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利用的经验、问题与对策

2019-12-19鲁小波陈晓颖

海洋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经济带辽宁资源

鲁小波,陈晓颖

(渤海大学 管理学院,辽宁 锦州 121013)

1 地脉文化是旅游资源的基础

陈传康等(1996)、陈南江(1998) 最早提出“文脉”的概念及其应用意义[1-2]。赵飞羽等(2002) 认为,地脉是一个地域 (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文脉是指一个地域 (国家、城市、景区) 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3]。一句话概括,地脉与文脉即当地的地域独特性,也称地格[4-7]。地脉与文脉相伴而生、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也有学者提出了史脉的观点。其实史脉也是文脉的一部分,所以根据学者们的研究可将地区的地脉和文脉综合为地脉文化,概括一个地方的综合旅游资源、环境与基础,具体地脉文化的内容参见表1。

2 地区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基础对应关系

一个地区的旅游产品体系应该像一棵茁壮生长的大树一样,要扎根于地区优越的地脉、灿烂悠久的文脉(营养)基础之上,由此形成地区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粗壮的树干),而大树的枝叶才是地区旅游产品,它是人们欣赏、观看、体验的对象。地区的旅游资源(树干)或隐或现,不一定完全呈现给游客,而地区的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则完全隐藏地下,虽然看不见,但它是地区旅游发展的坚实基础,必须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发展中依靠和挖掘,否则就会出现根基不稳、脱离地区特色的别扭旅游产品发展情况。

表1 地脉文化组成要素

从地区旅游产品发展与地区旅游资源及其地脉文化的关系,可将其分为旅游产品扎根于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和旅游产品脱离旅游资源基础两种类型,具体模式见图1、图2。

图1 旅游产品扎根于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在旅游产品扎根于地区旅游资源基础的模式中包括2种具体模式:第一种为根基稳固型,该模式下的旅游产品都是充分挖掘地区旅游资源特色和地脉文化内涵的旅游项目;第二种为主次分明型模式,该模式下的旅游产品体系以突出本地地脉文化特色为主体和核心,打造包括一部分创新或者其他内容的旅游产品作为主体的辅助和配套。

图2 旅游产品脱离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发展模式

在旅游产品脱离地区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的模式中具体包括2种模式:第一种为左顾右盼型,该模式下旅游产品的发展总是模仿其他地区的旅游产品,而从根本上丢弃了本地的旅游资源基础和地脉文化内涵;第二种模式为横生枝节型,该模式中虽然有挖掘本地旅游资源基础的旅游产品,但在总体旅游产品体系中,更多的或者主要旅游产品都为从外地复制来的“舶来品”。

综上所述,地区旅游产品的发展一定要根植于地区的旅游资源基础,一定要充分挖掘当地的地脉文化基础,这样的发展才符合当地实际,具有深厚的地脉文化“土壤”,具有很强的特色性和垄断性,能够很好地展现地区环境特点和地域文化,既发展了地区经济,又传播了地区文化,还增加了游客的知识水平。而一旦走向脱离地区旅游资源基础的旅游产品发展模式,唯一的收获可能仅剩“经济”了,而且这种脱离地区地脉文化根基的旅游产品,容易被复制和模仿,很快会“遍地开花”、“泛滥成灾”,最后导致快速消亡,它的生命力不会长久。因此,一定要走扎根于地区地脉文化的旅游产品发展之路。

