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保险密度看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2019-12-19过亦沛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保险行业保险业密度

过亦沛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100029)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保险作为分摊意外事故损失的财务安排,既是用来规划人生财务的一种工具,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风险管理的基本手段,保险行业是世界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的支柱之一。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整体下行压力巨大的背景下,我国保险行业却呈现了快速的发展,以2016 年为例,全国原保费收入3.10万亿元,保费增速为27.49%(同年 GDP 的增速为 6.70%),保险赔付支出过万亿元,同比增长 21.20%。

可以发现,我国保费收入呈稳定增长的态势,然而我国保险密度(统计区域内常住人口的人均保费数额)却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与我国高速发展的国民经济不相称。同时,我国保险密度呈现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以2015年为例,上海市的保险密度是江西省的5.3倍,区域间的差距非常明显。保险密度不仅能够反映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水平,也反映了当地居民保险意识的强弱和地区经济发展的状况,因此在我国国民经济飞速发展、保险行业进军资本市场之际,对我国各地区保险密度的影响因素的探究对保险公司的风险分析、地区保险业务的发展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影响因素分析

经过我们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基于STATA软件的计量分析,我们认为我国各地区保险密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

从保险经济学理论和保险发展历史来看,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活动范围扩张时,社会交易频繁,各种风险也随之增加,经济活动主体的保险需求也就会随之上升。

同时,当今保险本身除了风险转移的功能外,也是投资、理财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一个地区而言,有了较为丰富的资金基础,才会有更大比例的资金流入保险市场,提高地区保险密度。经济的繁荣会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投资选择,也会为保险行业的发展奠定资金基础。此外,长期繁荣的经济,能够形成较为成熟的保险市场体系和完善的保险监管制度,为保险行业的从业者、投资者消除后顾之忧。例如我国的香港地区,在繁荣的经济和历史、地域等多方面因素影响下,2017年总保险密度高达8313美元,世间排名第二,而同年中国的保险密度仅为384美元居世界四十六名。

(二)国家法规与政策导向

研究显示,我国各地区保险密度差异显著,尤其突出反映在东、中、西三个地区保险密度的阶梯形分布。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金融、保险行业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受地方性法规的影响较大。例如东部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程度较高,吸引了大量国外保险公司的入驻,带来大量较成熟的保险产品和服务;而对贫困地区的政策扶持和补助对提高保险覆盖率也起到一定作用;此外还有社会保险的覆盖和落实程度也对各个地区的保险密度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此外,保险需求会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就地区而言,发展历史悠久、政治趋势稳定的传统经济地区会吸引更多的长期保险投资,而新区、特区等的保险行业则会吸引较多风险偏好型投资者的进入。就市场而言,每一次的政策动向、法规修改乃至科技进步都在大量投资者中形成反响。例如2018年我国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为银保监会,就是深入我国银行业和保险业合作的一个契机,对保险密度增长、保险行业发展既是机会,也会是挑战。

(三)地区教育水平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国家,长期的风俗习惯、伦理道德对保险业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由于保险行业从业人员的良莠不齐,早期的一些恶意营销和违规经营造成了许多对保险行业的负面报道对保险业的发展造成阻力,同时人们的封建思想对保险业发展造成的阻碍也不容忽视。

我国的教育的发展,尤其是高等教育的普及,一方面能够提高保险业从业人员的文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因为从业人员违规而造成的负面新闻;另一方面,教育有助于居民开阔眼界,提高知识水平。有利于人们增强辨别负面消息的能力,摆脱封建传统思想的束缚,同时提高个人的风险管理意识和保险意识,做出更理性的投资选择。对金融行业认识的深入,也会让更多人选择将资产从传统的储蓄模式投入到保险的市场中,对地区保险密度增长有正效应。

(四)人口结构

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中国保险市场发展的潜力是十分巨大的。人口增长、老龄化趋势以及家庭结构小型化都将进一步刺激保险需求。例如老龄化现象逐渐严重,社会人口结构中老龄人口的比例增长增加了养老压力,会促使人们对养老保险的需求和投资,保险公司推出以购买长期保险的金额和时限换取预约豪华养老院资格等新营销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会促进寿险、长期健康险的发展。但老龄人口的增长也对社会生产造成压力,对整个社会经济造成负面影响,以至于对保险业增长也造成压力。

此外,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和社会保障体系的逐渐完善,农村、城镇人口结构的变动能够促进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险种的创新与完善。但同时,大量的劳动力转移同样会对劳动力流出地区造成不可忽视的经济损失,而流动人口的保险选择也会向劳动力流入地区倾斜,从而加剧保险密度不平衡的问题。

三、政策建议

针对以上从保险密度出发影响我国保险业发展的因素,我们认为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府工作方向从而带动保险业发展无疑是必要的,同时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各级地方政府应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引导广大民众树立正确的保险观念,提高人们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水平。此外,中央应当对保险密度较低地区给予政策上的倾斜和资金上的支持,促进经济发展落后地区保险业的发展,改善我国当前保险业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地方政府应为区域保险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完善法律法规和经济制度,为企业、消费者提供完善的监管制度和保障措施,为地区保险业发展提供制度保证。

猜你喜欢

保险行业保险业密度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
推进我国保险行业向更高层次发展
保险业:为“一带一路”建设护航
2018年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3.8万亿元
论中国保险业可持续发展
河北省保险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