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改革发展与对策
2019-12-19太原市委编办课题组
● 太原市委编办课题组
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阳曲示范区转变改革思路,实现体制融合发展;转变转型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转变功能定位,实现产城融合发展;转变发展观念,实现动能融合发展。
近年来,开发区建设呈现出多样化发展的态势,出现了现代农业、生态旅游、大数据应用等新模式,摸索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径。山西省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阳曲示范区),以山西转型综合改革示范区体制机制建设经验为蓝本,坚持先行先试理念,突出农业特色产业,建设辐射阳曲县全域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当前,阳曲示范区作为现代农业产业的先行先试开发区,正处于发展的关键期,如何更好的发挥农业示范区的独特优势,就成为摆在面前的紧迫任务。本文立足阳曲示范区的实际,结合开发区经济发展的趋势,提出现代生态农业转型发展的一些对策建议。
一、基本情况
阳曲示范区是山西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的3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之一,位于太原市阳曲县泥屯镇,于2019年2月2日批复成立的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41.4平方公里,总建设用地17.18平方公里,区域内有18个行政村,24个自然村,总人口2.1万人。以优质小杂粮及设施蔬菜种植、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为主导发展产业,构建集生产、加工、科研、流通、休闲与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为都市提供优美的生态环境、绿色的康养空间、独特的乡村文化体验,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按照《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理委员会(中国共产党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工作委员会)职能配置、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阳曲示范区管委会为阳曲县人民政府派出机构,实行财政独立核算,纳入县本级财政预算管理。设立中国共产党阳曲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工作委员会,为阳曲县委派出机构,与阳曲示范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党工委书记由县长兼任。下设6个内设机构,具体为综合办公室(党工委办公室)、投资合作部、创新发展部、建设管理部、行政审批局、综合执法局。
二、主要问题
阳曲示范区全面落实体制改革、机构整合、机制创新、规划编制、政策设计、招商引智等重点工作。目前,运行中主要存有五个方面问题。一是机制创新不够。整体看,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阳曲示范区运行机制活力不足,传统化产业特征明显,普遍存在层次低、规模小,集约化、科技化、辐射带动力不强等问题。二是政策引导不足。从制度建设角度看,阳曲示范区对市场主体激励政策研究不够,农业产业龙头企业与园区产业的连接机制不紧密,人才引进政策作用不明显,难以发挥应有的生产能力和规模效应。三是科技支撑不足。从产学研结合角度看,科技服务机构不健全,科技推广体制机制亟待完善,没有形成龙头企业主导项目品牌,对周边农业产业发展影响带动不足,尚未形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用的良性循环。四是基础建设不足。从资金投入角度看,阳曲示范区尚处于建设初期,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来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依托企业自筹投资建设,创建过程缓慢,影响整体实力的提升。五是融资渠道不健全,从资本运作角度看,阳曲示范区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资金投入渠道不宽、来源单一、体量不足,经营主体成熟度不高,主要是依赖政府投资或社会资金支持,尚未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和市场。
三、政策建议
农业体制机制创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关键所在。阳曲示范区应敢于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全面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创新发展思维、落实改革举措、改进工作方法,坚持用现代科技设施完善农业、用现代产业集群提升农业、用工业化理念发展农业、用产业化方式经营农业,进一步为生态农业类型开发区形成可供复制推广的经验和思路。目前,阳曲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进展,但也要看到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不足,结合山西省开发区的发展态势及自身改革实际,需要从四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转变改革思路,实现体制融合发展。