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研究

2019-12-19刘桂妹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15期
关键词:精细化管控成本

刘桂妹

(东莞为勤电子有限公司,广东 东莞 523800)

一、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意义

现如今各行业的技术逐渐成熟,产品生产技术不断升级更替,产能也呈现“过剩”状态。在此状况下国家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补”的政策方向,其中的“一降”就是要降成本,说明企业竞争已经进入到“成本”竞争时代。企业成本管理对其生存发展的意义重大。

(一)应对企业内的管理压力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在上涨,员工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自然也要不断上涨。面对不断上涨的员工薪酬和福利压力,企业管理者势必要不断地精细化企业各方面的成本管理,最大限度地成本管控,才能留出更多的员工福利空间以福利员工。

(二)应对企业间的竞争压力

客户在众多同行业中的招标,迫使同行企业的竞价非常的激烈,既要保证质量,又需要不断地应对客户的降价要求,为此企业必须加大力度优化自身的成本结构,才能提升市场竞争力。

(三)实现企业的最大价值,尽一份社会责任

逐利是资本本质,资本的投入是想获得最大的回报。要想让投资者有满意的回报,在同行业产品质量差别不大的情况下,唯有减少浪费,降低消耗。实施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既能增加企业利润,满足投资者回报,还能为节约社会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尽一份社会责任。

故如今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能力决定了企业的生存能力。唯有管控好成本才有可能不断地增加自身的积累,扩充实力,抵御内外部的成本压力,不断地优化经营环境,攻占市场。最终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二、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障碍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下,企业都想通过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来改善企业的经营现状。但精细化管理的意愿与现实执行往往存在矛盾,达不到预期效果,这可能在管理执行中还存在以下主要障碍。

(一)企业的组织架构不完善

完善的组织架构是实施企业精细化管理的前提。很多企业因为竞争的激烈,成本的压力极大,很想作精细化管理来尽量降低耗费、节省成本以增加一点利润空间,但又没有一个完整的组织架构,缺乏科学的设置,权责分工不明。整个企业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更没有执行力,遇事推诿扯皮,执行效率低下,计划与决策很难上行下达、贯彻执行。

(二)企业管理者成本管控理念僵化

1、管理者对成本管控点的局限性

首先,很多企业管理者对成本的管理还只局限在制造成本的管控上,只注重生产过程中的料、工、费的管控,没有形成一个战略成本管理的全局观念。对前端的研发设计不够重视甚至不想投入,对售后的成本管理也没有太多意识,认为产品能卖出去就好了,更别说企业间横向价值链与纵向价值链的整合问题。再者在成本的核算上也不够精细化,大多管理者认为财务核算的产品成本一个大概即可。可知不精确的成本核算有可能造成很大偏差,甚至有可能导致对某个产品营利性的错误评估。

2、管理者低估企业文化建设的作用

优良的企业文化对一个企业管理是会起到事半功倍效益的。但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意识不到员工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没有充分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管理者只会注重生产、销售等实务性事项,一味通过发号施令以完成某项任务。员工全然不知为何要这样做,目的是什么,有什么意义。一旦员工都是被动地接受指令,被动地工作,这样就形成一个思维被动、效力低下的企业集体。一个让员工没有认同感的企业是不会有凝聚力的,力量不会往一处使,上面下达的决策执行起来都很费劲。缺少思想动力的成本精细化管理将阻力重重。

(三)人力资源的管理不到位,人才储备量不够

人力资源是企业进行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因素。很多企业对人员的管理不重视,没有健全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人员岗位安排有的过剩,造成成本浪费;有的岗位不足,造成执行受限。还有,企业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和考核制度,关键岗位人才的任用管理不善,导致人才流失。没有了专业人才的指引,大大地削弱了精细化管理的执行能力。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不论管理者有多么迫切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愿望,都将因人力资源的不足而无从执行。

(四)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机制流于形式

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有一个内部监督考核机制来定期地对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成效做出评价,发现问题以待不断改善。但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是没有完善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或者监督考核机构缺乏应有的独立性、执行不力,形同虚设。企业没有一个完善的考评机制是不可能让相关人员很好地完成各自的既定成本指标的,更谈不上什么精细化管理。

(五)信息化系统不配套

企业要想实施成本精细化管理,就得及时而有效的收集各方面数据、信息,进行系统化的分析整合,形成精细化管理决策。但现有很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没有完善的信息化系统,收集资料困难,信息滞后、碎片化。现代企业如果没有信息化系统的支撑,是很难及时准确的获得有效的决策信息,精细化管理也就成了空谈。

