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成效分析
2019-12-19宋海瑞王超张园园王瑞
宋海瑞 王超 张园园 王瑞
抗菌药物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对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可以治愈或挽救患者的生命;不合理使用,则会贻误患者救治时机;由抗菌药物滥用带来的耐药加剧、医疗费用增加、药物毒性和过敏反应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1]。同时提高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是衡量一家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为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国家卫生行政部门自2011年先后出台的《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2-3]《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第84号令)[4]均明确指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要参与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医院感染管理办法》[5]第二章第八条,更将参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明确为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主要职责,自2016年以来,感染管理部全面履行岗位职责,管理成效明显,下面对主要做法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利用医院PASS、医院感染监测软件以及HIS系统收集并统计数据,2015年12月以前感染管理部未参与抗菌药物管理,2016年1月—2018年12月为感染管理部参与管理期间。
1.2 研究方法
对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前后抗菌药物监测指标进行比较。
1.3 管理措施
1.3.1 实施目标管理,严格量化奖惩 感染管理部结合工作实际,针对临床科室不同专业,制定符合各专业特点的抗菌药物管理目标值及《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并与各科室负责人签订抗菌药物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严格管理。感染管理部依据《抗菌药物奖惩规定》,每月对科室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达标科室,按抗菌药物使用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奖励30元、使用强度每降低1 DDDs奖励45元;未达标科室,根据情况分类处罚,其中,对当月未达标但未影响院级指标的通报批评,对当月未达标且导致院级指标未达标的,扣发科主任当月管理绩效,对连续三个月未达标的,扣发科室主任当月管理绩效,并以后每出现一次不达标即扣发一次当月管理绩效,全年未达标科室,扣发全科人员绩效。结合医院实际,感染管理部制定《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
1.3.2 建设专职队伍,强化专业管理 医院感染部始终重视梯队建设,选拔具有管理潜能、业务精湛的专业人员从事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要求上岗前须参加国家、省医院感染控制岗位培训班,取得岗位培训合格证,持证上岗。医院感染专职人员每年参加国家、省、市级规范化专业培训至少2次,鼓励本科学历专职人员在职攻读研究生,多举措激励专职人员不断学习医院感染管理知识,构建感染管理专职人员核心能力[6]。充分发挥专职人员的专业优势,加强措施监管,确保医院感染防控的有效落实,为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1.3.3 多部门协同,开展实时监控 感染管理部协同药学部利用PASS系统,从医院、临床科室和医师个人三个层面,统计抗菌药物使用率、使用强度及使用量排名等数据,每月对抗菌药物使用量排名前十位的药品品种、临床科室、医生个人进行公示,列入重点动态监控范围;对使用强度连续三个月排名第一的抗菌药物,暂停使用半年。感染管理部协同医务部制定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利用HIS信息系统,按照职称设置每位医师的抗菌药物使用权限,对抗菌药物严格实行三级管控。感染管理部协同检验科制定《细菌耐药监测方案》,通过信息化手段,建立细菌耐药预警的长效机制,每季度统计、分析细菌耐药变化,并将其编辑成册下发,每季度、半年、一年公布本院和临床科室前五位病原微生物及细菌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除了部门协同管理以外,感染专职人员利用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每月随机抽查运行、终末住院病历,审核抗菌药物使用指征、品种、疗程、剂量以及用法;同时,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使用,重点开展I类切口手术预防用药专项调查,确保《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管理细则》落实到位。
感染管理部通过协同多个部门,整合多方面资源,构建了抗菌药物管理的实时监控网络,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了有力的体系保障。
1.3.4 规范标本采集,提高送检率 感染管理部依据《临床微生物实验室血培养操作规范》[7]与《临床微生物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中国专家共识》[8],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临床检验标本规范化采集和送检手册》,医护人员人手一本便于随时查阅;制定符合病原学送检指标,每月统计送检率,纳入临床科室绩效管理,以此强化医护人员送检意识,提高送检率,促进抗菌药物精准使用。
1.3.5 全方位宣传培训,创建安全用药文化 感染管理部注重药物使用安全意识的培养,每年组织开展“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宣传周”活动,通过手机短信、微信、讲座、手册等多种途径,向群众科普使用常识;通过举办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竞赛、AMSMDT最佳案例竞赛、外请专家培训查房和开展用药指导等专业活动,向医护人员根植安全用药意识。
1.3.6 实施闭环管理,确保管理成效常态化 围绕感染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和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感染管理部实施专项督导检查,通过院长办公会、科主任例会、OA、《医院感染监测信息季报》、《药事质量简报》等多途径反馈;通过科主任约谈进行重点反馈,实行登记备案;对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的责任人集体约谈、集中反馈,点评不合理用药典型病例,给出整改建议。科室针对感染管理部反馈意见,组织讨论分析,制定整改措施提交感染管理部备案,感染管理部持续跟踪改进效果,确保抗菌药物管理的常态化。
表1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前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监测指标变化情况(例)
表2 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管理前后变化情况
表3 感染管理部参与管理前后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变化情况
表4 管理前后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变化情况
1.4 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依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9]要求进行。
1.5 统计方法
应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22.0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抗菌药物应用监测指标变化情况
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后,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由2015年的40 DDDs下降到2018年的28.3 DDDs,抗菌药物各项监测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变化情况
感染管理部自2016年起开始对围手术期预防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采取以上综合管理措施,尤其重点管控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经过2016—2018年持续三年的管理,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率、给药时机合理率、用药疗程≤24小时百分率以及给药品种合理率均呈明显好转趋势,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率变化情况
抗菌药物费用占药品总费用比率较参与管理前呈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变化情况
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自2016年管理后明显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2.5 患者平均住院日变化情况
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自2016年管理以后,平均住院日数逐渐降低,详见图1。
图1 感染管理部参与管理前后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变化情况
3 讨论
3.1 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成效显著
抗生素的滥用会产生严重的后果,包括增加医疗负担,药物不良反应,延长住院日,导致耐药性很强的“超级细菌”,甚至造成患者死亡[10]。既往有文献报道,对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使用时间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进行监测管理,利于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11-12]。本研究对医院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前后的各项监测指标进行了比较,均有显著改善,其中2016—2018年抗菌药物使用率35.53%及抗菌药物使用强度28.30 DDDs,明显低于我国2017年的36.8%及49.7 DDDs[13];同时,医院感染发病例次率与抗菌药物费用占药物总费用比率均明显下降,住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缩短,且均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医院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可以优化医疗资源,减少医疗支出,减轻患者负担,缩短平均住院日,这与国内外相关学者的研究报道的结果一致[14-16]。
3.2 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能有效发挥职能作用,具有深刻的现实必要性。据李春辉等[17]调查结果显示医院感染管理部作为主要参与抗菌药物管理的比率低于医务科和药剂科,虽然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也仅占31.33%,而参与抗菌药物管理是法律赋予医院感染管理部门的责任和义务,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必须结合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体系,通过各项监测数据显示,医院感染管理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是必不可少的。
综上所述,在医院完善的管理架构和制度的基础上,感染管理部应在医院感染控制战略实施过程中主动作为,联合多部门坚持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的落实,主动参与抗菌药物管理,充分有效发挥其职能作用,以体系化监督、常态化管理,确保安全高效合理的抗菌药物应用,保障医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