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人才信息化培养模式研究

2019-12-19华丹

商场现代化 2019年19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信息化

华丹

摘 要:基于“互联网+”被列入国家发展战略,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促进了中国式教育的创新与突破。本文将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跨境电商的人才需求现状的阐述,进而对厦门华天涉外职业技术学院跨境人才信息化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信息化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键词:跨境电商;信息化;人才培养

跨境电商迅猛发展成为我国外贸行业的重要支撑和发展引擎,大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国家关于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指导意见等文件出台为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支持。“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背景下,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但跨境电商的发展时间短暂,企业对于培养高素质的跨境电商人才急需。介于传统的教育模式偏向于形式化,无法适应更新较快的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需求,因此,借助信息化方式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成为最佳选择。

一、“互联网+”背景下跨境电商人才需求现状分析

1.“互联网+”下跨境电商企业发展快速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影响并改变着传统行业的各个方面,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使得国际贸易愈加频繁,跨境电商作为“互联网+外贸”的模式符合国家政策导向,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也正是因为这样,跨境电商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迅速的蓬勃发展,近年来像网易考拉海购、阿里巴巴等跨境电商平台如同雨后春笋一般纷纷涌现,每家平台的订单成交量逐渐增多,致使跨境电商企业的经济、规模等方面的发展也越加迅速。

据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18年全国海关通过系统验放的进出口商品总额为1347亿元,同比增长50%。其中,出口商品额为561.2亿元,增长67%;进口商品额为785.8亿元,增长39.8%,进出口商品均保持高速增长。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已成为我国外贸进出口的重要动力来源,是推动外贸增长乃至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十分廣阔。

2.具有复合型学科背景的跨境电商专门人才相对稀缺

整个跨境电商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开始凸显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像物流问题、支付安全问题、人才培养问题等均迫在眉睫,尤其是跨境电商人才缺口非常大,目前已经逐渐成为制约跨境电商稳步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据《2017年跨境电商行业人才管理调研分析报告》显示,未来三年中国跨境电商人才缺口将高达450万,且2017年在以39%的速度在增加,缺口持续拉大,人才缺口不仅体现在数量上,也体现在质量上。以福建省为例,随着贸易保护主义高涨、不断增加的各种非关税贸易壁垒增加,福建大量传统外贸企业正在进行转型升级,急需大量跨境电商人才。跨境电商企业人才招聘的人员均来源于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专业,但跨境电商所需的人才是熟悉国际贸易专业知识与运作规则、流程,并擅长电子商务技术、具有网络营销经验与跟单核算技术,并能够为企业解决跨境商务中实际问题的复合型的专门人才,而在学校学习中,常遇到会外语的不懂电商,懂电商的不会外语,电子商务专业学生不懂进出口贸易相关业务流程,传统国商专业学生不懂电子商务平台的操作和运营,无法满足跨境电商对复合型学科背景人才的期望。

二、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化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日益更新的跨境电商新理念发展,外贸企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以及跨境电商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日益增强,如何借助“互联网+”、教学信息化手段,让学生深入学习跨境电商操作知识,更好地为企业培养所需人才,成为人才培养中重要内容。因此,结合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实际教学情况,同时在制作《跨境电商基础》、《跨境电商运营》、《跨境电商客服》等课程整合信息化教学资源过程中存在主要问题,归结有以下几点。

1.师资队伍实战经验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跨境电商涉及互联网、商务等方面,对于跨境电商教育配备师资要求既要具备国际贸易专业素质,还需要具备较强的电子商务运营综合能力。在从事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基础,但是缺少跨境电商实战操作经历,授课内容理论有余,最新企业新技能经验不足,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真正体验跨境电商的整个运营过程。因此,一些教师采用参加继续教育、短期企业实践等方式学习补充跨境电商技能,但学习周期有限,跨境电商操作流程涉及环节较多,要将教师培养成为熟练型跨境电商技能人才在短时间内有一定困难。同时跨境行业迅速发展远超过教师的学习提升速度,在实际教学中还会遇到如数据可视化等很多具体问题困扰,从而影响教学效果,虽然可借助速卖通大学等网络教学平台资源、跨境电商相关微课加以补充,但该措施依然不能满足实际教学需求,尤其在数字化、智能化趋势下,跨境电商技能型教师实战经验进一步提升成为首要问题。

2.实践环节仍需完善

跨境电商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对于从业人员的要求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理论基础知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也是必不可少。在教学过程中虽然学生可以借助部分环节的仿真平台,了解跨境电商平台操作流程,但是在实际工作岗位需求中消费者和店铺运营者之间存在着实践技巧及具体环境变化的落差,表现在进入跨境电商企业实习就业,或自主创业过程,由于课堂课后实际操作能力不足而产生造成的跨境电商企业业务操作及经营问题。在拖累企业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对跨境电商客户的服务质量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在使用学习通等信息化手段教学过程,企业导师实践操作教学环节仍需进一步开发完善,校企师生互动性需要强化,特别是企业导师现场教学力度,如何解决企业导师通过直播和岗位视频等方式教学,成为在跨境电商信息化教学中重要问题。

