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海统筹发展的产业链整合路径研究

2019-12-19余升国

海洋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陆域陆海陆地

张 晖,孙 鹏,余升国

(海南大学 经济学院,海南 海口 570228)

引 言

21世纪是海洋世纪。随着当前陆地资源和能源的日益短缺、开发空间的缩小以及陆域环境的恶化,海洋作为人类发展新的资源空间和生命支持系统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各沿海国家和地区均把目光投向海洋,海洋产业逐渐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选择。陆海统筹的发展模式有效推动了各海洋国家和地区的海洋立体开发,开发方式由传统的单项开发向现代的综合开发转变,加强了海洋和陆地经济、生态与社会系统间的协调,促进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

20世纪70年代初,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关注海岸带综合管理,用综合的视角来管理和协调海岸带各种资源的开发利用[1]。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明确提出了“开展海洋综合管理”的建议,推动了陆海统筹思想在全球的发展[2]。在2002年5月欧盟发布的《与海岸带综合管理相关的欧洲议会和欧洲理事会建议》第八项战略措施也蕴含着“陆海统筹”的思想。韩国1998年7月出台了《海岸带管理法》,并根据该法于2000年2月公布了“国家海岸带综合管理计划”,通过法律与制度来协调陆地与海上的开发活动[3]。2007年4月20日,日本参议院通过的《海洋基本法》确立了“海洋综合管理”的原则。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战略目标,发展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战略,标志着中国发展战略从偏重陆地向陆海兼顾的“陆海统筹”转变。2013年9-10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更进一步凸显了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意义。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海考察时提出,要建设好北部湾港口,打造好向海经济。“向海经济”的提出也为陆海统筹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由此可见,陆海统筹发展已经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的必然选择和战略取向。

1 陆海统筹的研究现状

国外文献关于陆海统筹的研究以海岸带综合管理为主。Christie等(2005) 认为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种长期的、制度化的促进海岸带经济活动和政策制定的互动机制[4]。Strain等(2006)认为一体化的行政管理系统需要统筹管理陆地、海岸带和海洋[5]。Felsenstein等(2014)从自然变化与社会经济活动、利益相关者的冲突等方面研究了海岸带综合的复杂任务[6]。Kerr等(2014)以海洋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为研究对象,提出了把海洋空间规划作为陆海统筹的最新发展方向[7]。Bao等(2016)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我国江苏省16世纪至21世纪传统海岸带管理和陆地开发的变迁[8]。Baser等(2016) 以土耳其为案例,从法律、制度、合作等方面分析了陆海统筹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解决办法,提出需要建立一个综合的沿海经济带管理区[9]。

在国内学术界,海洋经济学家张海峰(2005) 连续发表3篇论文系统性阐述了“实施海陆统筹战略,树立科学的能源观”的观点,并就如何实施海陆统筹提出了几点方法问题和具有指导性的建议[10-12]。随后,叶向东等(2007)认为陆海统筹需要海陆产业联动发展与优化升级[13]。殷克东等(2008) 认为构建完善高效的产业链能够促进海陆产业合理布局,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14]。鲍捷等(2011)从地理学视角的空间层次和规模尺度转换角度提出了构建我国“十二五”期间海陆统筹战略的选择模式,提出了基于产业关联和产业融合的陆海经济子系统统筹模式[15]。曹忠祥等(2015)对我国陆海统筹发展的战略内涵、思路与对策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通过陆域产业的支撑实现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展思路[16]。李靖宇等(2016) 提出了在“十三五”时期,将陆海统筹上升为国家大战略,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共同形成三位一体的国家战略体系的构想,同时也提出了统筹陆海两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思路[17]。除了从国家层面对陆海统筹进行总体分析之外,很多学者也针对各地区的陆海统筹发展进行了研究,比如宋军继(2011)、郑贵斌(2011) 研究了山东省基于陆海产业联动的陆海统筹发展对策[18-19],刘吉双等(2016)提出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要依托港口和沿海产业园区打造海洋产业集群,从而优化江苏省陆海统筹的发展路径[20],叶向东(2016)研究了陆海统筹对福州现代海洋服务业发展的作用[21]。

