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州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发展与保护
2019-12-19张婧
张婧
(沧州市运河区文化和旅游局,河北 沧州 061001)
一、沧州武术文化遗产形成历史
沧州的武术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国传统武术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沧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其独特的位置为武术文化的形成创造了天然的地理优势,其位于京津、山东的中间地带,东面临海,是南北交通必经的重要枢纽,也是军家必争的要塞之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沧州就有了“武建泱泱”的称号。沧州武术文化的产生不仅有着得天独厚的天然条件,也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
(一)气候地理因素
沧州地处三岔河口,也就是所谓的“九河下梢”,土地十分的贫瘠,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旱灾、洪水、虫灾的出现,导致沧州的许多百姓食不果腹。尤其是重灾年度,百姓流离失所,乞讨求生,甚至卖子女以换取食物的惨剧屡屡发生,人们不惜冒着被官府通缉的危险而偷偷贩卖私盐,但也难以维持生计,因此百姓开始通过学习武术来反抗压迫与剥削。正如《沧州志》中所云:“沧邑俗劲武尚气力......以捍卫乡间”。
(二)社会政治背景
沧州历来属于军事要塞,常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总是战事频发,导致百姓不得不学习武术以求自保,因此形成了习武的风气。但是民间尚武于官家而言并非好事,因此受到了残酷的镇压,在《汉书》对“靖难之役”的记载中,就描述了沧州百姓被统治者残酷屠戮的事件。这些残酷的镇压反而更加激起了沧州百姓习武的决心,因此,沧州形成了浓厚的习武氛围。
二、沧州武术文化遗产发展现状
(一)沧州武术文化遗产的蓬勃发展
沧州武术文化形成之后,明清时期在民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民国时期发展到了鼎盛阶段。可以说沧州武术文化具有了源源不断的生命力,在建国之后,沧州武术文化的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在1958年沧州武术的重要代表王子平成为了中国武术协会的副主席,并在之后附缅甸访问演出,赢得了极高的评价;沧州武术文化也被引入了影视作品中,得到了广泛的传播;沧州也在1985年成为了公认的“武术之乡”,成为了武术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地。不仅如此,1989年确立的沧州武术节以及随后出版的《沧州武术志》,都标志着沧州武术文化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
(二)沧州武术文化遗产的传承任重道远
然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益充实起来的同时,也对以沧州武术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遗产产生了挑战。西方文化的强势袭来,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占据了沧州武术文化的生存空间,西化的文化娱乐活动逐渐走进了年轻一代的生活中,沧州武术文化的传承者也在逐年减少。再加上武术文化的传承必须经过口传身教,因此随着一些武学大师的离世,其文化特性也在逐渐地流失。
三、沧州武术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对策
沧州武术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蕴含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气质,同时也是保持传统文化延续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在全球化发展的趋势下,沧州武术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失去了延续的生命力,人们对武术文化的认知与了解也在减少。因此,对其的保护与开发已然成为了一项迫在眉睫的紧迫任务。因此,笔者主要提出以下几点对策:
(一)与时俱进,弘扬武术进取精神
沧州传统武术文化向来追求的是强大的爆发力以及实战效果,但是随着竞技武术的发展,其技击功能逐渐淡化,因此也逐渐丧失了对武术学习者的兴趣和吸引力。因此,要想使沧州武术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潮流中永葆活力,就要与时俱进,弘扬武术文化中符合时代精神的进取精神,其中勇于拼搏、顽强奋斗地精神内质,不仅能够激励习武者拼搏进取,而且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
(二)着眼武术文化,突出文化特色
在文化角度上,沧州武术文化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而生长起来的,其中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因此,我们应当深入挖掘沧州武术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将沧州武术提升至文化的高度上,从而将其特有的文化特色突出表现出来,在吸取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强化沧州武术文化的文化特质,建立起强势的武术文化品牌,才能开创出具有独特优势的沧州武术文化,在历史的洪流中源远流长。
(三)大力弘扬,唤起民众兴趣
沧州武术文化的产生源于民间,其之所以能够传承至今,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与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在现代社会,西方竞技文化的传入,导致人们对于传统武术文化的兴趣与日俱减,一定程度上也是造成沧州武术文化所面临的发展困境的根本原因。因此,现在在广大群众间大力弘扬传统武术文化,重新唤起民众对沧州武术文化的兴趣,从而有效缓解习武者流失的问题是十分必要的。无论是通过展开武术活动、民间表演,还是以法律宣传的形式,都能够有效提升民众对于武术文化的认知以及兴趣。
四、结语
沧州武术文化作为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可以说,沧州九河下梢的独特气候地理条件以及常年战事频发的特定社会状况共同促成了武术文化的蓬勃发展,但是在现代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沧州传统的武术文化发展逐渐势微,因此唤起其生命力与活力迫在眉睫。我们只有与时俱进,抓住武术文化的精神特质,大力弘扬武术文化精神,唤起沧州武术文化得以延续的广大群众根基,才能使之焕发出无限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