从区域性改革的长期性目标来看,经济的变革必将带来社会整体性的变化,共同考验开发区管理机构的行政事务服务能力和地方政府的基层执政能力,需要开发区管理机构和地方政府协同配合,共同分析应对和处理。按照山西省“一县一个开发区”的整体规划,县域开发区应立足开发区发展和县域经济发展两个方面思考和解决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体制机制,处理好阳曲示范区的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和整个县域经济整体发展的关系。一是在县域范围内,明确阳曲示范区与阳曲县之间的职责划分,明确经济事务和社会事务等责任归属。阳曲示范区要逐步形成“示范区+龙头企业+市场”的发展模式,高起点、高标准规划阳曲示范区产业布局与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农业产业化模式,积极构建示范区、市场、企业之间的产业联动发展机制。二是要突出落实好党委对示范区的领导作用,发挥好党委对示范区发展大政方针的统筹把关,发挥好示范区的牵引带动作用和县域的基础配套功能,实现好两者之间良性互动。在科学制定规划方面,注重全域发展与示范区经济发展规划相结合,做好产业转移、产业升级、产业转化等方面的基础工作。在夯实基层基础方面,注重推进阳曲示范区发展,同时,逐步做好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综合开发、乡村道路建设等统一规划建设项目。在保障方面,注重做好社会事务的承接落实工作,为阳曲示范区的发展提供保障。
(二)转变转型模式,实现产业融合发展。要正确处理好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科研性产业、基础性产业的协调联动关系,实现向内涵式发展、集群式发展、产业化发展的转变,努力形成更高站位的发展格局。一是在产业引进时,依靠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注重形成特色产业集群,“拉长、做粗”产业链条,提高集群产业之间的学习和技术共享能力,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主导产业。二是在产业规划中,需要突出科研基础性建设,引进农业科研型产业,提升科技基础水平,推进产学研成果转化。加强全面考量和前瞻预判,对于满足本地发展实际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留足发展空间。三是在产业建设中,对于部分优势产业需要集中力量进行培育,促进区内企业逐渐向专业化、差异化方向发展,为企业提供针对性、简捷化的高质量服务,逐步形成具有聚合效应的产业链条和产业集群。
(三)转变功能定位,实现产城融合发展。从全国范围看,开发区建设的扩张扩容已经呈现出集群化、生态化、城市化相互融合发展的趋势。阳曲示范区应立足带动引领作用,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一是明确科学发展定位。在开发区成立之初,一直定位在改革开放窗口和制度创新试验区的标准上,在“二次创业”深化改革的今天,城市化进程进入加速期,不能局限于超前城市经济发展,阳曲示范区应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新城区建设等的骨干力量,逐步从区域领先发展向带动区域发展的定位转变,从单纯的农业园区向与宜居宜业的城市建设协同发展的定位转变。二是创新主导运营方式,积极建立“政府+企业”共建运营平台模式,依托阳曲示范区,以现代农业和文旅综合体为核心理念,大力推动绿色农业发展,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的园区合作共建新路径,不断扩大合作范围和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和质量,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全面发挥在所在县域城市化和工业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三是优化城市发展模式。以阳曲示范区建设为契机,进行组团化、泛区域化布局,高标准、高水准创新打造“产城融合、景城融合、人城融合”的城市发展新模式,将阳曲示范区打造成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区及山西省现代农业综合改革的试验区,推动建设生态美好、宜居创业、和谐富强的新型工业强县,现代农业大县和绿色生态示范县。
(四)转变发展观念,实现动能融合发展。阳曲示范区应立足更好地满足发展新兴产业、招商引资、培育人才、优化发展环境等需求,积极提升行政效能、重点领域招商、高端人才引进等软实力。一是科学创新管理模式,以“一网通办”“双承诺制”审批服务,科学制定权责清单,深化“放管服效”改革路径,赋予阳曲示范区综合经济管理和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实现事权下放的应放尽放、能授尽授,确保“放好接准”,推进统一综合执法管理。二是突出精准招商。根据阳曲示范区特色和产业定位,有选择地进行产业链招商、主题招商和特色招商,提高企业与产业布局之间的匹配度和关联性,从而提高集群产业之间的学习和技术共享能力,激发产业创新能力,克服低水平恶性竞争,拓宽专业化特色化发展道路。三是强化资金支持。逐步提升对“山西省开发区建设发展基金”“省级财政支持开发区建设发展专项资金”“科技成果转化基金”等专项扶持资金的吸纳和运用能力,充分发挥政府资金撬动社会资本的引导功能和杠杆作用。四是加强人才培养。深化职员聘任制改革,积极破除人才集聚不足的瓶颈,引进各类务实管用的紧缺人才,为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更加注重培养现有人员成为专业性人才,细化落实《山西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干事创业办法》和《山西省支持干部改革创新合理容错办法》,为发展建设蓄积人才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