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J学院G专业为例
2019-12-19张瑞
张瑞
(吉林工商学院,吉林 长春 130000)
一、校企合作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近年来,高校发展以地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为宗旨,对校企合作涉及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过程、搭建平台和教师队伍建设进行了深入和反复地探讨。
1、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
当前,地方高校为了完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体系,对各专业的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教学模式都进行了深入地改革,同时,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积极会同企业相关人员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反复探讨,试图找到一条适合地方高校校企合作之路,从而适应社会发展,为企业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
2、搭建校企合作合作平台
近年来,G专业一直致力于校企合作校企合作项目,现有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建设基地地方中小型企业发展研究中心1个,并先后与企业共建了综合实验室,并建立了现代商贸学院。
3、构建校企合作教学模式
转型发展中,G专业注重积极探索校企共建课程,通过与公司积极沟通,在遵循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线的原则上,与该公司共同建设优质核心课程群。
4、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
校企合作实施的过程需要双师队伍的建设,通过调研,近年,地方高校非常重视双师队伍的建设,如外派教师参加企业锻炼和培训,同时也会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讲座,指导学生实践,通过建立多家校企合作平台,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平台进行学习和深入交流。
(二)校企合作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通过教学内容改革和提高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对学生进行实操训练,同时,加入企业提供的一些元素,可以使学生更好地完成相关任务。
1、教学内容改革
通过加大课内实践教学比例,深化教学改革,采用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开展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改变传统教学方法,认真设计每次的实践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教学项目,同时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2、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
以G专业为例,该专业定期外派教师到企业实习实践,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实践教学能力提升培训,教师成立小组,经常探讨实践教学问题,通过传帮带,为青年教师制定实践能力培养计划,支持和培养青年教师参加实践培训和学习,鼓励青年教师深入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
二、校企合作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一)校企合作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高校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就业,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技能,并做到学以致用,因此,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无疑会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1、多个校企合作项目落地
G专业依托于学院和研究中心,近年来承揽了公司的委托研究课题。此外,与企业签订协议,指派专业教师在营销策划、生产流程等方面进行业务指导。
2、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提升
转型发展以来,G专业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在全国各类竞赛中获得诸多奖项。专业组织学生多次参加竞赛活动,多次获奖。多次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
3、构建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
学院出台了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制度后,专业积极响应号召,积极建设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目前,双师人数和实践人数都呈现了增加趋势,实践教师9人,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
(二)课外科技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具体措施
1、融入教学环节
以G专业为例,每学期都会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组织学生参与且与平时课堂内容进行积极深入的联系,通过英语角、外语节、演讲比赛和辩论赛等形式,调动学生的积极兴趣和热情度,使学生能够真正地参与其中,对平时课堂教学进行有效补充。同时对于教师来讲,也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起到了提升作用。
近年来,专业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加大力度培训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并定期举办英语节、辩论赛等活动。
2、构建竞赛组织体系
组织、参加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学科竞赛,这对于课外科技活动体系的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三)校企合走实践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1、建设了一直勇于创新的实践教学队伍
G专业通过政策积极引进具有企业、行业背景的高级专门人才充实到实践教学队伍中,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建成一支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复合型师资梯队。
2、提升了学生在用人单位中的反馈质量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严谨习惯的养成,这也使得用人单位对G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反馈较高。
(四)课外科技活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的实施效果
1、营造了优良学风,提升了学生在高级别竞赛中的竞争力
在教学环节中融入课外科技活动,让参与其中的同学们深化钻研课程内容,自学拓展知识,通过团队协作方式,让学生更好地应对各项高级别竞赛。
2、提升了学生在用人单位中的反馈质量
通过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了学生的严谨习惯的养成,这也使得用人单位对专业的毕业生评价反馈较高。
三、校企合作反思
(一)产教深度融合
高校应深入企业考察调研,了解行业需求。通过了解企业的影响力、发展前景、经营理念和岗位需求,以及潜在合作的可行性,主动适应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可以尝试选择有发展潜力,愿意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企业进行合作,高校在与企业签订协议的时候,要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对企业要有要求和约束,以便保障学生的利益。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应尽可能地要求企业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和实习平台,不是简单的打杂活,而是要深入企业实际工作,深入业务核心领域,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学以致用。
(二)人才培养辨识度提高
通过对G专业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在工作中双语优势突出对学生就业具有重要性。在G专业,通过对学生进行英语和韩语的系统训练,学生在人才市场的辨识度提高,他们国际化视野更宽,职业发展选择性更宽,成为受欢迎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有的学生选择了到韩国学习交流、从事交易活动;有的学生选择了赴美国、澳大利亚等攻读硕士学位等。
在教学过程中,突出G专业实操性特色,建立校企合一、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在新的教学体系中强化“以需定教”的教学模式;开辟以企业为实训基地的新课堂,寻求“以企助教”的全新办学形式;制定了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新型人才培养目标;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了仿真综合模拟实验室。阶段性实训渗透在各门主要专业课程之中。综合课程设计在校内综合模拟实验室中进行,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真实体会商品进出口交易的全过程,通过训练,学生能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全面、系统、规范地掌握各个业务环节的主要操作技能。
(三)综合素质培养和提高突出
通过教学过程和课外活动的设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课堂教学活动的安排,更多地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如通过开展项目教学,主题式教学等活动,锻炼学生逻辑思维,整理分析,语言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等能力,通过组织辩论赛,读书会,文体活动等,培养学生在文娱、体育方面的爱好和特长以及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开拓创新精神。
(四)校企协同,共同培养人才
与企业积极沟通,利用企业资源,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高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积极与企业沟通,利用企业的各种资源,通过搭建平台,对人才进行培养。目前,很多高校制定了3+1人才培养方案,即学校3年+企业1年的人才培养定制方案。
建立制度、标准体系,细化定制人才培养机制。经管类专业组织教师到省部分企业进行调研,同时根据当前社会和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定制培养”计划进行具体化和细化。校企共同对定制培养方案、培养过程各环节运行的标准化,构建柔性化的人才培养机制,理顺学校、企业和学生三者的关系,实施“定制化”人才培养模式。
强化校企合作。与企业先后建立校企合作关系并开展了合作,完成学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等教学活动。尤其是本专业与公司签约,并共同建设现代商贸学院,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企业课程植入教学计划中,实现校企深度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