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融合发展的价值与现状

2019-12-19刘向阳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城乡融合农业

刘向阳

(南县党校,湖南 益阳 413000)

“三农”问题一直以来就是关系中国发展的重要问题。新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一、现实价值

(一)是城乡关系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城乡二元结构通常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结构特征,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往往是相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阶段。国家开始调整城乡发展战略政策,积极构建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乡村的新型城乡关系,我国城乡协调发展进入统筹发展的新轨道。[1]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理念,但运行中实际举措还是用城市去统农村,统筹侧重点还是在城市,主导权还是在政府,没有很好地解决城市与乡村两个空间平等均衡协调发展等核心问题,因此城乡发展节奏远不同步,城乡协调发展效果未达预期。根据新情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目标,将“统筹城乡发展”理念升华为“城乡一体化”。为促使“城乡一体化”能有序推进,党的十八大再次明确提出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十多年的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虽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与发展目标仍存在很大差距,特别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城乡发展一体化的美好目标有序推进与落实,根据问题导向原则,党中央决定继续结合当前发展现实制定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将“城乡融合发展”这一全新城乡发展理念取代原有的“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并写入党的文献,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乡关系进入新时代。

(二)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客观需要

乡村要振兴,难点与重点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如果不加快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办法、不加快融合发展的速度,城镇化的虹吸效应会让乡村产业发展、资源配置等发展要素逐步弱化,乡村治理难度会加大,城乡同步实现现代化、工业农业同步现代化就会成为泡影,乡村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就难以实现。多年来,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仍然突出,是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从城市看,以城带乡的功能还不强。二元户籍制度及其二元福利制度阻碍了农民市民化进程。盲目、肤浅的城镇化并没有刺激农业经营规模经济的扩大,阻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处在较低水平。从乡村看,活力没有充分发挥。乡村基本公共服务在制度层面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服务水平和质量仍然与城市有差距。比如乡村基础设施、污水处理普及率、城乡人居环境、金融扶持、人才支撑等方面城乡差距仍旧很大。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制度和政策。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能有效破解束缚乡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从根本上释放乡村发展的活力。

(三)是尊重乡村发展规律与价值演变的必然结果

乡村本身是有自身发展规律的,乡村的价值和功能也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乡村、乡民只是社会分割的历史产物,乡村发展必然顺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低端发展向高效发展演进,城乡融合必然成为一种趋势与结果。乡村价值也必然会从“生产主义”到“后生产主义”再到“多功能乡村”演变。由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未来城乡居民对生态、文化产品的需求会快速增长。乡村是生态产品的主要供给者、也是优美生态环境的保护者。更是乡村文化的传承者与开拓者。随着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显著提,未来农业和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政治功能越来越重要,乡村的稀缺性自然会日益显现。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旨在统筹城乡发展步伐,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尽最大努力缩减城乡发展差距,积极发挥乡村的多种价值。

二、发展现状

城乡协调发展虽然经历了较长的探索期,但仍然存在城乡发展不平衡,农业发展不充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农村生存环境一般等突出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发展质量。

农村产权交易不灵活。由于城乡二元户籍限制,导致农村居民的产权有效便捷进入市场自由交易流转的比重仍然很低,直接影响了城乡一体化推进和农民产权的收益。[2]虽然有些村落通过“集中”与“置换”等办法实现了集体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及住房、集体资产所有权的股份化运作,中央也提出了“统筹协调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但是农民产权股权转让、继承、流动变现等方面仍然存在制度性缺陷,导致自由交易、流转程度不高。

公共资源配置不平衡。目前政府主导下的公共资源的配置仍然更多倾向于城镇现代化,公共服务供给仍然倾斜于城市发展,导致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配置并不平

衡,而且随着城市发展的提升,这种不平衡相对越来越大。特别是农村教育、医疗、养老、交通、用电、文化设施、污水处理等许多方面的城乡差距越来越影响农村居民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要素双向流动不通畅。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不能充分自由的双向流动,使得城乡之间要素价格扭曲、要素市场分割,严重制约要素流动活跃度与使用效益最大化。目前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要素与产业继续向城市集聚,要素双向流向性有所增加,但比较于城市,相对而言要素流向农村并不充分。特别是资金流动方面,城乡发展资金进出量比较而言,流出到城市谋发展的资金依然高于流入农村的投入资金。[3]虽然政府多次强调鼓励城市资本下乡,但由于资本的逐利性以及农业生产的风险性,导致城市资本并未充分涌流到农村。 人才使用方面,城乡人才集聚数的比值越来越大,农村懂生产、会经营的涉农涉商的高端人才依然很少,大城市的高级人才越来越多,挤破头也不愿下到农村。

居民收入差距在拉大。[4]1985年以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速开始低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速。30多年过去了,我国城乡居民人均年收入的绝对差增加了近5倍。如果再加上城镇居民享有的社会保障、各种福利和补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实际应为6倍左右。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这一差距还有进一步拉大的可能。

生态环境质量不理想。[5]由于乡村经济薄弱,自身造血功能较差,再加上乡村环境治理设施落后、生态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意识淡薄,大部分村依然重经济效益轻生态效益,仍旧推行先污染后治理的粗放式发展模式。随着乡村工业化进程加速,乡村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与垃圾污染、秸秆焚烧、农药化肥污染等环境污染急剧蔓延,城乡生态环保质量逐渐被拉大,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不太理想。

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是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表现。要化解当前城乡融合发展的现实问题,实现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这一阶段性任务,各级政府必须认识中央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的战略方针㔿现时价值,切合地域实际,积极开拓创新,[6]有效推进城乡融合大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猜你喜欢

城乡融合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城乡涌动创业潮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