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研究
2019-12-19雷婷曾浩
雷婷 曾浩
(东华理工大学,江西 南昌 330000)
在经济全球化得到深入发展的时候,主动承接产业转移能够有效地帮助一些欠发达地区完成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其跨越式发展。在抚州市产业基础、市场潜力以及成本优势之下,积极的承接产业转移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其迎来突破性的发展,但同时也要对产业转移当中的一些问题形成重视。接下来文章将从不同方面针对抚州市的产业专业展开策略分析。
一、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专业的必要性
首先,文章将先行分析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专业的必要性,从这个角度出发能够对抚州市的大致产业结构情况有一个了解,并且清楚为什么要开展相关工作,有助于后续问题的分析。
(一)产业转移是抚州市就业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抚州市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最开始的时候其产业结构构型为“一二三,”到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二三一”构型,这种构型的转化使抚州市的就业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产生了较大的就业压力。在经济结构调整速度不断加快的时候,抚州市的就业问题就更为明显,像是在农村有着较多的剩余劳动力无法有效转移,而在城镇这些年的发展当中也逐渐出现失业率升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抚州市的产业结构有着巨大的关系,为了能够对抚州市就业结构进行一定的优化,必须完成产业转移。
从对抚州市产业结构偏离度指标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现阶段其产业结构实际发展与其就业结构处于较为不协调的状态,相对于产业结构而言,就业结构处于滞后状态。目前,抚州市第一产业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等待着被转出;而抚州市的第二产业发展需要较多的劳动力,作为其主导产业,对于劳动力有着较大的吸引潜力;而在其第三产业当中存在着劳动力过剩的问题,不能对产业劳动生产率进行有效提高,第三产业当中的劳动力在向其他产业转移时面临着压力。针对以上几种现象,必须对抚州市工业内部结构进行全面的优化,保证主导产业带动就业,而在第三产业的发展当中要优先对其中与第一、第二产业相关的产业进行发展,有效的带动就业,最后对农业内部结构进行科学化的调整,使第一产业当中的就业形势变得乐观。所以想要使抚州市严峻的就业形势得到改变,就必须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二)产业转移是抚州市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上文中已经说过,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是一些经济不是特别发达的地区谋求经济突破式发展的一个主要渠道,而对于抚州市而言,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能够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抚州市以第二产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在现阶段看来有一定的不合理性,这种产业结构固然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但是从长远的眼光来看,将第二产业作为经济发展重心,不仅对无法对就业结构的调整产生促进作用,更会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对于工业污染的治理极为不利。同时,促进第三产业发展几乎是所有经济发达地区的发展重点,而抚州市这种无法对第三产业进行提高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除此之外,抚州市虽然在农业发展方面有着大量的劳动力,但是却无法通过农业生产创造出巨大的经济价值,这种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抚州市的经济发展。第一产业占用过多人力资源、第二产业无法对劳动力形成吸引、第三产业发展程度较低,这种现象必须尽快得到解决,以保证抚州市的经济得到突破性发展。
二、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面对的问题
经过上文分析可以发现,对抚州市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不仅能够促进其经济的飞跃式发展,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工业污染,调整就业结构,但是在其产业转移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较为明显,接下来文章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
(一)交通信息网络不够完善
在近些年的建设当中抚州市以及整个江西的交通建设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还是无法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同日而语,比如抚州市向各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高速公路建设就不够完善。而其物流产业发展同样是处于初期阶段,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形式上都还有待提升,需要通过社会化供应链降低整个物流运输的成本,从而为抚州市的产业转移打下基础;同时,抚州市的现代信息通信网络发展一直处于相对滞后的状态,无论是信息网络的建设还是内部信息平台的搭建都还不够完善,甚至是在政府方面都无法对必需的电子信息进行及时的传输,这样一来就对产业转移形成桎梏,威胁到抚州市整体发展。
(二)缺乏综合配套能力
在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之后到了今天抚州市的经济结构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导,这也就奠定了抚州市的工业基础,但是这种工业发展并没有形成产业集聚,其企业集群还处于发展当中,很多产业虽然有一定的发展实力,但是却无法进行结合成为特色产业带。特别是没有龙头企业来对中小企业进行强有力的市场领导,更没有中小企业群对龙头企业的发展进行支持,导致龙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中小企业发展不充分,产业之间没有展现出相互协调的特点,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的道路还很遥远。
