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探究

2019-12-20丁丁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就业机会退休年龄养老金

丁丁

(湖北经济学院法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205)

一、引言

我国现行的退休政策中年龄的规定是在建国初期制定的《中国劳工保险条例》中规定的: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0岁,女职工的退休年龄需达到50岁。后虽经过多次修改,法定退休年龄做了一些微调和补充,但其基本标准没有发生变化。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预期寿命的延长,原有的退休政策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发展,呈现出缺乏弹性、引起养老金收支失衡等种种弊端,政府已经着手研究延迟退休方案部署与推行。2013 年,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表明要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2015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尹蔚民表示,我国将采取“小步徐趋,渐进到位”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提供五年的过渡期,延迟退休政策计划于2022年正式实施。在此背景之下,研究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和阻碍性以及如何具体实施显得尤为重要。

二、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必要性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国家实施提高劳动力法定年龄或全额领取养老金年龄的制度,是各个国家为减缓养老压力所采取的常用的方法。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对于退休年龄进行改革。

(一)应对人口结构的变化

随着经济的增长,医疗卫生水平的提高,各项生活成本的增大,我国的人口结构也正发生着急剧的变化。一方面,老龄化已经全面进入中国。2017年,我国65周岁以上人口比例为10.8%。2018年,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提到,中国老龄人口到2050年将达到峰值4.87亿,占总人口的34.9%。另一方面生育率逐年下降。2017年出生人口仅为1723万,比预测数少300万。2018年出生人口1523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0.94‰,比预测数少559万。“老龄化”和“少子化”导致我国适龄劳动力人口比例的下降,老年人抚养比例上升,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同时“421”家庭模式的普遍存在,养老金替代率不高,加重了家庭的养老负担。通过延迟退休年龄,使得原本满足退休的老人持续工作,增加老人的可支配收入,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当下养老负担。

(二)减轻养老金支付压力

我国的养老保险分为社会统筹账户和个人养老金账户,采取现收现付制,其收入取决于工作人口的数量和缴费率,支出取决于领取养老金的人数和养老金的替代率。在现有的退休制度下,养老金的缺口日益明显,收不抵支。延迟退休能够减缓缴纳养老金的人数缺口,减少领取养老金的人数。据统计,退休年龄每延迟一年,统筹基金账户中的资金会可增加40亿元,减少基金支出160亿元,正负相抵,减缓缺口200亿。延迟退休除了达到开源节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还能带动老年人消费,促进经济发展。

(三)提高人力资本的利用率

一方面是人们受教育时间逐年延长,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会存在着为找到更好的工作,增加受教育年限,提高受教育的水平的想法。特别是某些高新技术行业,需要长期经验的累计和专业知识的培训。 2017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5.7%,高等教育逐步普及化和大众化。这一现象势必推迟人们进入劳动力市场的年龄,如果未能延迟退休年龄、一定程度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二是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医疗水平的提高。到了原定的退休年龄,大多数劳动者身体仍然健康,工作经验也最为丰富,在此时退休,也造成了人力资源利用不足。

三、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阻碍

(一)增加的青年人的就业压力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实施,最为直接的影响是挤压了劳动力市场,抢占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一方面,将原本退休的老人拉回到工作岗位上,企业空不出职位,无法招收新人。我国原本就是人口大国,好的就业岗位相对有限。每年又有很多新人进入就业市场,长期累积的待业和失业人数,必然增加了年轻人对延迟退休政策实施的抵抗心理。

(二)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一方面,虽然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有了很大的增长,但是寿命的延长并不等同于身体的健康,依然能够胜任原来的工作。事实上长期高强度的工作、饮食不规律,运动不足正在影响着现代人的健康状况,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疾病也困扰着大部分临近现行退休年龄的老年人。无论是体力劳动者或者是脑力劳动者都不愿意在健康状况不佳的情况下,依然坚守岗位。另一方面,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很多老年人也愿意在身体尚且健康时,拿着基本的退休金,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最重要的是我国多数家庭采用“隔代抚养”的模式,早些退休的老年人帮带孙辈,既能够减少年轻人养育孩子的压力,又能够满足自己含饴弄孙的心愿。最后,我国缺少老年人就业保障机制。现阶段,只要达到退休年龄,老年人就可以退休领取养老金。如果实施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原本工作不稳定的部分老年人还得继续在劳动力市场上寻找就业机会,艰难缴纳养老保险费以保证退休时能如愿领到退休金,这也增加了老年人的负担。所以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使得原本希望尽早休息安享晚年的老人不得不回到工作岗位上,引起老年人的抵抗心理。