综上所述,目前学术界不仅从多学科视角对陆海统筹的概念内涵、战略意义和运行机制等学理问题和战略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且在具体对策方面也提出了通过陆域产业支撑和带动海域产业优化升级的陆海产业联动发展思路,为陆海统筹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广阔的学术视野。

陆海统筹对于海洋经济发展的作用最终还是要落实在产业发展上。海洋能够为陆域产业发展提供资源,海洋资源所生产的产品又必须通过陆域市场实现价值增值。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具有明显的经济技术前后向关联性。要实现陆海统筹,必须把海域的生产环节与陆域的生产环节连接起来,形成链条更长、增值更大的陆海产业链。因此,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的产业链整合成为陆海统筹的必然选择。但从上述国内外研究现状可见,关于动如何实现陆海统筹的产业联、如何整合陆海产业链推动海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研究并不多见。

2 产业链整合是实施陆海统筹的必然路径选择

2.1 陆地产业与海洋产业具有较强的产业关联性

海洋与陆地之间既因为自然界的联系存在着广泛的物质、能量交换关系和生态统一性,同时也由于人类的生产活动而存在着密切的经济、社会关联。在陆域资源压力及科技因素的驱动下,一些较为成熟的陆域产业逐步向海洋延伸,昔日难以进行的深度海洋开发成为现实,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从产业结构划分来看,陆域经济的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海洋经济领域都有着对应的产业形态,体现出了较强的关联性(表1)。

表1 部分陆域产业与海洋产业对应关系[22]

从表1可以看出,海洋产业与陆地产业之间具有很强的资源互补性、产业互动性和经济关联性,大多数的陆域产业都可以把经济活动延伸到海洋经济领域,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成对应的海洋经济活动和海洋产业形态。从经济关联性的角度看,海洋产业发展的本质是陆域经济系统与海洋资源在海洋地理环境下的组合,这种组合既包括陆域生产力及产业组织向海洋的空间延伸,也包括海洋生产要素对陆域产业的资源能量补充和经济价值回报。由此可见,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是一个整体,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相互作用的必然性。

2.2 陆域产业和海洋产业需要联动发展

由于资源互补性和经济关联性,海洋经济的发展必然要以沿海陆域为基础,海洋开发不仅需要陆域配套设施和相关产业的发展,而且海洋资源开发后的利用也必须以沿海陆域为落脚点[23],借助陆地产业实现经济价值。因此,要实现陆海统筹,最主要的是处理好陆海两个系统之间的关联性,疏通二者之间的资源交换通道,为实现二者之间的优势资源互补创造条件,这也要求海洋与陆地通过产业联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因此,海陆产业联动发展是海陆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海陆产业联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陆地产业为相关海洋产业提供技术条件与人力、物资支撑,推动海洋资源开发,或陆地产业把活动空间延伸到海域;另一方面,海洋开发的资源和初级产品需要通过陆地产业进行再生产和深加工,才能发挥其经济效应,提升产品附加值。产业链视角下的海陆统筹主要是指海陆产业之间在海陆资源、产品、中间品、信息、科技、服务、规划等方面的互补互动和关联,最终形成完整的海陆产业链条,实现区域陆海经济的共同发展。

3 陆海产业的产业链整合路径研究

3.1 产业链整合模型

产业链整合就是产业链的节点企业通过企业间互相合作,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同运作的整体。产业链整合的关键节点是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核心企业主要生产中间产品或终端产品,其他节点企业和依附于产业链、为产业链整合提供辅助配套服务的相关企业则帮助产业链打破资源约束、拓宽发展空间,成为产业链整合的有效补充(图1)。在这个过程中,连接不同节点企业的纽带就是各种生产要素,包括资源、资本、知识等,它们是产业链整合的客体。以资源禀赋为基础,通过资本、知识的内在联系,产业链通过纵向整合将节点企业由点连成线,实现产业链的纵向深度拓展,通过横向整合,将产业链由线延展成面,实现了产业链横向宽度的拓展,纵向整合与横向整合的交错进行将产业链编织成网,扩大了产业链的广度,从而形成了产业链之间相互交错的复杂结构和状况[24]。在产业链整合过程中,市场和政府行为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图1 产业链整合模型