(三)软环境等待改善
在这几年当中可以看到抚州市为了产业转移而在发展环境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经济发展上面也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政府职能未得到转变的问题还较为突出,在管理上经常可以看到错位、越位等现象出现,政府整体还是体现出明显的人情社会的特点;同时,政府各部门之间缺乏协调,无法针对产业转移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合力,经常会出现多个部门职能重复或者只能空白的现象出现;此外,在一些政府部门的服务当中还是表现出“重审批、轻流程,”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项目进行审批的时候往往会面临着较为烦琐的流程;而对于招商引资而言,则在很大程度上缺乏创新手段,无法对市内基础设施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且在招商引资方面缺乏专业性的知识,这就导致部分企业在运营过程当中的成本增多,无法完成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
(四)缺乏高素质人才
无论在哪个时代人才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抚州市的产业转移而言更是不能缺少高素质人才。相关数据显示近些年来抚州市的劳动力素质得到了明显提高,但是劳动力的结构还是没有得到全方位的优化,在产业转移当中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专业化的高层人才一直处于缺乏状态,没有人才进行支持,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就面临着巨大的阻碍。
三、推动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措施研究
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在上文中已经有了较为详细的介绍,如何对这些问题进行妥善处理是推动产业转移的关键,接下来文章将从这些问题的角度出发,围绕其展开针对性的措施分析。
(一)完善交通信息网络
上文中提出的交通信息网络不够完善的问题对于抚州市产业转移形成了较大的制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其进行解决。首先是加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要想富,先修路”的说法对于现阶段的抚州市仍然合适,应当尽快开展抚州市与一些发达地区和经济发展较好城市的高速公路建设,保证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其次是加快物流业发展力度,物流产业的发展在现阶段的国内形势下有着较大的机遇,面对着如此庞大的市场只有先做好物流产业才能够使抚州市内的产品能够更加便捷的向外运输,才能使经济发达地区的产品能够更好地被市内所了解以及接触,可以通过政府主导,使各大物流企业联合发展,保证物流企业的规模和发展形式,从而以社会化的供应链来降低物流成本,满足产业转移需求;最后是加强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时代之下只有加强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才能做好产业转移,应当在对抚州市信息技术强化的基础上搭建专门的内部信息平台,保障交流。
(二)提高产业配套能力
产业配套能力的提高对于抚州市的企业而言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在产业转移背景下的风险应对能力,能够为其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对通过政策吸引、基础设施吸引等形式来吸引龙头企业入驻到工业园区之内,从而对配套企业形成带动作用;在政府牵头引导、龙头企业主导下建立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带,形成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的产业合联合发展模式,使中小企业的发展由龙头企业和政府进行保障,来抵抗产业转移背景之下的风险,使龙头企业的发展有中小企业作为“后备力量,”保证龙头企业的发展有支撑。
(三)优化政策环境
对政策环境进行优化能够有效改善产业转移背景下企业的发展环境,具体的改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是进一步完善对外招商服务体系,保证抚州市的经济发展能够尽快地与沿海发达地区进行对接,保证所建立的审批程序、审核制度和准入条件都和经济发达地区相符合;其次是为投资者制定福利政策,比如在用地、用电、用人等方面给予其一定的政策支持,保证“让利于商、服务于商”,最终使“商”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还有就是对审批程序进行最大可能的简化,使“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尽可能的减少投资者的投资阻碍;最后就是资金支持,资金是企业发展的关键,要为承接产业转移专门设定资金支持,保证一些中小企业不会因为融资难而在发展方面举步维艰。
(四)提高整体人才素质
对于人才素质的提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成。首先政府可以为吸引人才制定一系列的福利政策,比如为留在抚州市的高素质人才给予经济补贴,在政策支持的基础上尽可能地解决其住房问题等等,通过这种福利的形式来形成吸引,保证抚州市的产业转移有人才支持;其次是加大抚州市教育投资力度,从长远来看,进行教育投资能够得到巨大的回报,抚州市政府应当进行主导,大力发展当地的中小学建设以及高等教育建设,为社会发展以及产业转移输送更多更加优质的人才;最后,政府应当与部分企业进行合作,像是通过定向贷款、福利补贴等形式完成人才对企业的定向输送。
四、结语
本文主要从推动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必要性、存在的问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相关问题的解决措施,必须完善交通信息网络,提高产业配套能力,优化政策环境以及提高整体人才素质才能够保证抚州市对接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把握发展的机遇才能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抚州市应当采取一切措施来应对产业转移当中的问题,谋求新时代经济的稳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