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2019-12-20王云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机制

王云

(滁州市沙河集水库管理处,安徽 滁州 239000)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与市场企业具有截然不同的差异,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标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高水平、优质的公共服务,必须要在法律法规允许与规定的范围内展开相关经济活动,不仅需要确保能够提升高水平的服务,同时还需要确保国有资产的高效运用,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内部控制是事业单位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职能的重要保障,近些年尽管行政事业单位进行了不少的改革,但是仍然需要重视内部控制在事业单位内部的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必要性

1、规避权力失控等风险

同市场企业单位比较,行政事业单位并不是以营利作为目标,在奖惩机制上并不完善,使得公务人员缺乏一定的竞争与拼搏意识。换句话说企业组织的内部控制在某种程度上并不需要过度的外部监督体系,企业领导层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会对内部控制进行严格的完善。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很难由自身内部做出严格的监督。而且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负责人具有较高的话语权,倘若缺乏内部控制,会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成为“一言堂”。

2、内部控制可有效惩戒贪污腐败行为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强化就是为了防范贪污腐败的情况发生,是使得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无法进行腐败的根本作用机理。政府在行政事业单位当中大力推动内部控制改革建设,提供控制效率,希望通过展开内部控制建设,推动公共资源管理水平,提升行政事业单位资源配置效率,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涉及资金调配、资金管理运用、政府采购与工程夏目等关键环节,形成互相制约、牵制的内部控制体系。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可行性

内部控制最开始是在市场企业组织当中建立的,当时建立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企业组织的利益。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过程与企业组织存在一定的共性,有许多相似的地方。尤其是在机构设置上,行政事业单位与企业组织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例如财务、人事、信息技术等等部门。而且随着行政事业单位逐渐与市场化接轨后,行政事业单位逐渐应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来展开相应的管理工作。因此企业组织的内部控制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发展目标上存在一致性,都是为了双方组织的长远发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提供保障,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部控制认识较为薄弱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对于内部控制的理解较为粗浅,简单地认为制定了规章制度就代表拥有内部控制。这种片面的认识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层加强内部控制的落实。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识的薄弱,使得在落实内部控制工作时缺乏积极性,规章制定后至于其内部控制职能是否发挥并不是特别重视。而且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绩效考核与内部控制工作没有进行挂钩,缺乏内部控制责任意识。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在落实过程中缺乏一定的环境基础,内部控制理念普及深度不够,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

(二)内部控制管理机制不健全

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较为浅显,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管理机制的构建方面存在欠缺,多数内部控制制度处于“碎片化”的状态,过于散乱,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流程。多数事行政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往往着眼于某个业务或管理环节,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整体进行内部控制的考虑,也就无法突破行政事业单位传统陈旧的管理框架。内部控制机制的不健全也就缺乏工作引导资料,内部控制人员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就缺乏依据,只能够凭借主观意识进行判断,就丧失了内部控制的客观性。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无法有效执行的重要因素,也是所有内部控制工作的指导性内容。某些已经制定了内部控制机制的事业单位仍然存在不小的漏洞,甚至在建立后就置之不顾,必须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对其进行持续性优化才能够确保内部控制机制的先进性。

(三)内部控制监督薄弱

某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缺乏监督基础,自然在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上就容易懈怠。加上我国地域性差异较大,某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专门的财务部门,甚至其中财务人员身兼数职,根本不利于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组织架构的不合理,内部控制专业人才的缺乏等等都造就了内部控制缺乏有效的监督。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涉及“三重一大”的事项主要是集体决策,通过集体决策的形式能够将政务进行公开化,同样的当集体决策出现失误时,责任则是由整个行政事业单位承担,但是法不责众,使得责任并不明确,根本不利于内部控制监督环节的执行。另外外部监督体系通常只能够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开政策进行监督,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运转很难发挥出应有的监督作用。因为内外部监督的薄弱,无法督促行政事业单位落实内部控制工作。

(四)预算管理存在不足

众所周知,预算管理关系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各个环节,内部控制也不例外。甚至内部控制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要以预算管理作为基础才能够执行落实的工作。但是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往往导致内部控制进行有效的落实。主要问题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就是参与预算编制的人员可能专业素养不足,致使预算管理流程不规范、不严谨,中间漏洞较多,增加内部控制工作量,甚至会误导内部控制工作方向。其次是进行预算管理时,缺乏明确的预算管理目标,无法与内部控制目标进行协调一致,两者无法形成协调配合的关系。最后则是各部门对于预算管理工作配合积极性不足,不利于预算管理工作的落实,从而会影响到整个内部控制工作的进度,甚至会影响到内部控制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水平提升的对策

(一)全面普及内部控制理念

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要加深度内部控制的理解,并且全面普及内部控制理念,争取为内部控制的执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要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学习,通过专家讲座、专题讨论等方式加深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层心中的地位;其次就是要进行内部控制的宣传,普及内部控制理念。由本单位各个部门的负责人向下属职工灌输内部控制意识,发挥好领头羊的作用,为内部控制工作的落实提供保障。此外要积极地调动事业单位全体职工积极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执行,而且能够让全体职工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通过良好环境的营造,为内部控制的有效执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构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当中明确提出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需要确保其能够覆盖行政事业单位经济与业务活动的全范围,并且贯彻内部权力运行的决策、执行与监督全过程,能够将事业单位内部各层级的全体职工行为进行规范化。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内部控制主要目的,严格遵守内部控制原则,构建有效的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是健全内部控制机制的前提条件。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结合自身运营的实际状况,将原有的业务活动流程进行梳理并纳入到内部控制范围内,将内部控制责任划分到各个流程当中,确保内部控制流程的执行。

在整个健全内部控制机制过程中需要领导层高度重视,并且调动全体职工、部门积极的配合协作,这就需要构建相应的奖惩机制来调动起积极性,为内部控制机制的健全提供保障。

(三)加强内部控制监督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监督需要从两个角度出发,一个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业务活动,其次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各项权力的运用。针对经济业务活动的运行需要单位财务部门的支持,要将各项财务管理流程进行优化,加强各项手续的审批,确保岗位不相容原则的落实,实现各个岗位的相互制约、监督。同时需要充分的发挥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效用,要确保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断的针对行政事业单位各个管理流程进行监督,及时的发现并且解决问题,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杜绝舞弊、腐败现象。

(四)强化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的统筹协调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内部控制两者是具有紧密联系的管理环节,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将两者进行统筹考虑,发挥出两者的协调配合作用。预算管理一定要提升质量,尤其是从业人员的素养,同时要能够积极地配合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落实,使得两者形成相辅相成的机制,能够相互推动提升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水平。最终为行政事业单位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行政事业单位机制
行政学人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加快行政审批体制改革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