3.2 陆海产业链的整合模式

高效运行的产业链本质上是一个包含了纵向、横向的网络型组织。要提高产业链运行效率和竞争力,需要在产业链纵向、横向维度上进行整合。

3.2.1 基于产品整合的陆海产业链线性拓展

产业链的纵向拓展主要是在资源流动主渠道上把具有产业前后向关联的核心企业或分散的产业链片段链通过中间产品接起来成为一个供应链战略联盟,增加生产的迂回程度,延长产业链,提升产业链的资源加工深度和价值增值。比如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水产品加工以及产品销售等环节分别属于海洋第一、陆地第二、陆地第三产业。在陆海分割的情况下,海洋产业链的环节一般是“海洋捕捞和养殖—水产品销售”,产品只有原始初级形态一种,而陆地产业链环节一般是“市场购买原材料—加工—销售”,产品经过了物理形态的改变,表现出了多种中间产品形态。在海洋和陆地产业链分散化运行的情况下,海洋产业链和陆地产业链都相对较短,尤其是海洋产业链的迂回环节更少,每个环节的资源和产品都要通过市场交易途径来获取或实现,在交易费用的制约下,效率和价值实现必然受到损失,阻碍了产业链价值的提升。如果在陆海统筹的框架内,通过这些环节的经济技术关联性,以港口为纽带,把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地第二、第三产业连接起来,使得海洋资源能够“上岸”寻求资源的进一步利用,既可以发展“海水养殖—海洋水产品深加工—食品销售”产业链,也可以发展“海洋捕捞—生物医药提取—医药加工—药品销售”产业链,使产业链主渠道由间断变为连续,有效地提高产业资源利用效率,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提升产业链价值(图2)。

在产业链线性拓展中,中间产品生产是产业链整合的载体,技术是整合的驱动要素。海水养殖和海洋捕捞之所以能与陆地的水产品加工及生物医药产业链整合,是因为海洋渔业与陆地加工业的整合是优势互补的需要。海洋水产品营养价值高、味鲜肉美,具有极高的食用价值,但海洋水产品又容易腐败变质,不易长期保存。而渔业加工业则能通过冷藏、脱水、真空处理等技术方法使得水产品能够满足长期保存、长途运输的要求。新技术的应用是把海域产业和陆域产业链接起来的动力所在,而资本在整合过程中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是不同节点的企业通过长期契约、收购、合并等方式形成完整产业链的纽带。

图2 海洋第一产业与陆域产业纵向整合图

3.2.2 基于价值整合的陆海产业链网络化拓展

围绕中间产品的生产,每个节点企业都有很多相关的配套企业,为中间产品的生产服务,这些企业之间的关系主要体现为横向关系。纵向关系和横向关系共同构成了产业链的价值创造环节。产业链的竞争力来源于创造顾客价值的能力。因此,必须通过价值整合把产业链上分散的纵向和横向的价值创造环节连接起来,才能协调整个产业链的运行,最有效率地创造顾客价值,最大化产业链利润。通过价值整合,产业链就形成了一个价值网络,在产业链网络上,企业之间的协作不仅是产品生产的协作、产品生产效率的提高,更是价值创造的协作、产业价值链的整合。

陆域产业和海洋产业也可以通过连接陆海的平台化纽带(比如港口)进行价值整合,形成网络化的拓展陆海产业链,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临港产业集聚区是以港口为平台,集聚人、财、物等各种生产要素,可以实现运输、初加工、深加工、销售、市场服务等一体化生产的产业价值网络(图3),有利于加强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链节点企业之间的横向关联和纵向关联,通过价值创造环节的无缝衔接,促进海洋资源就近进行陆域生产和产业附加值提升,通过集聚经济效应实现更大的价值创造之后再进入市场。在临港海洋产业链整合中,表面上是海洋资源的运输、加工、销售等生产活动的衔接更有效率,其本质是海洋产业链的价值整合。在这个过程中,生产要素在各环节之间自由顺畅的迁移是推动海洋产业价值网络形成的重要因素,而这又依赖完善港口、配套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并提升产业链网络的服务能力,从而降低要素流动的运输成本和交易成本。在基于产品整合的线性拓展模式中,港口仅仅起到连接陆海产业的纽带作用,是产业链中的一个节点和生产要素流动的通道,价值增值有限,而在基于价值整合的网络化拓展模式中,港口是生产要素的集聚平台和产业资源的生产空间,能够实现更大的价值增值。

