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医院“管理型服务中心”体系构建与实践
2019-12-19陈丽羚曾奕明任丽琼
陈丽羚 曾奕明 任丽琼
【关健词】管理型服务中心;职能;创新;扁平化管理体系;非医疗服务质量;患者满意度
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精神需求与维权意识日益增加,而医院软、硬件和管理尚未跟上时代的发展,医患信任缺失等引发医患矛盾,干扰了医院的正常秩序,威胁着医护人员的人身安全,也影响了其他病人的就医质量[1]。2015年1月国家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2],本院高度重视,5月成立优质服务委员会,院长任委员会主任,挂靠医院服务中心,定位为职能科室。率先提出了“管理型服务中心”概念,从“我要服务—惊喜服务—感动服务”培育与转变服务理念,服务剧本规范员工行为,达到理念与行为相统一,创新关键流程与助推信息建设相结合,以调研患者满意度为导向,进一步督导强化员工服务行为,便民措施,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现介绍如下。
1 医院服务中心体系构建
1.1 建立服务中心构架
成立职能科室医院服务中心。团队成员专业结构多元化,制定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标准、内容、流程,职责。临床、医技科室主任、护士长为科室服务质量管理员,形成医院、职能部门、科室扁平化非医疗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2 明确服务中心职责
创新拓展了其职责,有六大方面转变服务理念、规范服务行为、再造流程、信息建设、内部监督、一站式便民服务。
1.3 培训服务中心员工
根据医疗服务特点运用协同论,选派医务、护理、门诊部、临床医技科室主任、骨干组建内训师团队,送到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公司学习现代医院内训师课程,成为医院培训师。
2 医院服务中心体系实践
2.1 培育与转变服务理念
2.1.1 树立“我要服务—惊喜服务—感动服务”的服务理念,坚信“用心服务,追求满意”服务宗旨 内训师团队从2015年对全院职工进行60多场次医院的愿景目标,服务理念培训。 根据突出问题突出科室进行“精准培训整改”。从我要服务到不断创造惊喜服务,追求感动服务。惊喜感动的境界:患者对所提供的服务感到意外的惊喜,即患者认为已经做得很好了,我们做得更好,患者认为很难做到或做不到的,我们做到了,患者没有想到的,我们想到了并做好了[3-5]。人文关怀从细节入手开展系列人本医学服务,打造人文医院[4]。从小宝宝手足印的“亲情首日封”、微波炉、被褥加温、全程陪检、住院护送、关键路段设置问询员等细节,处处体现惊喜服务,温暖每一患者。感动服务是现代服务理念的推进服务,是建立在满意服务基础上的人性化互动服务,是创造超过消费者期望值并引起医患之间情感共鸣的一种创新服务,是融环境、设备、技术、服务为一体的超值服务[3,5]。
2.1.2 倡导服务理念的关键时刻 在人与人、人与流程、人与环境、人与物体互动中的15秒,是一个个形成良好印象的机会,形成关键服务圈。服务细节的改进就是服务敏感性的提高。从“人的出生前到死亡”开展和推行了一系列人文关怀的新举措,赋予了医学人文新内涵[6]。
2.1.3 新员工、护士长下病区访谈 开展新入职护士、护士长到服务中心轮岗20小时,通过多形式走访、近距离倾听患者住院期间的需求和感受, 对医护人员进行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服务,人文沟通”培训,重视诊疗过程沟通中薄弱环节、更好的服务患者。
2.2 培训与规范服务行为
医院员工来自于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家庭教育、经济状况、校园文化、价值取向、性格特征,对服务方式、行为有着不同的理解,为了让优质服务理念“落地生根”,推出服务剧本[7],规范服务行为,即在服务过程互动的关键环节应如何说、如何做, 规范培训后医护人员喊出了尊称、表达了对患者的尊重和关爱。
表1 2014—2016 年门急诊、住院手术、出院病人情况及全省二级以上188 所医院满意度项目总分及排名情况
2.3 推动关键流程再造
根据住院患者现场访谈、出院电话回访、门诊抽样调查形式,获得患者及家属的建议与意见,整理总结。新入职员工亲身体验就诊流程,从患者角度,找出不够人性化、不合理流程,每月召开相关科室现场推进会,整合再造20多个流程。建立集成医技预约检查平台、患者“一站式”退费、诊间结算等。
