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深化与自由贸易港建设思路探索
2019-12-19杨永
杨永
(贵州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4)
引言
自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于2013年挂牌成立至今,我国先后分批次的设立了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包括广东、福建、浙江在内的南方沿岸城市以及天津、辽宁、河南等北方城市,各个自由贸易试验区都在以创新制度为发展核心,充分利用来自国内、外的资源,进行一系列的贸易先行和试验工作,起到经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作用,将自由贸易模式进行复制和全面推广。
一、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建设成效
(一)简化贸易流程,创新监管服务制度
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设立,建立了国际自由贸易的“单一窗口”,并将自由贸易的范围覆盖到全国各地,实现了简单的各贸易部门的直接信息对接,简化了自由贸易的流程,为国际自由贸易提供了诸多便利条件。在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贸易往来,实施了“先进区,后报关”的便利制度,大大缩减了进口商品耽误在报关上的时间,提高了贸易效率;另外自由贸易试验区创新了监管服务制度,为进出口贸易提供“一线检疫,二线检验”的监管制度,不断完善和创新新的贸易监管服务制度,充分利用信息化和物联网机制,缩短货物通关时间,已经实现90%的无纸化通关率。
(二)与市场开放相适应的政府管理制度获得创新和推广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在适应市场开放上,创新了政府的管理制度,并扩大推广范围,首先全面实施了“证照分离”的管理方式,推行先照后证、注册资金认缴等创新型的管理手段,并建立社会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实现分类综合执法,对以往的执法手段进行了创新。同时也对外商的资本注入提供了法律保障,通过了外商四法的修正案草案和相对应的部门规章制度。
(三)投资金融管理制度更加符合开放的环境
自由贸易试验区中的投资限制被放开了,形成一种内外资本融合统一准入市场的效应,针对外商投资,试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投资金融管理制度,并将此制度逐渐向全国推广运行。目前已经出台了四个版本的负面清单,最新版本于2017年出台,其中仅包含95项特别管理措施。现行的投资金融管理制度得到有效的创新发展,实现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内的经济开放,市场环境良好,逐渐形成良性的市场循环机制。
二、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深化与自由贸易港建设的建议
(一)借鉴国际高水平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管理方法
首先,对我国现有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进行改革,以及建设自由贸易港,运行和管理制度都存在比较大的差异,所以需要我们分批次地去探索和开展工作,把握住一线放开、分类监管、税收创新、简化入关手续等服务的重点,打破现行管理方法的禁锢,创新新的管理制度,实现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我们应该借鉴国际高水平的自由贸易港的建设管理方法,目前国际上集装箱中转量最高的港口是新加坡港和中国香港,这两个港口均实施自由港的政策,吸引了来自全球的资本注入,大量的集装箱前往港口进行中转,我们可以结合国内城市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发展现状,去学习和借鉴自由港的管理方法和政策制度,建设符合中国内地贸易市场环境的自由贸易港。
(二)实行自由港内货物分类管理和港内自由贸易的制度
自由港的建设,要实行新的货物管理和自由贸易制度,对自由贸易港内的国际货物、报税货物、国内货物和口岸货物,要实行不同的管理制度。国际货物的出口地和销往地都在我国境外,应该实行国际中转、仓储、分拨以及服务增值等制度,相关的海关部门不应给予正面干预;海关部门应该为保税货物单独设立电子账册,对货物进行核销、数据对比,做好货物的进货、出货、存货管理工作;国内货物一般不做保税,来源于境内的港外,从一线出境的作为出口货物,按照国内货物流转管理,从二线进港的不退税、出港的时候也不征税。
(三)创新多种灵活的税收制度
我国应该创新多种灵活的税收制度,去适应自由贸易港物流的特点,首先,对于国际货物,在进出我国自由贸易港口时都不应该征税,其次,自由贸易港针对特定区域和商品要有优惠政策,最后,针对在自由贸易港内进行加工并从二线进境的商品,应该征收比最惠国税率更低的税率[1]。
三、结论
我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深化和建设自由贸易港是未来的港口发展趋势,深化改革是建立自由贸易港的试验阶段,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是最终目标,我国要结合自身的发展现状,发现发展中的问题,借鉴国际成熟的建设思路,逐步完善我国的市场开放体系,早日建成符合我国经济开放的自由贸易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