图3 以临港产业区为核心的网络化整合

3.2.3 基于知识整合的陆海产业链协同

从产业链的主体分工和组织结构来看,产业链各个组成环节是具有不同知识(技术)特征和功能价值的生产模块,它们是单独的生产子系统,可以独立发展。在各生产模块单独运行的情况下,知识分工会带来协调成本的增加,而且知识通常具有正外部性,会导致知识供给不足,因此为了实现产业链的产品整合和价值创造,由知识分工而产生的产业链各环节必须进行协作。产业链价值整合的背后是知识的整合[25]。产业链在为顾客创造价值过程中,必须共享顾客需求、产品价格、成本、库存、物流配送等实时信息,以便于不同环节的企业能够协同行动,这里既包括价格、流程等显性知识,也包括个性化需求、市场预测等隐性知识。通过产业链的知识整合可以提高产业链网络节点的协同程度和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价值创造,从而获得产业链网络的递增报酬。

产业链整合的内在本质联系都是知识的流动和共享,技术的关联是知识共享的外在表现。从当前国内外发展形势来看,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经济发展必须以海洋科技为主导,陆海统筹越来越依赖高科技成果。基于知识整合的滨海旅游产业链(图4),可以使游客在出发前就把需求信息通过信息平台或者直接传递到旅行社,旅游服务机构就会根据游客需求信息为游客做出安排,包括提供路线图、确认出行方式、预订交通工具、预订酒店和餐饮、约定其他景点和娱乐项目等,借助信息平台的帮助,整条产业链可以共享游客的个性化需求信息,为旅游提供各环节无缝对接的便捷旅游服务,避免游客在旅游过程出现时间延误和“长鞭效应”的系统偏差。同时游客也能随时获取各方面的旅游信息,灵活安排或调整自己的旅游计划,享受信息通畅的个性化服务。

图4 滨海旅游产业链的知识(信息)整合

4 研究结论与建议

海洋产业与陆域产业之间既有依赖于投入产出关系的纵向关联,也有依赖于要素共存共有的横向关联,把纵向和横向关联的海洋产业和陆域产业连接成一个完整的战略联盟,就形成陆海交汇的整合型产业链,有利于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创造空间。从产业链内部结构及其运行来看,陆海产业链整合模式分为三种:产品整合、价值整合和知识整合。基于产品整合的陆海产业链线性拓展主要依赖于中间产品的技术关联,技术的应用是主导因素;基于价值整合的陆海产业链网络化拓展主要依赖于主导企业协调下的价值创造节点的连接,要素的流动是驱动因素;基于知识整合的陆海产业链协同主要依赖于知识平台,互联网信息化平台是驱动因素。

因此,为了促进陆海产业链整合,一是建立一批以海洋工程装备、海水综合利用、海洋微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生物医药等海洋产业关键技术为支撑的海洋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和海洋科技的产学研平台,促进海洋科技的成果转化,以多学科融合和高新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推动陆海产业链整合;二是加快陆海连接的港口、交通、供电、供水、通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充分保障陆海两大生产系统间的要素流动,降低交易成本;三是借助“互联网+”平台和大数据、云计算等前沿技术,建立有利于知识共享和信息流动的技术支撑平台,促进不同陆海产业链环节的协同,减少系统偏差;四是设立海洋产业投资基金,为陆海产业链整合提供融资渠道,以资本为纽带,推动陆海产业链整合;五是通过举办海洋产业博览会、海洋科技论坛等搭建海洋生产企业和陆地生产企业的合作交流对话平台,促进海洋和陆地两大生产系统的知识流动和知识共享;六是加强跨部门、跨区的陆海统筹综合管理,统筹考虑政治权利、经济利益、生态保护、军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尽力排除产业发展的非经济因素干扰,为陆海产业链的高效整合创造稳定的外部环境。

猜你喜欢

陆域陆海陆地
陆地探测一号01组卫星
陆海之纵
与你晨昏四季
陆海新通道铁海联运班列今年开行破1000班
陆地开来“宙斯盾”
陆域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的勘探技术方法研究
码头后方陆域软基处理施工要点探析
沿海地区陆域与海洋产业结构的协同演进趋势及空间差异研究*
一种奇巧的测角法
治病强身的百字经:《陆地仙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