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2-19陈雅婷
陈雅婷
(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
一、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认知分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7年对杭州市八区的问卷和访谈资料。调研数据充分考虑样本的随机性、分散性,调研地点主要集中在八区内的各大超市和农贸市场。
(一)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渠道主要为菜场和超市
在消费者的意识中,菜场和超市是购买农产品的安全渠道。在杭州市,有51%的消费者倾向于在菜场购买农产品,在超市购买的消费者占34.7%。还有一些消费者会去零售店、马路市场,但所占比例甚少,均不到7%。
(二)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相对放心
从整体看,消费者对购买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相对放心,并保持乐观态度(49.6%)。还有一些消费者认为政府有必要加强监管(33%),这说明消费者对整个农产品消费市场还是认可的,对政府很信任,并保持依赖性,这与政府的权威性有关。
(三)消费者大多通过电视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
消费者一般通过电视、报纸、网络、广播、聊天等方式了解农产品质量安全。在获取其安全信息的渠道中,电视仍然作为主要的传播媒介(47%)。同时报纸(18.5%)和网络(23.2%)的力量也不可忽视。在调查中,消费者得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负面消息愈多,对政府就越不信任,对农产品安全的评价就越低。
(四)消费者眼中政府的监管
在政府方监管面,农产品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认为应该是质量监督局(58%)农业技术局(19%)和工商部门(20%)的责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面太广,任务重,政府监管机制不健全,监管力量不足。
(五)消费者对绿色、有机、无公害“三品”的认知情况一般
消费者对认证农产品并未形成普遍关注。半数消费者购买农产品时会注意包装上的认证标志(51%);一些消费者认为“三品”相较一般农产品更加健康安全(50.3%),但仍有消费者认为“三品”与一般农产品并无太大区别,但价格却偏高(24.9%)。根据访谈资料,农贸市场并未对两者做一个明显地区分,有些小商贩会自己在蔬菜和鸡蛋上贴上绿色农产品的认证标签,价格就比一般农产品高出30%—40%左右。超市方面也并未把两者分开摆放,在问及“三品”在超市的份额时,超市人员也不太清楚。通过对消费者的访谈,就算相信“三品”比一般农产品更健康安全、更有营养、更环保,消费者也不会经常购买,因为“三品”对普通的消费者而言,价格上难以接受,而且信任程度也不高。多数消费者对“三品”的信任程度为“一般”(64.3%),选择很信任“三品”的消费者并不多(14.3%),有些消费者并不了解“三品”,对农产品的界定也并不清楚(18.1%)。还有部分消费者表示更愿意购买那些菜农自产自销的农产品,经济实惠,而且相对健康安全。
(六)消费者购买“三品”和一般农产品的考虑因素
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更多选择一般农产品(76.6%)。购买一般农产品时,新鲜度是消费者首先考虑最重要的购买因素。其他因素按其重要性依次排列如下:保质期、安全度、营养价值、色泽、便利度、价格、进口农产品。 经常关注并购买“三品”的消费者并不多(23.4%)。结果显示,这类消费群体以收入稳定,追求生活品质的中青年为主。消费者收入水平越高,对价格的敏感性就越低。部分消费者认为“三品”质量好(46%)、安全性高(37.4%)。认为三品比一般农产品更贵的消费者占一半左右(45.2%)。消费者对“三品”的信任程度随着销售场所的变化而变化。“三品”相对于一般农产品在价格上偏贵,也限制了一些消费者的购买,同时也限制了认证农产品在农产品市场上的普遍推广。消费者在对“三品”的认知上,口感(24.3%)、营养度(21.7%)、时尚(12.2%)等因素并不是消费者购买的主要考虑因素,可见消费者购买“三品”主要考虑的还是农产品的安全性和价格,其他方面并不很重要。
二、结论
(一)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情况比较关注,但对目前的农产品市场的评价并不放心,还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监管;对绿色、有机、无公害等认证农产品的关注和认可程度比较高的为男性、受教育程度比较高、收入比较稳定的消费者。
(二)消费者在购买农产品时倾向于选择大型超市和农贸市场。这些地方干净卫生,管理制度完善,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相对来说比较有保障。但超市和菜场并未对“三品”做一个明显的区分,加强这些地方的规范化管理,保障农产品的安全,对消费者而言十分必要。
(三)消费者对农产品的概念界定并不是很清楚,对“三品”的区分度不明显,购买农产品时,大多会注意产品包装上的认证标志。由于“三品”的价格比较贵,消费者消费“三品”的欲望较高但实际消费能力有限。
(四)目前对“三品”的认证机制不完善,虚假标注信息的行为层出不穷,造成部分消费者对“三品”的不信任。政府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还不到位,地方监管设施配备落后,检测能力难以保证生产基地农产品质量安检任务的需求。
(五)在对待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上,消费者期望在农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能够严格把关,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在一些农产品的加工过程中减少防腐剂、染色剂等对人体健康没有任何益处的化学物质的使用。同时加大对使用有害农业投入品的处罚力度,营造生产、销售和使用安全农业投入品的良好氛围与环境。
三、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广泛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政府应该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宣传作用,采取各种形式,向消费者和生产企业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加强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同时深入生产基地,同时倡导生产者科学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建立一个被消费者认可的统一的信息渠道,及时公告农产品质量管理工作动态及监测结果等信息,增加消费者对“三品”的信任。严厉打击虚假标注农产品信息的行为,对违规的生产者、经营者予以惩处。同时应正确引导消费者,避免因某一类农产品质量问题而造成对整个市场的不信任。
(二)加强现代农业生产的建设水平
农业生产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源头。政府应该从源头出发,建立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强监管,不走形式;育强育大农业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水平,提高生产者的安全和法律意识;加强对生产基地“三品”工作的认证力度;保障农技推广工作经费,健全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强化农业生产基地质量安全生产技术的培训和辅导。
(三)加强监管队伍建设,提升监管能力
农产品质量安监部门应注重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生产技术、农产品监测等方面的工作,加强对监管员的培训,明确监管员的工作职责和任务,建立责任追究和考核评比制度。加强对使用认证农产品标志的监管,不同时间对认证农产品实行抽检,不断提高“三品”认证的有效性,增强消费者对“三品”的信任程度。
(四)加强农业生产科技创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加大科研投入费用,注重创新,在保证认证农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认证产品的生产成本。让“三品”的价格更容易被消费者接受,可以适当消费一些认证农产品。同时加强农产品的监管机制创新,做好经费预算。强化各个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共同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优化农产品市场,消费者也应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意识和识别能力,了解相关知识,不要轻信商家的宣传,片面的注重价格。多渠道关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知道通过相应的渠道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要客观看待现阶段农产品市场出现的一些问题,自觉遵守市场秩序,相信政府一定会加快优化农产品市场的进度,给消费者一个良好放心的购物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