(三)增加企业的负担

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发展高新技术,用科技化带动产业机构的升级发展”这一背景下,对于劳动者的基本素质和科技水平要求越来越高。老年人因为年龄的增长,学习意愿和能力逐渐下降。很难适应新生事物的频发,科技技术的更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会给相关产业带来效益上的损失。年龄的增加,疾病的增多,体力的下降,奋斗精神的减弱,但是却有着比相对年轻人更高的福利待遇和薪资水平,这些同样会增加企业的负担,引起企业的抵抗心理。

(四)带来新的财政负担

增加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在预期寿命不变的情况下,会让人产生领取年限减少的错觉,进一步推高人们对增加退休金的诉求。当前职工退休金的领取包括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账户。领取金额的决定因素包括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缴纳年限和个人缴纳基数。 随着领取时间的推移,社会平均工资和缴纳基数都会相应增长,个人缴纳年限的增加,共同推高了养老金发放的数额,国家甚至会需要比原先更多的养老金来发放。如前分析,延迟退休挤占了年轻人的就业机会,一定程度也会引起更多的人领取救济金和失业金,增加财政新的负担。

四、基于延迟退休的政策建议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是多国为缓解人口老龄化,养老基金收支失衡等问题所采取的卓有成效的措施。各国在实践过程中也给我国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借鉴国外先进经验的同时,也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研究成果,完善相关的制度、优化具体环境,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一)鼓励创新创业,增加就业机会,解决年轻人的后顾之忧

从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并不会减少就业机会,增加年轻人的就业压力。一定时期内的就业总量主要取决于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所创造的总的就业机会。增加投资、拉动消费、促进产品出口,升级产业结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都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从而创造更多的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就业机会。细分就业市场,完善就业培训政策,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精简创业审批程序,增加创业贷款支持力度,营造全员创新的氛围,通过创业带动就业。

(二)完善医疗卫生事业,增加延迟退休激励政策和老年人就业保障机制

一是通过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提升老年人的健康状况,让其能够胜任更长时间的工作。多数老年人因为不注意保重身体,不重视饮食和运动而导致身体每况愈下。为解决老年病这一难题,让老年人在工作时,不再受到“三高”或者心脏病等老年病的影响,我们需要多途径普及健康生活常识,不定期组织老年人体检,多渠道开展老年人活动。二是为解决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带给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同样应该增加其激励机制。建立与退休年龄直接相关的养老保险金制度,保障育儿机构的数量和质量,减轻家庭“隔代抚养”的压力,建立跟老年人身体,技能相匹配的就业保障机制,构建完善的医疗保险和救助体系,总体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三)实行弹性退休制度,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体力劳动者”因其工作技术含量有限,替代率较高,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中体力消耗过大,并不支持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企业也更愿意雇佣年富力强的青年人来代替其工作。“脑力劳动者”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验增多,阅历和创造力增强,延迟退休政策能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优势特长。同时企业短时间也很难需求到更合适的人带替代他们工作。所以,并不采取“一刀切”的强制性退休制度,充分考虑不同职业特点,不同区域特征的人对延迟退休年龄接受程度的不同,采取“全退、半退、延退”等多层次、“渐进、弹性、激励”相结合的退休制度,满足不同群体对退休年龄的多样性诉求。对于高低年龄段岗位替代率不高的企业,弹性退休制度能让其有更多的选择,也更乐意接受此种退休政策。

猜你喜欢

就业机会退休年龄养老金
世界主要经济体 退休年龄都定在了65岁及以上
Four-day working week trial in Iceland
美国平等就业机会委员会对就业歧视的救济
浅谈退休年龄和养老保险相关问题的思考
基于确定缴费型养老金最优投资的随机微分博弈
养老金也可“弹性”领取
发达国家实际退休年龄男64女63
养老金并轨之门缓缓开启
杜绝学历歧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机会平等
中国退休年龄制度中的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