2.4 信息创新医疗服务建设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出了自助服务(预约、挂号、充值、结算、取药、检查、检验报告、影像胶片打印)和9种预约挂号方式,手机来院导航、智能预检分诊、医联体双向转诊、在线咨询、护工等医疗和生活服务。
2.5 开展患者随访提升服务
2.5.1 服务中心人员现场回访 率先开展患者住院3天内现场访谈,构筑良好的医患沟通渠道,其意义在于一表达了医院对患者的尊重、关心。二为患者提供住院期间的不适、疑问、不满意倾诉、发泄的平台。三现场出现的能解决的问题即时化解。四医护员工换位思考,发现感知服务的缺陷,同时也是培训员工服务理念、服务技能的新模式。
2.5.2 运用PDCA管理工具 对门诊、住院病人现场访谈、出院电话回访、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形式征求患者与社会对医院服务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分别按“科室层面立即整改、职能部门协调处理、医院领导统筹解决”等三个级别反馈(公开通报、诫勉约谈、绩效奖惩),每月召开相关临床、医技、职能科室协调会,限时整改。将满意度测评结果与评先、评优、晋职、晋级以及绩效工资挂钩。
2.6 建立便民一站式服务
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着统一制服,服务台打破传统观念,隔着一层玻璃墻,采用开放式、零距离无缝隙的沟通交流平台,尊重患者的人格、意愿、宗教信仰,与患者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最大程度的满足患者。 整合非医疗性服务项目等为“一个窗口受理,一站式服务”。
2.7 管理型服务中心获得社会效益
在2016年福建省卫生计生委第三方患者满意度调查188所综合性医院综合得分85.22分,排名86位,较2014年的75.90分,161名,提升9.32分,排名前进75名,同年福建省卫生计生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考核本院为92.9分,全省排名第四名。医院诊疗量逐年增加,门急诊就诊人数,从2014年的1 228 596人次增加到2016年的1 417 025人次。见表1。
3 总结
3.1 管理型服务中心定位职能科室、工作模式的重要意义
受传统的观念影响:人们心目中的医院并不是服务部门,医院的大部分员工也总是这么认为的。实事上随着公立与私立医院并举的医疗市场的转变、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进步、群众的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医院已转变为服务部门,而医护人员的观念却跟不上时代的变迁,仍停留在“求医问药”即患者生病必须求医护人员,医护人员理念是等患者来求你的。 管理型服务中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创新性设置集束式“管理型服务中心”为职能科室,统一授权管理服务,创新工作模式、重视部门协调,实现“机构更简、关系更顺、素质更强、效率更高”四个突破。
3.2 管理型服务中心创新拓展了其职责
目前,大部分医院的服务中心归属在门诊部,主要提供的是便民服务[8],而我院创新拓展了其六大职责,改变认知”人文关怀不能仅是一个口号”[9],医护人员一言一行表达的是人性的本能,是唤醒人类深处的人性温暖,是人文关怀的良好体现,信息化建设助力流程再造[10-12],由各职能部门充分应用“头脑风暴”方法,从患者的就诊、住院角度着想,打通关键环节,做到“一部手机走医院”“一趟不用跑”“零等待”,全程无缝隙暖心服务,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助力医院形象改变。
3.3 提出了医院服务宗旨“用心服务,追求满意”
从培育与转变服务理念,改变全院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我要服务—惊喜服务—感动服务“的理念,达成了回归人本医学,建设人文医院做有温度的医务人员,践行了“博大精深 仁心惠世”的院训。
3.4 重视服务互动的“关键时刻”
从“患者就诊—护士咨询—收费—自助服务—医生—药房—检查检验—住院—后勤—保洁—出院”,都是关键的15秒,形成关键的服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