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机构编制的“三倾斜一下沉”助力夯实基层政权基础
2019-12-19赵忠保
●赵忠保
(作者系太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
太原市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统筹统管统用,创新机构、编制、权限向基层倾斜,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的举措,做到机构到位、权责到位、人员力量到位,进一步增强基层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基层治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受众面最广,与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联系最为密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执政重在基层、工作倾斜基层、关爱传递基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加大对基层体制架构的研究和改革力度,切实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成为改革的新方向新课题。山西省太原市以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为牵引,加强对机构编制的统筹统管统用,创新“机构、编制、权限向基层倾斜,执法力量向基层下沉”的“三倾斜一下沉”举措,做到机构、职能、权责、人员力量到位,进一步增强基层经济发展、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
一、机构倾斜,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
(一)坚持简约高效,在“三定”规定中明确乡镇(街道)职能转变。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推进基层整合审批服务执法力量的实施意见》和山西省委《关于市县机构改革的总体意见》有关精神,太原市在完成市县党政机构改革之后,延伸制定乡镇(街道)“三定”规定。将基层体制改革的原则性和“三定”规定党内法规的法定性紧密结合,统筹考量基层体制改革的趋势和常态化工作,科学设置机构、合理配置职能、统筹使用编制、完善体制机制。在“三定”规定中将“职能转变”分为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县级部门与乡镇(街道)关系、党群服务阵地建设、综合行政执法改革、集中行政审批服务五方面作出具体表述,并对乡镇(街道)所属事业单位同步予以规范,确保乡镇(街道)工作与县级党政部门无缝对接。
(二)坚持优化协同,综合设置行政内设机构和事业单位。按照扁平化管理、综合化设置的原则,全市大力整合乡镇(街道)现有党政机构和事业站所,设立综合性办事机构和事业单位,构建科学合理的职能设置和务实高效的组织架构,着力实现协同高效的基层治理合力。乡镇(街道)设置5个行政内设办公室为:党建办公室、公共管理办公室、公共服务办公室、公共安全办公室、综合执法办公室。通过整合原有的经济服务中心、城建管理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文体广电中心等事业单位,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
(三)坚持属地管理,理顺县级部门派驻机构与乡镇(街道)关系。按照“依法下放、宜放则放”的原则,全市县级部门派驻在乡镇(街道)的机构,宜由乡镇(街道)管理的,下放给乡镇(街道),实行属地管理。继续实行派驻体制的,党的组织关系纳入乡镇(街道)统一管理,工作考核以乡镇(街道)为主,干部任免听取所在乡镇(街道)意见。乡镇(街道)与派驻单位之间围绕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协调配合、相互约束的工作机制。
二、编制倾斜,主动为基层增加编制
(一)注重调整充实编制。加大地区间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在建立编制管理动态调整机制上进行有益探索。在区级编制总量内,调整充实乡镇(街道)行政事业编制。改革后,乡镇(街道)共增加行政事业编制808名。其中,城区每个街道事业编制由平均25名增加到30-35名,增幅为30%。按照继续倾斜、逐步到位原则,至2020年,街道事业单位编制将增加到40名,增幅为60%,编制进一步向基层一线倾斜。
(二)注重核定规格职数。长期以来,乡镇(街道)所属的事业单位均没有规格,事业身份人员身兼数职、一人多用,缺乏晋升通道,严重影响工作的积极性,成为制约基层治理水平提升的痛点。太原市直面矛盾问题,将乡镇(街道)所属的事业单位均核定为副科级,打破事业人员发展上升的“天花板”,有效解决了基层事业人员职务晋升困难的问题。
(三)注重选拔引进人员。注重加大从村(社区)优秀党组织书记中选拔乡镇(街道)领导干部、考录公务员和招聘事业单位人员力度,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充实加强基层一线工作力量。对于聘用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5年的全科医生直接办理入编手续,鼓励人才留在基层、服务基层;引导县(市、区)建立“人才引进编制周转池”,由市委组织部牵头,积极为县(市、区)和乡镇(街道)引进高素质人才;完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待遇保障机制,加大乡镇(街道)干部考核奖励力度,进一步调动基层干部队伍的工作积极性和服务主动性。
三、权限倾斜,确保基层权力给基层
(一)制定权责清单,合理划分事权。理顺县级部门和乡镇(街道)关系,引导乡镇(街道)将工作重心逐步转移到加强党的建设和公共管理、公共服务、公共安全建设等工作上。通过明确划分县(市、区)、乡镇(街道)间的事权和职责,推动行政部门在依法履职基础上下放相关事项权限,及时调整完善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将“条”的管理和“块”的治理协同起来。
(二)坚持简政放权,推进“一站式”服务。按照“应放尽放、权责一致”和“成熟一批、下放一批”的原则,除法律法规规定必须由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行使的行政强制和行政处罚措施及行政许可事项外,对直接面向人民群众、量大面广、由乡镇(街道)服务管理更方便有效的各类事项依法下放乡镇(街道)。乡镇(街道)均设立综合便民服务中心,所有承接的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行进驻,聚焦群众关心关注的重点事项,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打造面向群众的主窗口、联系群众的主桥梁、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强化清徐县徐沟经济发达镇在农业发展、规划建设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服务管理权试点改革。
(三)赋予权力,助力基层减负。制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城市基层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赋予街道对市、区职能部门派出机构负责人的人事考核权、任免征得同意权,对区域内规划参与权、综合管理权,对驻地单位评优评先和干部提拔的征求意见权,对区域内事关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和重大项目的建议权等“六项权力”,全面强化街道统一管理的权限。探索建立乡镇(街道)职责准入制度,县级职能部门将职责范围内的行政事务委托或交由乡镇(街道)承担的,将通过审核报批并充分听取基层意见。严禁上级部门以签订“责任状”、分解下达指标、考核验收等方式,将工作责任转嫁乡镇(街道)承担,除中央和省级党委明确要求外,坚决杜绝要求乡镇(街道)对口设立机构、加挂牌子和确定专职人员等“条条干预”现象。
四、执法力量下沉,乡镇(街道)统筹行使协调指挥权
(一)“多网合一”部门联动,打造基层执法“全科医生”。紧密围绕基层治理“一张网”建设要求,按照全员、全域、全程的理念,整合乡镇(街道)网格管理和指挥平台,依托社区合理划分基本网格单元,统筹网格内党的建设、社会保障、综合治理、应急管理、安全生产和社会救助等工作,实现“多网合一”。建立健全发现问题、流转交办、协调联动、研判预警、督查考核的闭环管理机制,建立执法员、网格员、网格信息员三级联动模式,实现基层管理跨部门、跨层级协同运转,打造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的基层综合指挥体系。
(二)建立乡镇(街道)执法平台,实现一支队伍管执法。乡镇(街道)均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负责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协调市场监管、交通运输、农业、市场文化等领域的相关执法工作,逐步建立乡镇(街道)综合检查与市级执法协调配合机制。在直接面向基层群众的领域,实行执法力量延伸,在乡镇(街道)设置执法中队,由乡镇(街道)行政执法办公室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实现统一执法,按照执法事项清单,进一步规范执法程序和行为。
(三)壮大基层执法力量,提升服务水平。积极盘活编制资源,腾出空间,最大限度向基层执法队伍倾斜,壮大基层执法力量。目前,城六区市场监管等4个领域乡镇(街道)执法中队共核定事业编制600余名,达到区级4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总编制的60%;三县一市4个领域乡镇(街道)执法中队共核定事业编制400余名,达到县级4个领域编制的66%。积极与行政审批局协调配合,统筹推进行政处罚事项和处罚流程整合,减少事项、压缩环节、提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