3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与资源基础总体对比分析

3.1 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分析

地脉文化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底蕴和根基,而一个地区的地脉文化又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基础两大方面,辽宁沿海经济带6市的地脉文化可以从地质地貌、气候气象、生物、水体、区位、遗迹和古建筑、历史文化、宗教文化、社会文化及社会发展10个方面开展分析。(1)对于大连市的地脉文化可以用八句话概括:黄渤三环冬暖夏不闷,基岩海岸海蚀亮风景,海岛棋布海鲜水产丰,近代城市日俄来殖民,宜居宜游会展和文明,蓬勃发展活力很惊人,庄河山水瓦房店轴承,长海神秘普兰莲花城。如果用更加简练的字来总结大连市的核心地脉文化可以用“海、宜、港、殖、岛、现、会、城”八个字吸纳。(2) 对于丹东市的地脉文化可以用八句话概括:辽东山地森林雨水丰,河流密布数鸭绿江盛,满族故里朝鲜族有名,虎山长城最大边境城,抗美援朝馆天下闻名,宽甸满族久居山林中,凤城凤凰山大梨树名,东港大鹿岛大孤山还行。用更加精练的语言概括可表达为“青山、密林、鸭绿江、海洋、抗美援朝、边境城、满族、朝鲜族”八个词。(3)锦州的地脉文化用八句话概括为:闾山脚下大小凌河盘,山地平原延伸到海边,辽代遗迹遍布各市县,辽沈战役硝烟已散尽,凌海萧军的记忆犹新,北镇镇山祈福很著名,黑山阻击战把枪声鸣,义县奉国寺契丹遗风。用更加精练的语言可以将锦州的地脉文化概括为“神奇山海石,悠幽辽之州,闾山威镇北,红色天下名”。(4) 营口的地脉文化用八句话概括为:大辽河水乡地势平坦,清代西炮台百年老街,农业发达的近代良港,金牛山下千年古石棚,大石桥镁矿天下闻名,盖州的水果远销各地,老边饺子是辽宁一绝,鲅鱼圈发展日新月异。更加简练地概括营口的地脉文化为“港口、近代、辽河、海洋、温泉、美食、休闲、农业”。(5)盘锦市的地脉文化可以概括为:辽河万年冲击大平原,芦苇鹤翔美丽红海滩,石油开采盘锦收入丰,稻田河蟹生态农业兴,盘山无山农业和休闲,大洼养殖种植靠海边,兴隆台市中心美丽城,双台子芦苇石油矿盐。用更加简练的词语概括盘锦的地脉文化为“辽河、湿地、芦苇、红海滩,海洋、稻田、河蟹、石油城”。(6)葫芦岛的地脉文化可以概括为:葫芦岛依山傍海关外要冲,山地屏障西北向东南倾斜,辽西走廊沿海狭窄平原延伸,关内外交通节点兵家必争,年轻的泳装产业天下闻名,兴城古城海滨觉华岛更名,建昌县山地起伏生态很行,绥中碣石东戴河九门长城。用更加精炼的词语概括葫芦岛的地脉文化为“山、海、泉、岛、城”。

3.2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基础(地脉文化) 概括

辽宁沿海经济带位于我国东北地区,毗邻渤海和黄海,包括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及葫芦岛6个沿海城市所辖行政区域,陆域面积5.65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 920公里,海域面积约6.8万平方公里。各地的地脉文化和旅游资源在前文已经进行了深入全面分析。综合来看,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一个整体其旅游发展的地脉文化基础包括“海”(海滨、海洋、海岛、海鲜)“滩”(滩、湿地、红海滩、芦苇、鸟类)“宜”(冬暖夏凉宜人气候)“河”(鸭绿江、辽河、大辽河、大凌河、小凌河等) “港”“城”“工”“农”“山”“史”(历史遗迹、历史文化、重大历史事件等)。

3.3 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旅游产品

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内6市核心旅游产品已在前文进行了深入的分析,表2中将各地核心旅游产品的规模、特色以及所反映的地脉文化内涵进行整理,以此来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旅游产品地脉文化分析的基础。

表2 辽宁沿海经济带核心旅游产品地脉文化内涵分析

从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市核心旅游产品的开发中可以总结出,在旅游产品开发过程中,各市的地脉文化资源仅是部分得到开发和利用,未能充分全面挖掘地脉文化价值。而通过前文的整理和梳理,可以看出在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海”“滩”“宜”“河”“港”“城”“工”“农”“山”“史”十大地脉文化要点中,5A和4A级核心旅游景区中仅仅充分利用了“海、城、史、山、滩”五大地脉文化,“宜、河、港、工、农”五大要素有待深入挖掘和利用。通俗来说未来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的建设应该将重心放在“宜居宜游”气候与环境资源的旅游,河流、湖泊、水库等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港口资源的旅游开发,旅游业与工业、农业的融合发展方面。

