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昌宁彝族民间歌谣的艺术特色初探

2019-12-19刘蜀子何国正

参花(下) 2019年12期
关键词:艺术特色彝族

刘蜀子 何国正

摘要:民间歌谣起源于劳动,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作产生的,是民众思想感情和愿望的表达,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其演唱对象、方式、场合都与传统的高雅音乐有很大的不同,呈现出独特的艺术特征。本文主要从演唱方式方面对昌宁彝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

关键词:民间歌谣 昌宁 彝族 艺术特色

昌宁县地处滇西大理、临沧、保山三地相交处,属保山地区。境内居住着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其中,彝族人口约有两万多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6%左右,占全县少数民族人口的60%左右,是一个很有特色的民族。

昌宁县民间文学形式丰富,有各式各样的神话、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间歌谣、传统节日、民间曲艺、游戏娱乐等等,种类繁多,精彩纷呈。其中,彝族民间歌谣是极具特色的一个种类。通过对彝族歌谣的搜集整理,我们发现,彝族人民的劳动、生产生活、婚恋、礼仪等都能在歌谣中找到踪迹。据此,可将彝族歌谣分为劳动歌谣、生活歌谣、婚恋歌谣、仪式歌谣、儿童歌谣等。作为民间歌谣的一个分支,它既具有民间歌谣在艺术特征上的共性,也有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本文主要从演唱方式方面对昌宁彝族歌谣的艺术特色进行初步探析。

民间歌谣由于演唱场合、对象的不同,形式多种多样,有短小精悍的两句一首,有首尾完整的四句式,也有几个段落组成的长篇式。此处根据昌宁彝族歌谣的演唱方式,我们将其归纳为单人独唱式、一问一答式、双人对唱式三种。

一、单人独唱式

哭嫁源于封建时代妇女对恋爱婚姻不自由的一种控诉,她们用歌声来诉说在封建时代买办婚姻制度下的不幸命运和对亲人的不舍、眷恋之情。也有一些地区把能否哭嫁作為衡量一个女子是否贤德的标志。哭嫁歌是昌宁彝族民间歌谣中数量较多的一种,在昌宁地区,《哭嫁歌》主要表达的是亲人间依依不舍的情感,主要以单人独唱的方式进行。

例如下面这首母亲不舍女儿出嫁而唱的《哭嫁歌》:“阿妈尼女儿,今天嘛你要出嫁喽,明天要做别家尼人,阿爹阿妈嘛舍不得。阿妈尼小白,今天你嘛要出嫁喽,到了人家嘛你要听人家尼话,砍柴嘛你要磨快刀,挑水嘛你要手甩起,栽菜嘛你要多浇水。阿妈尼小白,今天你嘛要出嫁喽,到了人家嘛你要听人家尼话,好好做人嘛孝敬公婆,一定要注意多跟哥嫂学。阿妈尼小白,今天你嘛要出嫁喽,到了人家嘛你要听人家尼话,好好照顾丈夫,要拴好丈夫尼心。阿妈尼小白,今天你嘛要出嫁喽,到了人家嘛你要听人家尼话,实实在在尼做一家,和和睦睦尼过一生。”女大不中留,女儿出嫁,做父母的纵有千般不舍,也只能眼睁睁看她成为别人家的媳妇。做妈妈的更是感同身受,生怕女儿到了夫家受委屈,对女儿是千叮咛万嘱咐,从砍柴磨刀、挑水煮饭、栽菜浇水这些琐事,到照顾丈夫、向哥嫂学习、孝敬公婆这些大事,事无巨细地告诉女儿“要听人家尼话”,要“和和睦睦尼过一生”。父母舍不得女儿出嫁,女儿更是舍不得离开父母,于是就有了大量的“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爹娘”“哭辞祖宗”“哭上轿”等歌谣的产生,从不同侧面、各个角度表达了自己对从小生活的环境的不舍,对父母的依恋,对亲朋好友的不舍,对媒人的痛恨,以及对陌生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嫁到夫家后,独自面对各种情况的担忧。

二、一问一答式

在彝族的生产生活中,彝族人民一边砍柴、栽秧、犁田、赶马、放牛,一边唱山歌。山歌是他们释放劳动压力的方式,也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纽带和桥梁。和汉族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同的是,少数民族的小伙子和小姑娘相爱,山歌就是媒人。他们通过山歌试探对方人品,询问对方想法,山歌对得上就开始交往,对不上就各自离开,没有那么多条条框框的束缚。

