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轨迹

2019-12-19李春发

党史文汇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民营企业山西全省

李春发

民营经济是改革开放的实践结晶,是基层群众的伟大创造,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创举。大力发展民营企业是促进山西省经济发展、实现山西崛起的必然选择。自改革开放以来,山西民营企业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阶段,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后来擎起山西省经济的半壁江山,其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愈发明显和重要。民营企业敢想敢干的进取精神、灵活多样的经营方式、与市场高度结合的机制特点,是经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经济体。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概要回顾山西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对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从而吹响新时代民营企业发展的集结号、群策群力推进民营经济高效发展,颇具现实意义。

民营经济起步发展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政策以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放宽,出于谋生和致富的渴望,城乡居民开始兴办个体工商企业,个体私营经济(民营经济)的雏形开始萌芽。随后,伴着改革开放力度加大、举措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滚雪球似地不断壮大,尤其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发展速度更加迅猛,对全省经济的贡献份额越来越大。1992年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后,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入,为山西个体私营经济快速成长创造了条件。其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对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等给予了高度重视,将振兴“个私经济”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的政策措施,使得个体经营规模明显扩大,实力逐步增强,不仅为私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积累了资金,奠定了经营管理和人才基础,也为私营企业等的经营开辟了市场。

1.个体工商业经济是首先被认可并合法存在与发展、涉业人员最广泛的一种民营经济形态。山西最早一批个体户多是从事修理电器、卖烟酒糖茶小百货、做小吃等小生意,以及市场上一些贩售蔬菜水果日用品的游商浮贩,由政府部门加以引导取得合法身份。随后,个体经济的兴起激发市场化变革,山西首批正规的农贸市场便应运而生。这样的社会形势下,20世纪80年代初期,省城太原全面恢复和建设市区农贸市场,从点到面逐步拓展,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成长壮大,又以其丰富多彩和物美价廉的商品、方便快捷的购买方式等让广大市民认可接纳。市场里的个体户们勤奋练摊、卖力倒货,山西首批万元户自然也就诞生了。

1981年7月3日,山西省政府发出《关于进一步恢复和发展个体经济若干问题的通知》  ,引导、鼓励、促进、扶持个体工商户的发展。到年底,个体工商户发展到22849户,从业人员31757人。

1984年,山西省个体劳动者协会正式成立,个体户从此有了娘家人。随后,山西个体经济迅速壮大,国营经济、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并存。到20世纪90年代,个体工商户大规模升级,纷纷利用积攒下来的第一桶金创办公司。

在经过改革开放初期的恢复起步、快速增长阶段后,从1996年开始,山西省个体工商业进入稳步发展与提高阶段。1990年至1999年,全省个体工商户发展年均增速为:总户数7.86﹪,从业人员8.70﹪,注册资金15.92﹪,产值7.64﹪,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25.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2.50﹪。1996年后个体工商业发展步入正常发展阶段,发展速度放缓。1999年与1995年底相比,总户数减少55293户,从业人员减少57283人;注册资金增加10.6亿元,户均注册资金增加0.27万元,达到户均1.12万元;年产值增加3131万元,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增加92.6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79.01亿元。尽管总户数和从业人员减少,可是全省民营企业注册资金、年产值、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等主要指标都有所增长,个体工商户的实力仍然在不断增强。

2.山西的私营企业,从1992年至1999年在各项指标上均保持良好发展态势。1992年至1999年全省私营企业发展年均增速为:总户数24.9﹪,注册资金54.02﹪,产值27.3﹪,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61.35﹪,消费品零售额41.75﹪。1999年与1995年底相比,总户数增加8642户,注册资金增加12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加35.14亿元,私营企业的户均注册资金达到67.78万元,超过全国平均水平。销售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了较大增长。到2001年底,山西私营企业达27999户,比2000年增加10.23﹪;从业人员43.76万人,同比增加13.19﹪;注册资金238.26亿元,同比增加14.81﹪;产值67.76亿元,同比增加12.43﹪;营销总额100.37亿元,同比增加73.38﹪。纵向比较,2001年山西私营经济的主要指标比前几年有了较大提高,尤其是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比2000年上升了5.1个百分点,实现了山西省委、省政府當初预定的目标。