3.4 综合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产品核心

杨振之(2012) 在《旅游项目策划》一书提出了:对于某一旅游目的地来说,它所拥有的旅游资源特色和所要针对的细分市场往往不是单一的,这就决定了其旅游产品的多样性。这些立足于不同旅游资源特质、面向不同客源群体的特色旅游产品构成了特色旅游产品库。在旅游特色产品库中旅游产品包括品牌产品、重要产品和配套产品[8]。根据旅游特色产品库分类法,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包括品牌产品5个、重要产品6个和配套产品5个类。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招牌旅游产品或者说拳头产品分别是海洋旅游、自然观光、遗迹旅游、温泉旅游和节庆旅游。这些是在全国叫得响的产品,也是吸引游客的亮点(见表3)。

度假旅游、宗教旅游、乡村旅游、体育旅游、美食旅游和博物展览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点旅游产品,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是对品牌产品的有益补充。配套旅游产品包括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农业旅游、会展旅游和生态旅游,虽然丰富了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产品体系,但影响力有限,客源市场范围小,经济效益弱,社会带动作用不强,很多内容有待深入挖掘和展现。

3.5 对比分析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旅游产品与旅游资源基础

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地脉文化基础为“海”“滩”“宜”“河”“港”“城”“工”“农”“山”“史”十大方面。从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现状来看,围绕“海”“城”“山”的旅游产品是各地发展重点,也是十大地脉文化中利用最好的方面。“滩”“农”“史”是正在发展,在新业态和产业融合中逐步发展的内容,“宜”(宜人气候、度假资源)是表面发展丰富,实际潜力巨大的内容。“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港口)“工”(工业旅游)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表3 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特色分类库分析

4 辽宁沿海经济带挖掘地脉文化的旅游产品建设经验、问题与对策

4.1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利用经验

4.1.1 旅游产品立足于本地地脉文化优势

辽宁沿海经济带范围内6市的自然环境、历史演化、社会文化差异显著,形成了各地独具特色的地脉文化基础,在旅游发展过程中各地的旅游产品都很好地利用和挖掘了地脉文化。大连市会展旅游、博物展览、海洋主题公园、都市旅游十分突出。丹东市青山、密林资源基础优越,绝大多数景区都以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吸引游客。锦州市的宗教旅游闻名天下。营口市的温泉旅游蓬勃发展。盘锦市的红海滩成为地区旅游业的金字招牌。葫芦岛市的兴城古城、九门口长城、东戴河、兴城海滨、龙湾海滨等构成了古城与海滨交相呼应的两大亮点。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充分发挥了各自的地脉文化基础,打造了独具特色的旅游产品体系。

4.1.2 海陆联动丰富旅游产品

辽宁沿海经济带拥有2 920公里海岸线和6.8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还有星罗棋布的海岛和数量众多的海滩,滨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年来,辽宁沿海经济带大力发展滨海旅游,海滨浴场、海岛观光、滨海度假,成为辽宁省旅游业的一面旗帜。在沿海6市都有广阔的内陆腹地和丰富的陆地旅游资源,且与沿海旅游交相辉映、联动发展。如葫芦岛市除了滨海海滩、海岛,还有龙潭大峡谷、白狼山、九门口长城、兴城古城等陆地旅游资源;锦州除了滨海的白沙湾、笔架山、世博园、东方华地城,还有医巫闾山、北镇庙、奉国寺、万佛堂等陆地旅游资源;盘锦除了滨海湿地,还有都市、稻田等旅游产品;营口除了月亮湾、鲅鱼圈,还有金牛山、望儿山、温泉等陆地旅游资源;大连除了海滨、海岛、海洋主题公园,还有冰峪沟、天门山等陆地旅游资源;丹东主要的旅游产品以山林为核心,包括天华山、天桥沟、青山沟、花脖山、凤凰山等。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海洋旅游与陆地旅游联动发展内容更加丰富,吸引力更加强大。

4.1.3“旅游+”和“+旅游”的产业融合趋势明显

随着时代的发展,行业间的融合发展逐步深入,当前旅游业发展中“旅游+”和“+旅游”已经成为当前的趋势。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发展中,在充分结合当地地脉文化的基础上,“旅游+”和“+旅游”的趋势也日益显现。如“旅游+地产”“旅游+养老”“旅游+影视”“旅游+文化”“旅游+民俗”“旅游+疗养”“旅游+生态”等。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旅游”提供了强大的政策背景,这也是国外很多地方实现乡村复兴的最佳选择之一。另外,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的过程中,还要重视“工业+旅游”的积极作用和社会效益。综合来看,“旅游+”和“+旅游”的产业融合趋势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已经势不可挡。

