大学尚未使人们意识到节约成本和概念。会计改革要求实施成本会计,以反映人员培训、业务费用等支出对成本的影响,并加强成本意识。其次,营造一种绩效感。高质量的会计信息为绩效评估和绩效管理信息提供了支持,并促进了建立基于绩效的财务预算管理系统。第三是建立信息披露意识。信息公开是现代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高校根据有关要求披露的会计信息包括:预算和决算、“三公”经费、政府采购等。随着政府会计改革的推进,会计信息披露的内容,范围和深度将继续扩大。

(二)推动业务流程调整重塑

为了满足政府会计改革的需要,并提供更可靠、及时、相关的会计信息,大学必须树立“产业与金融融合”的理念,以促进会计专业教学研究的融合与发展,进一步加强会计处理流程和业务的协调和对接活动。例如,为了实现权责发生制会计的收入,必须协调教学研究、内部控制、会计等部门以创建统一的合同管理信息系统,以便合同流程的集中管理完成后,会计部门可以及时了解合同收入信息。

(三)推动会计核算和财务报告的变革

政府会计制度采用了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适度分离又相互衔接的核算模式。也就是要在同一会计核算体系中实现预算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双重核算,预算会计核算通过预算收入、预算支出和预算结余三个要素,财务会计核算通过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费用五个要素,这样的“双核算”才能分别为决算报告和财务报告提供数据支撑。实现“双核算”功能是以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财务会计采用权责发生制,预算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在“双基础”下的“双核算”,给高校会计核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

收付实现制能够提示预算执行过程及其结果,为决算报告提供数据支持,能够有效规范资金的合理合规使用,但不能真实反映成本费用的实际状况,违背了会计核算中收入与成本费用匹配的原则。成本费用核算不准确就会影响实际运行成本情况,难以满足财务报告的要求,因此必须引入权责发生制。故而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五项具体准则从交易与事项入手,规范经济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程序,增加收入和费用两个财务会计要素的核算内容,细化了资产和负债要素的核算内容,在进行会计业务处理时还应以“双分录”的方法兼顾“双核算”要求。下面以高校一些常见经济业务为例,通过对现行高校会计制度与将要执行的政府会计制度进行简单比较,分析实施政府会计改革后高校会计核算的主要变革。

三、政府会计制度下高校内部审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

内部审计部门相较于国家审计,因为种种原因,独立性和权威性不够,现有的审计环境还不能很好地满足内部审计的实施。领导层和各个部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的理解程度也不尽相同,对于审计工作相关的政策法规的了解程度不够。极少数职工对于审计工作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抵触情绪”,认为,审计部门就是找问题,找麻烦的,导致有些工作开展推进困难,独立性和权威性有待进一步提升。

(二)审计手段落后,内部审计时效性较差

根据有关数据和统计,发现在当前的大学内部审计工作中,大学可以使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并不多。当前,大多数大学内部审计仍使用传统的手动审计方法。该方法不利于提高审计效率和最终审计质量,同时也会给审计工作带来一定的风险。审计数据也是封闭的,没有实现部门间信息共享,审计好比是一个孤岛,这将大大影响内部审计的实效。

(三)高校内部审计的覆盖面不够

高校内部审计部门由于人员不足、素质不高,审计方法简单、工作效率不高,缺乏规划,被动应付,还有高校内部的审计环境等原因,造成了审计覆盖面的不足,离审计全覆盖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

(四)专业内部审计人员缺乏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尽管在我国的大学中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但审计人员通常是财务和工程专业出身,知识结构比较单一。 当今,随着信息的迅速发展,最终的目标是如何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内部审计团队,我国的大学通常缺乏这种人才,并且高校内部审计人才缺乏相关培训,培训内容和比例相对滞后。 同时,内部审计人员通常缺乏审计政策研究和相关制度的学习,还未做到与时俱进。

四、在新政府会计制度背景下完善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具体方法

(一)加强学校资产管理审计

新建立的“政府会计制度”在固定资产折旧、基础设施建设会计、无形资产确认和披露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将更全面地反映大学的“家底”。但是,在审计实践中,经常发现固定资产账目不一致,仪器设备分离率低、知识产权意识差、空缺租金很低、建设项目资本超过预算、外国投资的长期损失等,影响资产价值。因此,精确的计量不能有效配置资源。

(二)加强财务监控,防范财务风险

我国于2014年正式颁布实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许多高校从实际出发,以规范为依据,相继建立了适应自身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控制制度。但是就近年来内控和风控的具体实施来看,很多高校相关制度执行效果不甚理想,制度与执行“两张皮”的现象颇为常见,内控的监督作用难以真正发挥。所以,应发挥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对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查缺补漏,不断充实调整完善规章制度。在制度层面树立会计信息质量标准,有助于内部管理执行力的提升,有助于防微杜渐,使腐败从源头得到遏制。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新时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审计信息化的推进势在必行。加之现在,被审计对象的信息化的程度均比较高,比如:财务核算系统、个人收入系统、人事系统、学生系统、资产系统等,这就倒逼审计信息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否则;很有可能面临着打不开账,进不了门的尴尬境地。只有审计信息化工作跟上了、完善了,才能适应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的要求,提供审计工作的效率和审计质量。

(四)发挥审计的建议职能

内部审计的建议职能,是规定,也是责任所在。为了适应高校政府会计制度的改革和推进,内审部门如果能在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合同管理、信息公开等方面及时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势必会对完善学校治理,实现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五)提高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随着社会经济和高校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当前审计领域所遇到的问题越来越复杂、对审计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决定着审计人员素质结构将向多元化、现代化发展,呈现适应性、效率性、超前性、整体性的发展趋势。审计人员不仅应精通审计业务,掌握审计发展规律,熟练运用现代审计技术方法,还应具备很高的思想素质及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五、总结

高校新会计制度的颁布和实施,既是未来的机遇,也是高校内部审计工作面临的挑战。本文针对高校内部审计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期望有助于高校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和实施。

猜你喜欢

所属单位会计制度审计工作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官方网站网址变更公告
新会计制度下财务管理的创新策略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勘误启事
切合实际完善政府会计制度
预算会计制度改革难点思考与探索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实施对策——以石油企业所属单位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