3.山西的乡镇企业,从改革开放初始的起步到80年代中期,发展很快。为进一步引导其健康大幅发展,1985年2月底,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加速发展乡镇企业的决定》  。依此精神,1986年初又印发《山西省乡镇企业改革试行方案》  ,要求:完善责任制,扩大企业自主权;积极试行折股经营;正确处理利润分配和股金付息分红;建立健全合作经济组织等。1988年7月,山西省政府制定的《关于加快发展我省乡镇企业发展的意见》  指出:以改革总揽全局,抓住国家实施沿海发展战略的机遇,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面向国内外市场,稳定发展采掘工业,抓好矿产品的加工转化,积极发展轻工业,扩大出口创汇,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乡镇企业迈上一个新台阶。为贯彻落实上述《意见》  ,9月,山西省政府在阳泉市召开全省乡镇企业工作会议。遵循会议精神,全省狠抓乡镇企业改革、管理和技术进步三项工作。阳泉市平定县即是典型。该县因地制宜地谋划和推动“两个延伸”:资源延伸、技术延伸;“十路进军”:资源延伸6条生产线、技术延伸4条生产线;“四轮驱动”:乡、村、私营、合资多层次办企业;“骨干先行”:村办企业、科技含量高的企业,走农、工、商综合发展及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道路,在产业结构上形成煤炭、矾石、石灰石、建筑、冶金、石膏、硫铁矿、农副产品加工、食品加工、鞋帽服装加工十大产业,逐步使乡镇企业产品走向系列化、标准化、规范化。到1990年,全省乡镇企业数年来在狠抓改革、管理和技改下成效显著,成果喜人,出口创汇方面已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20世纪90年代,山西乡镇企业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1991年至1993年处于上升阶段,各项指标均呈较快增长态势。户数从1990年的40.7万户增长至1993年的62.95万户,增长速度最快达到了22.78﹪;从业人员数从240.42万人增至347.66万人;总产值从16.36亿元增至99.81亿元,是该阶段增长最快的指标。1993年至1997年处于回落调整阶段,各项指标增速明显回落。自1998年以后各项指标又有所回升,良性发展到2001年,山西乡镇企业个数、从业人员数、总产值比上年的增幅分别是19.44﹪、4.65﹪、12.09﹪,总产值增加1.9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总之,从1996年后,山西省个体和私营经济已进入稳步提高阶段,出现了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和实力的大户企业。到1999年底,全省私营企业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31户,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有529户,100万至500万元的有2587户,资产上亿元的大户超过80个,纳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20家,这些优势企业是山西私营经济的希望所在。涌现出介休安泰集团公司、山西皇威实业公司等资产在5至10亿元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1995年全省有4家私营企业在“中国私企500强”榜上有名。在1999年全国工商联组织的“非公企业百强”评比中,山西又有3家企业上榜。这些骨干民营企业的成长,为山西的富民强省,起到越来越大的支撑作用。

非公占比不断加大

进入21世纪后,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与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重大方针。国家相继颁布《中小企业促进法》  《乡镇企业法》  《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乡镇企业条例》  等一系列促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法规。

山西省贯彻相关国家政策,将发展民营经济视作调整所有制结构、推动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2004年5月,山西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决定》  。该《决定》  在非公有制经济投资领域和注册登记方面有重大突破。2005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县域经济的若干意见》  。还进一步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颁布的《关于鼓励支持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省政府办公厅下发《关于促进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实施意见》  。该《实施意见》  在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实现新突破,提出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参与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公用事业、基础设施等垄断行业、领域的投资与经营,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主体参与公有制企业、事业单位的改组改制;允许非公资本进入金融服务及国防科技工业建设领域。

以上《决定》  和《实施意见》  的出台,促进全省上下形成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浓厚氛围,极大地推动了山西非公有制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十五”期间,按照“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全面铺开信用担保体系、信息网络体系、人才培训体系、创业辅导体系、法律援助体系、行业协会体系等六大服务体系建设,扎实开展万户小企业孵化、成长性中小企业扶持和亿元企业培育三大工程,取得了明显成效。

由于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山西省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重不断加大,全省经济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一是民营企业投资的所有制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十五”期间,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公有制经济投资所占比重达到54﹪,比“九五”时期提高25个百分点,其中民间投资所占比重达到51.2﹪,比“九五”时期提高28.2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及民间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导力量。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0.3﹪提高到2005年的42.1﹪,平均每年提高2.36个百分点。其中,六味斋、平遥牛肉、水塔醋等,则发展成为山西民营企业中农副食品加工业的亮丽名片。二是外资经济发展稳步提高。2005年,全省新批外商投资项目85个,利用外资项目总投资24.4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4.5倍。富士康、沃尔玛、罗克韦尔、卡特彼勒、日本能源株式会社等一批世界500强企业入驻山西。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增就业人口就业和下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渠道。“十五”期间,全省股份合作经济、联营经济、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港澳台投资公司和外商投资公司等单位从业人员增加31.5万人,占城镇单位从业人员的比重上升9个百分点。私营和个体经济从业人员迅速增加。2005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达106.1万人,比2000年底的56.7万人增长87﹪;私营企业从业人员达105.1万人,比2000年底的38.9万人增长1.7倍。