4.1.4 旅游节庆活动展现地脉文化

节庆旅游已经成为一个地区旅游宣传的重要平台,也是一个地区增加旅游收益的重要推手。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的特色节庆活动不仅扩大了旅游知名度,增加了旅游收入,更能充分展示各地的地脉文化基础。如大连的服装节、赏槐节,丹东的鸭绿江口湿地国际观鸟节、河口桃花节、青山沟满族风情月、天桥沟枫叶节,锦州市的医巫闾山梨花节、青岩寺宗教节庆,营口的望儿山母亲节、海滨温泉旅游节,盘锦的国际湿地旅游节,葫芦岛的兴城海会等都是基于地脉文化基础之上,充分展现了各地地脉文化的底蕴与内涵,具有地方性、独特性和垄断性特征。

4.1.5 地方美食吸引游客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的美食已经成为旅游体验活动的重要内容,也在另外一方面充分展示了各地的地脉文化。大连的苹果、樱桃、鲍鱼、海参、春饼以及焖子是游客必尝的美食;丹东的朝鲜美食、满族美食以及山野菜、炒碴子独具特色;锦州的烧烤闻名全国;营口的老边饺子已成为老字号;盘锦的大米、河蟹成为地理标志;葫芦岛的辽西杂粮、兴城海鲜、虹螺岘干豆腐美名远扬。旅游产品体系中地方特色美食不能少,应该继续深入挖掘,吸引更多游客。

4.2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

4.2.1 地脉文化未能充分挖掘

在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建设中,虽然大多数都基于本地的地脉文化,但是从前文的分析中已经发现还有一部分重要的地脉文化没有被重视和开发,如大连的港口、丹东的“边境城”、锦州的“辽文化”和“化石”、营口的“港口”“近代”“辽河”、盘锦的“石油城”和葫芦岛的“山”“泉”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的“河”(河流、湖泊、水库) “港”(港口) “工”(工业旅游) 是被忽视或者发展滞后的地脉文化资源。

4.2.2 地脉文化的开发层次较低

旅游产品建设是一项需要不断创新、持续更新换代的工作。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虽然一部分旅游产品是扎根于地脉文化基础之上,但是由于产品开发时间较长,更新不及时,业态创新缓慢,大多数旅游产品已经处于低层次水平,竞争力弱,吸引力逐步下降。如大连的殖民遗迹只能静静地等待游客光顾、丹东的抗美援朝和锦州辽沈战役只能陈列在展览馆里,如何让气壮山河、慷慨宏伟的战争场面生动再现,让游客走进它是应该思考和尽快实现的目标。另外,还有营口的近代商埠文化、农业休闲,盘锦的湿地和稻田养蟹,葫芦岛的宁远古城、九门口长城以及辽宁沿海经济带“宜人养人宜居宜游”的绝佳人居环境如何打造为冬季避寒、夏季避暑、老人养老、病人疗病、常人养生的旅游地产和旅游、居住、度假综合产业休闲旅游带,值得好好思考。

4.2.3 辽宁沿海经济带整体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区域发展和区域旅游一体化是当前区域旅游竞争力提升的必然选择。辽宁滨海大道全长1 443公里,西起葫芦岛市,途经锦州、盘锦、营口和大连,东至丹东,连接辽宁沿海6个省辖市、7个县级市、4个县和21个市辖区,沟通大小港口25个,连接工业园区228个、旅游景点133个,建设总投资133亿元。尽管2009年辽宁滨海公路就已经建成通车,但时至今日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旅游发展仍然是各市各县“自由发展”,经济带缺乏全盘科学有效谋划,经济带内的旅游一体化遥遥无期,各市仍然处于“条块分割”“缺乏联系”“一盘散沙”的状态。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整体旅游产品体系没有形成,合理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没有规划出来,整体的协调发展效益没有体现出来。