以《砍柴阿妹赶马阿哥》为例。男的唱:“砍柴阿妹是哪个?对门望见花一棵,有心择花怕有刺,砍柴阿妹给有心?阿妹哎,你是阿哥小心肝。女的回:赶马阿哥是哪个?好花开在石岩上,放倒花树连根拖,就怕阿哥不有心。阿哥哎,你是阿妹小心肝。合:砍柴阿妹、赶马阿哥哎,有缘千里来相会,要做夫妻商量瞧,郎驮驮子妹割草,合心合意做一家。阿哥、阿妹哎,你是阿妹、阿哥小心肝。”在这首《砍柴阿妹赶马阿哥》中,赶马阿哥直接向砍柴阿妹进行问话,又借“花刺”试探阿妹的性格特征,然后用“你是阿哥小心肝”赤裸裸地向阿妹表达了自己的爱慕之情;这边的砍柴阿妹也不扭扭捏捏,也用“你是阿妹小心肝”大胆回应了阿哥的表白;最后两人达成一致:“要做夫妻商量瞧”。

这首《砍柴阿妹赶马阿哥》通过男问女答的形式,表现了男女双方淳朴真挚的情感。前后内容相互对应,格式整齐,具有形式上的美感。

三、双人对唱式

双人对唱式大多见于婚恋歌谣中。在昌宁地区,彝族的婚恋歌谣数量众多,无论是篇幅相对短小的《相约》《砍柴阿妹赶马阿哥》《合心合意》,还是篇幅较长的《唤心调》《厄开》等,都是以双人对唱的形式进行,有表达初识的喜悦和试探的,有表达对对方品格外貌的赞美的,有表达思念和迷恋的,有表达对对方的怨念和悔恨的,内容上几乎涉及爱情的各个阶段,是一种特色鲜明的歌谣形式。

以《合心合意》为例:“女:甜嘛倒是柿子甜,只是嘴上一时甜;人嘛倒是小哥好,就怕小哥心不好。男:心嘛倒是好好呢,岩子石头一样牢;小妹要是真心爱,阿哥搭你唱几调。合:哥弹三弦妹唱调,不怕别人偷偷笑;哥合心来妹合意。哥妹永远不变调。”与上一首《砍柴阿妹赶马阿哥》不同的是,这首《合心合意》中的女孩子先向男孩子进行发问,以“柿子入口甜”为喻,告诉人们看人不能只看表面,也不能只听甜蜜好听的话,重要的是,要看心好不好;阿哥也用石头比喻自己的真心坚不可摧;最后,两人合心合意,“永不变调”。

云南少数民族婚恋自由,没有门当户对的要求,也没有男尊女卑的束缚,只要双方对得上眼,女孩子也可以主动向男孩子示好。这首《合心合意》歌以七字为一句,三段皆如此,音律和谐,格式整齐,充分展示了彝族青年男女恋爱自由,以歌传情的特色。

四、结语

民间歌谣一开始是由不识字的民众口头创作的。虽然他们不识字,但是,他们在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歌谣,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形式多样,独具艺术效果和感染力。昌宁人杰地灵,民间歌谣种类繁多,思想内容丰富,艺术特色明显。本文还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希望在未来的研究中,能有更多的人从各个方面、各个角度对该地区的民间歌谣进行更深入、更广泛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段宝林.中国民间文学概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杨耀程,段钺君.寻根“腊罗巴”——昌宁彝族民俗文化考察 [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1.

[3]薛东慧.民间歌谣的文化功能和艺术特色探讨[J].黄河之声,2017(17).

(作者简介:刘蜀子,女,硕士研究生,保山学院人文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民俗学;何国正,男,硕士研究生,保山市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文艺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艺术特色彝族
从“达体舞”浅谈彝族舞蹈时代发展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十只金鸡(彝族民间故事)
基于女性主义批评视域看《啼笑姻缘》的艺术特色
江西安义糕点印模的艺术特色
浅谈《舌尖上的中国》系列纪录片
《琅琊榜》浅评
田名瑜写景诗的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