“十一五”期间,山西省中小企业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不断解放思想,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产品结构调整和节能降耗,从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转变,从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消耗逐步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上,努力实现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山西省颁布施行《山西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  ,从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业扶持、技术创新、市场开拓、资金支持、信用担保、社会服务、权益保护等方面作出明确规定,进一步推动全省非公经济企业步入法制化发展的轨道。2010年11月,山西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民营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大会,公布加快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表彰一批优秀民营企业及企业家,营造了全社会关心支持民营企业的良好氛围。2010年,全省中小企业完成增加值3562.87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全省GDP的39.42%;从业人员为289万人,上缴税金659亿元,同比增长19.2%,占全省财政收入的36.39%。

“十二五”时期,是山西省中小微企业平稳发展的5年。山西省先后在2014年召开的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和2015年全省“两会”上,多次明确提出要把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全省“三个突破”之一,把培育壮大民营企业作为紧迫任务,重点推进。相继出台《山西省减轻企业负担促进工业稳定运行若干措施的通知》  《关于推进民营企业办理完善土地使用和房屋产权登记手续的实施意见》  《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投资基金设立方案》  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又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推进大会,发布《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  等。在党中央、国务院政策引领下和山西省委、省政府决策推动下,各市县政府出台多项促进非公经济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山西非公经济企业总量不断壮大,素质明显提高,创新能力大幅增强,转方式、调结构、上水平取得较好成效。2015年,全省中小企业达到18.25万户,从业人员为383.6万人,完成增加值5936.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46.4%,完成营业收入23279.9亿元,上缴税金881.9亿元,为全省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至此,山西省民营经济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为全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也要看到,山西民营经济相比中部其他省份特别是发达地区还存在不小差距,必须全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努力实现新的突破。

民营经济提速发展

近年来,山西要实施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战略,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一种共识。山西省委、省政府敢于承认和正视民营经济发展的短板,并一直以来针对这些短板进行相应各项“攻坚”工作,更渐渐把这些短板转换为优势,成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不可或缺的发力点。

1.注重简政放权,深化改革,使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大有改观。自2013年以来,全省积极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不但国务院简政放权涉及山西的520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落实到位,还先后分5批次取消、下放和调整行政审批事项441项,减去了80%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使企业投建项目的审批周期不断缩短,告别了“人在证途”的繁琐与拖沓。作为山西首家轿车整车生产企业,吉利山西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从最初上报到开工建设,企业一共办了18个证,历经经信、发改、国土、住建、环保等11个关键部门、20多道关键审批,用时不到半年,使其能紧抓市场机遇很快步入良性开发起步轨道。2016年,新车节能评估由项目申报的前置环节改为后置环节,电动汽车整车生产审批权下放到省发改委,新车向工信部申报1个月就发布产品公告,顺利投产。所有这些,都是简政放权给这家车企带来的“获得感”。2018年6月该公司的产品已经批量生产。

2.注重拓宽渠道,以使民营经济融资能力取得新提升。金融瓶颈历来是困扰民营企业发展的头号难题,为破解这一困境,山西积极探索构建省、市、县三级政银企合作机制,省工商联、省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太原中心支行联合建立了金融支持重点民营企业筛选认定管理机制,推出59家民营企业作为第一批重点扶持对象,并联合国土、住建等部门制定出台文件,为全省586家民企颁发土地使用证书,为322家民企办理权利证书,为这些企业盘活了土地、房产存量资源,变资源为资本。为了对民营企业提供更具自由度和保障性的金融支撑,发起设立了山西省民营企业创新转型投资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并随即正式启动。与此同时,省国税局、省地税局、省金融办、山西银监局、省工商联等部门和省城18家银行联合开展“银税”合作,为纳税信用优质的小微企业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融资服务,截至2018年6月,建设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已对302家守信小微企业发放贷款8.42亿元。由此可见,山西对民营企业所提供的经济服务是多渠道、多举措、全方位的。2015年,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打破了全省3年没有上市公司的境况。山西鑫盛煤化工有限公司、黄河世纪广场有限公司、山西三力科技有限公司、山西恒天镁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又在上海股权托管交易中心中小企业股权报价系统正式挂牌上市,也为企业开辟了新的融资融券道路。

3.继续注重人才培育,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管理层结构。为积极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  ,山西省近年来推出一系列人才新政以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并发出揽才大红包:每年投资1.5亿元引进高精尖缺人才,最大程度地激发人才创新创业创造活力,为转型升级提供智力支撑。在2017年底举行的2017山西·太原人才智力交流大會上,省内610余家企事业单位为求职者提供1.7万多个就业岗位,吸引了线上线下4万余人次求职。各地市进一步释放政策红利,大力营造爱才、育才、引才、聚才、用才的社会环境,并取得显著成效。随着招才引智的方式不断创新,全省人才工作步入活力迸发的新阶段。