3.实战背景的企业实战教材等教学资源有待于完善

为了满足跨境电商行业企业所需复合型人才要求,除了对师资实战能力、实战性课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外,对于教材尤其运营岗位指导资料提出更高操作要求。对于跨境电子商务教材市场中权威教材少且操作系统多以跨境电商主要平台为后台操作且教材内容能否贴近实际有待考证。特别是在跨境电商运营教学视频录制过程中,往往借助是速賣通等仿真平台操作,缺乏是企业的其他资源,例如有些平台需要企业才能注册,跨境业务需要真实的货物、客户、物流、支付等,都需要真实企业资源来支撑。校企资源互动性在跨境电商教学过程中相对薄弱。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校企之间进一步构建有效地资源共享平台,通过企业新经营理念的融入,来改变在跨境电商运营、客服、物流等环节教学内容相对滞后问题,企业实战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成为人才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部分。

三、跨境电商人才信息化的培养模式探讨

基于电子商务等主流专业实践性强和学生有较强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的特点,如何构建信息化教学资源平台,培养企业所需的跨境电商人才,是人才信息化培养模式探索的重头戏。

1.依托校内跨境电商实训资源,组建校内工作室

加强完善发挥校内实训平台资源,起到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作用。让学生在模拟工作场景下,参与信息化教学资源录制,进行岗位所需要的技能如跨境电商客服视频资料收集,借助于国际物流、结算、报关等项目模块的功能,增强实操性学习体验,实现智能化学习,创设商务环境,实现知识迁移,从而达到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目标。

建立以教师为主的信息服务工作室,发挥工作室所产生的带动作用。为学生创办跨境电商店铺提供有效市场资源,同时将市场中最新电商经营理念、跨境电商新元素与如跨境电商试题库等教学资源更新整合,为人才培养注入新动力。创建创客平台,让学生真正参与公司运营,才能切实提高跨境电商实践能力,才能真正做到人才培养以行业需求与专业前沿为导向。促进师生双方教与做能力提升,从校内资源出发构建跨境电商信息技能培养框架,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从而达到学生在现实、动态场景中,了解企业真实工作感受、业务,全面了解行业和国际贸易中的法律风险。

2.创建跨境电商创新创业生产性实训基地

首先,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建跨境电商教学联盟或搭建教育实践资源共享平台,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共同制定人才培养目标,明确人才培养规格,改革课程体系,企业最新技术标准融入,将岗位真实工作过程和实际生产案例融入课程,参与支撑的《跨境电商运营》等教材开发、实习实训当中,企业专家参与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更加有效地实现实践教学与虚拟仿真教学、跨境电商课程体系结合,助力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需求。

其次,依托跨境电商服务平台,与福建省内知名度较高、与学校关系密切的中小企业联合成立教师工作驿站,有计划安排专业教师进站学习和工作,通过合作开发、挂职锻炼等方式进行学习。同时聘请一线企业电商管理、业务人员走入课堂,将跨境电商企业新技术、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合作企业帮助学校建立起一批“双师双能型”的教师队伍,让教师深入企业体验企业经营过程,积累大量真实数据和实际工作经验,丰富教师教学案例。同时还将建立企业导师库,进行企业实践数据的整合,做到懂行业、会教学、能咨询的教师,向学生传递最新的企业应用技能。

最后,创建跨境电商生产性实训基地。

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学校可与企业开展以创新创业的理念模式为指导,以孵化创新型跨境人才为导向,以知名跨境电商平台为实训载体,引入企业实战名师入校为学生授课指导的人才培养方式。本着以专注行业,实战为先的教育理念,结合本校学生现有水平,制定跨境电商实战课程。在满足合作企业用人需求的目标下,校企双方发挥各自所长,资源整合的人才服务,提供各自职责,把学校的专业教学与生产过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紧密结合起来,由企业进行鉴定与评价,学生毕业后直接成为企业的员工,构建全新的跨境电商人才发展环境。逐步形成制度化,将学生培养成具备高素质跨境电商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3.加强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

学生在校的最后学期里,学校可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开设企业所需的中短期订单班,在校内开展一到两个月的岗前培训,主要针对客服、美工岗位内容进行上岗前强化。后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相应岗位实习。对接企业相关部门要为实习学生安排固定的岗位,岗中监管,让学生进行轮岗实训。同时带队指导老师要及时将学生定岗和轮岗实训情况汇总。通过建设实习就业一体化的校外实训基地,促进学生从学生到职工的角色转变的实现,能够有效减少学生的上岗适应时间。

四、结论

本文通过对“互联网+”下跨境电商的形势和人才需求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结合电子商务专业跨境电商教学实际、跨境电商相关课程信息化教学资源整合过程中存在困难及问题,进而分别从组建校内工作室、创新创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校外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等平台建设对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问题提出详细的人才培养实现路径。因此,在未来的研究生活中,应进一步对跨境电商人才的培养领域进行详细探讨,希望本文能够为“互联网+”环境下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信息化培养提供可行性建议,并对我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学生创业就业以及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张玮玮.大数据下跨境电商人才培养的机遇与挑战[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8(1):185-187.

[2]曽怡华.高职院校“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标准研究[J].高教学刊,2018(23).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跨境电商与电子商务以及传统外贸电商的对比分析
河南郑州港区跨境电商发展的相关问题分析
“互联网+”背景下温州传统外贸制造业转型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