4.2.4 “老工业基地”效应严重影响发展

东北老工业基地持续经济低迷、增长率长时间处于全国较低水平,这不是偶然现象,其中必有客观规律和深层次矛盾问题。辽宁省是全国著名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中型企业众多,受计划经济影响严重,思想封闭,观念陈旧,保留着计划经济的浓厚痕迹,导致辽宁人服从心理和依附意识较强,而独立意识、自主意识、创业意识、竞争意识、市场经济意识都相对较弱,靠资源、靠政府、靠领导、靠单位吃饭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9]。从辽宁沿海经济带来看,政府产业政策方面对旅游业重视不足,政策管理制度管得太死、条块分割现象严重,民众思想观念陈旧、“等靠要”思想严重,制约各地各单位各个群体发展旅游、打造精品旅游产品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同时,体制机制僵化,经济效益低下,分配制度不合理,个人发展空间狭小,也导致大量人才、资金流失,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建设处于资源被管死,人才大量流失,资金逐步外移的尴尬境地。

4.3 辽宁沿海经济带地脉文化旅游利用对策

4.3.1 重视本地地脉文化研究与科学开发

本年度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研究报告的主题是“旅游产品与地脉文化”对比研究,前文已经论述了扎根本地地脉文化的旅游产品才是具有地域性、垄断性、独特性的旅游产品。因此,辽宁沿海经济带各地和整个经济带的旅游产品开发都应该以本地地脉文化为根基,要在深入、全面、细致挖掘、整理、分析当地地脉文化基础上,逐步建立完整、生动、独特的旅游产品体系。所以,未来的旅游产品开发一定要重视地脉文化的研究,还要进行科学的旅游产品开发和体系构建。

4.3.2 创新引领升级更新旅游产品

旅游产品的开发应该遵循“速度为先,文化为魂,创新为王”的原则。当前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的速度落后于其他地区(广东、浙江、江苏不用说,云南、贵州、四川、河南也都好于辽宁)。从2018年旅游总收入来看,广东排名第一,前五位依次为广东(1.36万亿)、江苏(1.32万亿)、山东(1.046万亿)、四川(1.01万亿)、浙江(1.00万亿),而云南、贵州、四川、河南的旅游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29.89%、33.1%、20.3%、13.3%,高于辽宁沿海经济带的6.6%。另外,文化为魂其实就是要让旅游产品扎根于本地的地脉文化之中,这再次强调了地脉文化的重要性。创新为王是指旅游产品的开发需要不断地创新,创新是一个过程,而当前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创新发展十分缺乏,一定要让凝固的历史鲜活起来,让观光旅游休闲起来,农业、工业与旅游融合起来,“旅游+”和“+旅游”繁荣起来,从而在速度上提升发展,从地脉文化上打造品牌,从创新中更新换代。

4.3.3 协调辽宁沿海经济带全面科学发展格局

突破“条块分割”,破除行政边界的藩篱,打造协同发展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发展新格局是提升旅游竞争力,增强旅游吸引力,实现旅游带动作用,促进就业岗位增加、收入增加、环境改善、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要实现这一目标,根据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资源的分布与旅游基础格局,政府部门首先应按照“统一规划、依法开发、突出特色、合理利用、精品打造、创新项目、市场拓展、科学营销、环境保护”的原则,出台科学的《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品总体规划》。其次要让当地人民从上到下的思想观念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充分认识到旅游业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带动关联产业发展(“一业带百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吸收社会剩余劳动力、消除贫困、增加外汇收入、扩大文化交流、促进传统文化与遗产保护、促进精神及生态文明建设等一系列方面的社会经济作用与功能。另外,还有建立辽宁沿海经济带区域联动协同发展的机制体系。最后,还要基于逐步完善的创业、创新、宜居、养老、休闲等基础设施基础之上。

4.3.4 深化体制改革,不断解放思想,持续注入新鲜血液,释放活力

首先应该明确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发展,旅游产品建设,旅游经济发展是具有很大潜力和条件的,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未能充分发挥出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前文也总结了原因:管死资源-体制问题(物),流失人才(人),失去资金(财)。因此,未来要通过深化体制改革,政府回归本位(放开手,擦亮眼,合理管) 让资源得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通过政策和体制将优秀人才吸引到辽宁沿海经济带旅游产业创新创业中去(注入新鲜血液),以人才带动创新,以创新带动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是实现保障,辽宁沿海经济带从上到下一定要认识科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人才资源的重要性,旅游资源的重要性,深入发展旅游产业,带动区域协调、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经济带辽宁资源
辽宁之光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读辽宁 爱辽宁
读辽宁 爱辽宁
一样的资源,不一样的收获
辽宁舰
资源回收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