4.大力创业创新,助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取得新成效。山西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大力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上水平,集结10万创客大军,同时还要打造创业生态,营造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文化氛围。同时,山西省政府设立100亿元的战略新兴产业投资基金、4亿元中小企业创投基金、1亿元小微企业扶持基金。截至2018年6月,全省共创建小微企业双创基地123个,入驻企业近5000家,带动就业12.5万人,初步搭建起山西省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交易平台。在“双创”浪潮的推动下,山西民营经济转型发展生机勃勃,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产业化加快,互联网教育、互联网金融、移动医疗等新业态迅猛发展,O2O、移动支付、个性定制等新模式蓬勃涌现,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长治振东集团始终咬定“创业创新”这株青松不放松,从一个籍籍无名的石化销售企业成长为集石油销售、中西制药、保健食品、农业开发、生态旅游、工程建筑、健康护理用品等18个公司的健康产业集团,不仅成功上市,而且在北京建起自己的研发中心,堪称山西民营经济发展的一个标杆。此外,山西积极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组织干部入企帮扶,民营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

在以上多措并举促进下,山西民营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2017年,实现民营企业增加值7300.32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48.8%,比2016年占比提高0.6个百分点,为推动山西经济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其增加值比上年增加1069.25亿元,增量是上年增量(264.77亿元)的4倍,占到全省GDP增量(1923.1亿元)的55.6%,民营经济成为支撑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从现价速度看,民营经济增加值名义增长17.2%,高出GDP名义增速2.5个百分点,高出上年民营经济名义增速12.8个百分点,是近几年以来最快的一年。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优化。2017年,第一产业民营增加值762.84亿元,占民营GDP比重10.5%;第二产业民营增加值2791.79亿元,占民营GDP比重38.2%;第三产业民营增加值3745.68亿元,占民营GDP比重51.3%。民营经济产业构成由2015年的12.8∶36.5∶50.7转变为2017年的10.5∶38.2∶51.3,第三产业占据半壁江山,“三、二、一”格局继续。更令人欣喜的是,2017年全省民营企业及个体工商户税收总额为1432.4亿元,同比增长56.9%,扭转了连续两年民营经济税收总额下降局面,实现超高速增长。民营经济税收总额占全省税收收入比重的57.9%,比2016年提高6.9个百分点。此外,民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实现双增长、民营科技企业数量倍增、民营经济占比在全省11个市的区域差异继续收窄、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接近六成……种种信号的释放告诉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民营经济已发展成为山西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解决就业的重要渠道、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哪个市的民营经济发达,哪个市的经济发展就更有活力。总之,2017年,山西民营经济对推动山西转型发展,贡献了全省50%多的税收、近50%的经济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劳动就业和90%以上的企业数量。

足见,改革开放40年来,从被允许存在、鼓励发展,到被确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的活力不断迸发。40年来,山西民营经济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8年11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发出了新时代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最强音,对于解决当前经济发展突出问题、推动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山西在发展由“疲”转“兴”的基础上开创新局面的重要遵循。

对此,山西省委、省政府认定:民营经济强,山西经济才能强;民营经济转,山西经济才能转;民营经济活,山西经济才能活。决心在贯彻落实中着重把握3条:一是提高政治站位,从捍卫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出发,自觉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要求落到实处,着力营造各类所有制企业公平竞争环境;二是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政策、营商环境等,有的放矢、综合施策,增强民营企业家的获得感;三是激励干部担当作为,要求省级领导带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进一步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抓贯彻落实,关键是具体行动。2018年11月8日,山西省委中心组进行专题学习研究;11月15日,召开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座谈会;11月22日,省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简称《若干意见》  );11月26日,召开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大会,包括民营企业家在内的近千人参加。会上,宣介了《若干意见》  ,公布了省领导联系民营企业的制度和名单,表彰了100名山西省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当天下午,举行省属国企首批面向民营企业的混改项目推介会和晋商民营联合投资公司揭牌仪式。尤其是《若干意见》  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政策、营商环境等,有的放矢,综合施策,出台了支持民营经济发展6方面30条具体意见,重点聚焦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转型难、融资难、市场开拓难等问题。制定了新时代促进山西民营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的原则:坚持大力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打破“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坚持持续优化生产要素配置,让民营企业减压降负轻装上阵。坚持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坚持不断提高民营企业创新能力,加快由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型。坚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让民营企业家吃下定心丸。坚持着力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全心全意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这一系列行动,充分表明山西省持续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态度,为全省民营经济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民营企业家中引发热烈反响,全省上下形成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热潮。广大民营企业家纷纷表示,省委省政府“真金白银”支持民营企业转型创新,提出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鼓舞人心、催人奋进,让民营企业家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山西民营经济发展迎来了新的春天!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民营企业山西全省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
寻租、抽租与民营企业研发投入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