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的思考与探索

2019-12-19尹雪娜杨珊珊徐丹

大学教育 2019年12期
关键词: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德育

尹雪娜 杨珊珊 徐丹

[摘要]当前,如何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是各高校及教师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课程思政”指出各类课程都肩负德育的责任,都要与思想政治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项目组以“课程思政”的开展为契机,以有机化学课程为例,以学校平台及教师自身政治素养为依托,探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专业课程的“德育”作用,从而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医药人才。同时,也为其他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有益借鉴。

[关键词]课程思政;有机化学;德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2-0096-03

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的思想状况趋于复杂化,一些大学生出现价值观念扭曲、政治信仰模糊等不同程度的问题,这就对高校的“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也为新时期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即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坚持立德树人,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创新发展,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但是,在以往观念中,部分专业课教师认为“德育”主要是思想政治课的任务,这就为“课程思政”的开展提出了挑战。2018年高校师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结果显示,影响大学生思想言行和成长的第一因素是专业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利用其独特优势,运用学科思维,提炼专业课中蕴含的德育因素及价值理念,并将其潜移默化中转化为学生精神层面的指引,这正是“课程思政”的主要体现。“课程思政”旨在“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行,构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格局。

有机化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等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之一,一般在第一学年开设。大一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大学的生活充满好奇及渴望,但也容易感到迷茫,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是三观形成的重要敏感时期。而且,大一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理想目标等对学生高年级乃至以后的学习工作均具有莫大的影响。所以,在大一阶段,对学生做好“德育”工作,打好基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树立远大理想信念等是必要的也是迫切的。

鉴于此,项目组以临床医学、医学检验技术、眼视光学等大一各专业为研究对象,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对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进行再设计与实践,探索教学新思维,力求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充分发挥有机化学课程的德育作用,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人文情怀等,为学生全面发展打牢“地基”,为培养新时代医药人才夯实基础,真正践行“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发展。

一、教师的政治素养及专业水平

“课程思政”重在建设,教师是关键,教材是基础,资源挖掘是先决条件,制度建设是根本保障。这对专业课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及授课技巧与能力,还要从内心真正认识到自身所承载的德育责任。

教师要着力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做到率先垂范,以达到“课程思政”的目标。开展“课程思政”,体现的是每一位教师的育人责任,不仅仅是辅导员、党团组织、思政教师的任务。这就要求每一位专业课教师树立育人意识,提高育人能力,更深入的思考“德育”的内涵及实施举措。

同时,教师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及熟练的教学技巧,要对“课程思政”有充分的认识与理解,否则很容易出现“德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的现象。教师的专业知识深厚,才能深入挖掘教学内容及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元素;熟练的教学技巧,能帮助教师掌控课堂,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对“课程思政”的深入理解,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指明了方向——教书与育人相统一。

可以说,开展“课程思政”,教师的专业知识及思想政治修养是基础,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升,才能达到专业课“育人”的要求,才能做到既“胜任”又“善任”,进而改善专业课“轻德”“重智”的局面,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使专业课程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使学生体会到专业课程的魅力,真正做到思想政治教育从专人转向人人。

二、“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

近年来,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化教学改革,为思想政治教育融人教学全过程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与平台。教师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升自身政治素养,在逐渐摸索与实践的过程中,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思维,而不是教条地、机械地将思政内容安排进入课堂,更不是“课程”+“思政”的简单加和。“课程思政”是一个复杂的过程,经过不断摸索、思考、设计与优化,有机化学课程逐渐形成了思政“进大纲、进教案、进课堂”的“德育”体系;進而找到了一条以专业知识为载体,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说服力与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思政”进大纲

在“课程思政”理念的指导下,项目组研究修订了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以纲要的形式规定一门课程教学内容的文件,主要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教学内容的范围、教学重点和难点以及课时分配等。大纲作为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将思政教育的要求明确写入其中,为有机化学课程开展“课程思政”指明总体方向。例如,将“综合素养”加入大纲的总体要求中,充分体现了在诚实守信、爱国情怀、科学素养、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养要求。

(二)“思政”进教案

教案是微观层次的教学设计,指的是具体的教学方案,包括一节课进行过程中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等。设计教案时,要优化、明确教学目标,了解、抓住学生的真实思想认知和问题关切,贴近学生来构建教学问题,预设教学环节及内容,力求掌控教学全过程。例如,对映异构一章,学生对常用手性药物兴趣浓厚,课前先为学生提供常见手性用药如布洛芬、氨氯地平等药物的特点及分子结构,引导学生了解手性的概念。同时,提出“反应停”案例,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与讨论。通过设计教案,既能引起学生学习本章的兴趣,又能将职业素养及社会责任感根植于学生内心。

(三)“思政”进课堂

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及教学内容的德育元素,找到两者的结合点,于润物细无声中将“思政”教育落到实处,使“德育”走进课堂,使学生感受到专业课程的独特魅力,提高学习兴趣和重视程度,表1列举了部分教学与思政结合的内容。

在有机化学中蕴含思政元素的内容还有很多,无论是新材料的开发、诺贝尔奖得主的励志事迹还是有机化学对于时代发展的重要性等,均体现了德育的内涵。教师立足于教学内容与思政的结合点,精心设计、提出问题,掌控课堂,引导学生思考与讨论,充分利用好课堂主渠道,使“思政”真正走进课堂,发挥有机化学的育人功能。

三、拓展思政内涵,挖掘医学因素

我们发现,很多医学生并不了解有机化学在医学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到有机化学的重要性,甚至有些学生认为有机化学与所学专业关系不大,这直接导致了学生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高、听课不够认真不够积极等问题不大。

鉴于此,教师要以“课程思政”为契机,重视建立有机化学知识与生活、与人的多向关系。对于医学生,教师主要讲述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联,不仅能抓住学生的问题关键,还能在讲述过程中贯穿科学家不断探索的毅力与勇气、钻研创新以及锲而不舍的精神等。这不但有助于“课程思政”的开展,也能使学生能从内心感知化学对医学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后续课程的重要性,进而引起学生对课程的重视,提高学习兴趣。根据教学内容,具体的教学方法如表2所示。

四、“课程思政”的评价与思考

(一)结果分析与评价

为进一步评价“课程思政”的开展情况,项目组对临床医学、眼视光学等专业近270名学生进行了随机调查问卷,具体调查结果如表3所示。从调查结果可看出,有机化学课程真正发揮了“德育”的优势作用。

(二)思考与总结

从结果分析中可看出,有机化学课程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其中以德为统领。这需要教师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注重价值引领,重视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厚植爱国主义精神、创新精神、艰苦奋斗精神,树立理想信念等,促进学生全面成才。

学生在感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能力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也随之提升。这也进一步证明,专业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相互促进,协调同步的过程[6]。以专业知识承载思想教育,是“课程思政”的独特魅力与优势,既能发挥“育人”的功能,又能提升学生的能力。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德育”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中。教师经过探索与实践,“课程思政”理念已逐步落实运用于有机化学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教法等教学各环节,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课程思政”为专业课成为“德育”的有效载体提供了理论指导与方向,也为有机化学课程进一步寻找教学改革的突破点提供了机遇。

猜你喜欢

有机化学课程思政德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下的民办高职院校师生关系构建
高中有机化学高效性课堂教学的策略实践研究
高职药学专业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探讨
有机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和思考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