三、加强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

为了最大限度地进行成本管控,为企业杀出一片生存空间,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很有必要的。在此提出一些精细化管理的对策建议,希望对企业的管理有所帮助:

(一)建立起完善的组织架构

从精细化管理的严谨性考量,必须要设置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因为一个企业的精细化管理不是某个部门能完成的,更不是某个人能够做到的,它需要靠集体的力量,要靠整个企业的每个部门的共同努力。这样就必须把企业全员组织起来,透过一个组织架构,各就各位,权责结合、相互制衡,统一方向、上行下效,统一行动,为企业的成本精细化管理组织一个严谨高效的团队。为企业的精细化管理提供一个可执行前提。

(二)企业管理者要树立正确的成本管控理念

1、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控点要与时俱进

企业管理者的成本管控点不能还只局限在制造成本的管控上。其实制造环节要耗费的料、工、费等资源已经是前端研发设计和采购执行已决定要发生的“固化”成本了,可控性是非常有限的。真正精细化的成本管控要从战略成本管理出发。首先,要从经营性控制向规划性控制转变。要优化产品的研发、设计和产线布局。以目标成本法为导向,把非优势作业环节剥离,强化核心作业优势,优化企业内部价值链作业。其次,要充分整合企业间的横向价值链形成规模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单位成本;考量纵向价值链的整合,以达最大限度地减少企业间的交易成本。为企业的运营成本精减创造条件。再者,要提升成本核算精度的理念,例如加强作业成本法的核算,高质量的成本数据才有利于决策者对产品成本的管控目标定位,更有利于产品的准确定价以配合客户而赢得市场。

2、注重企业文化的建设

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动力源泉。如果管理者能有意识的注重企业的人文建设,让全体员工了解公司的战略目标,引导员工对企业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员工就能自觉自发的开拓创新、团队协作,形成一股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每一位员工就会不断地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综合素质和责任心,对企业的成本管控有一种责任感和使命感。那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就水到渠成。

(三)提升人力资源的管理能力

当今的市场竞争已是人才的竞争,人力资产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能否贯彻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关键因素。企业要走成本精细化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的管理水平非常重要,对专业人才的引入、任用、考核、薪酬、退出机制必须严谨。管理这些人才,使其在合适的岗位发挥其最大能效,为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施展其才。离职时保守企业的机密、维护企业的声誉。为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四)完善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机制

企业内部的监督考核机制是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的推动力。如果企业没有一套完备的内审考评机制和公平合理的奖惩制度,员工缺乏成本管理的积极性,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是很难推到位的。所以企业必须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考核机制,制定各项考评标准和奖惩依据,卯足精细化管理的内部动力,让全体员工感觉得到责任与压力,也能看得到未来和希望。让企业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人人有责,个个有功。

(五)做好信息化系统配套支撑

先进的信息化配套系统是企业推行成本精细化管理的基础,能让企业及时准确的收集各方面的有效信息资源,决策成本精细化管理方向和目标,分析评价执行精细化成本管控的成效。例如:企业引入全面预算管理,其预算执行过程中都需要随时全方位搜集各类执行数据来与预算数据做比较,评估执行与预算的偏差,以不断调整执行方案来达到成本管控目标。这些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系统的有力支撑,所以企业必须搭建好一个完整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利用ERP、SAP等系统让各功能部门能将各自的信息数据通过信息系统充分的共享与沟通,让管理者能及时获得真实完整有效信息进行全面数据分析,形成正确的决策指导着企业成本精细化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更能在精细化管理中有着刚性化的标准可依。

四、结语

在这个充满激烈竞争的微利时代,企业要想有一个立足之地并发展壮大,就必须要在成本的精细化管理上下番功夫:要有完善的组织架构作前提、正确的成本管控理念作核心、优秀的企业文化、高效人力资源团队作保证,还要有完善的内审机制作动力,先进的信息化系统作支撑。注重每一个细节上的精细化管理,杜绝任何的浪费,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最大化。

猜你喜欢

精细化管控成本
探讨市政工程的精细化管理
EyeCGas OGI在泄漏管控工作中的应用
多端联动、全时管控的高速路产保通管控平台
精细化管理的企业管理模式探讨
2021年最新酒驾成本清单
“精细化”全方位培养好参谋
管控老年高血压要多管齐下
温子仁,你还是适合拍小成本
如何打造精细化立法产品
失控还是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