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财务管理问题与建议
2019-12-19饶龙洲
饶龙洲
(河南省固始县陈集镇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河南 信阳 465221)
一、前言
为了加强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提高基层单位的工作效率,实现精简机构、整合资源。我国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了会计集中核算模式的财务改革。通过几年来的实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在这一模式的核算体系下也产生了一些财务管理上的问题。因此,为了促进基层和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完善,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二、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性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方式,对于规范会计处理、实现会计监督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首先,有利于加强对单位领导经济工作的监督。会计集中核算将参与单位的审批权由过去本单位领导直接审批变成会计核算中心参与审批,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基层事业单位的公正性。其次,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使各辖属单位到新成立的会计核算中心统一报账,减少了中间环节,提高了工作效率。最后,实现资金的统一管理,有助于规避财务风险。在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由财务部门统一对单位的资金进行分配和管理并需要得到上级相关部领导的批准。这种新的管理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单位财务状况的清晰透明度并帮助财务部门对整体单位的资金状况进行全局把握和有效支配,从而实现风险规避。
三、会计集中核算模式下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主体模糊,单位领导对财务管理不够重视
会计集中核算取消了本单位的主管会计职权,统一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进行,单位只设报账员每月报账。从会计主体上模糊了,使一些单位主要领导认为会计集中核算中心是会计主体,只要经过核算中心审核同意,就可以使用财政资金,并且通过虚开发票套取财政资金。这样便形成了对本单位财务管理不够重视,降低了责任。同时,会计核算中心也认为自己是代理记账,不是某单位的会计主体,只要报销单据合法合规便可放行,至于合不合理,单位是否应该这么报销,则是单位的事。这样会对财务管理重视不够。
(二)财务预算脱离实际,会计信息失真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预算严重脱离实际,即使有好的预算,因为资金使用的问题也不能很好地去执行。年初预算的每月工资,到年末未必能正常发放。年初应拨付的工程款项,到年底没有着落。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极其低下。由于会计核算与单位的财务管理相分离,往往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比如,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在对专项经费及往来款项时,由于其独立于核算单位,对一些资金的来源、性质并不完全清楚。同时核算单位的报账员(多为本单位的出纳担任)因为自身业务素质不够专业,报账时往往不能准确写出资金情况和开支方向。所有这些因素制约着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财务日常监管与单位业务相脱节,国有资产流失的隐患增加
当前,一些基层事业单位实施集中会计核算之后,出现了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单位业务间相脱节的问题。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制度,纳入会计核算中心管理的行政事业单位,其所开展的资金业务都应该根据相关规定进行统一集中核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受到影响,所以很多事业单位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降低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甚至认为,在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单位就可以不用开展财务管理工作了。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使得会计核算与固定资产实物管理相分离,造成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混乱,带来国有资产流失等财务隐患。
(四)财务管理职能定位不清,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单位财务纳入会计核算中心后,其原有的会计出纳相互牵制及内审制度被不同程度弱化。财务会计与出纳职能定位不清,会计核算中心似乎承担了会计职能,但由于会计核算中心是代理记账,虽然履行了牵制和监督职责,但因为其处在单位外部,对单位经济业务的实质内容并不掌握,很难对合法合规的发票业务的真实性核实到位,造成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失去了实时监督的优势,弱化了会计监督。
四、完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集中核算中财务管理的建议
(一)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
会计集中核算本质上是一种代理记账的特殊形式。既然是代理记账,那么会计主体依然是参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各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在纳入会计集中核算体系之后,单位负责人及财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切实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财务管理意识。首先,要深刻认识到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逐步推进集中核算工作。应从大局出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会计集中核算改革工作中去,厘清思路,确保落实。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财务人员财务管理意识,抓好本单位会计业务日常管理工作。
(二)强化预算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作为行政事业单位整体管理工作中的重要部分,只有加强预算管理才能够更好地开展财务工作,除此之外,强化预算管理还可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其发展,所以无论是相关领导还是工作人员都必须要在意识上充分重视预算管理的问题。第一步,应对预算管理意识进行提高,立足于现实情况对全口径预算进行实施,实施全口径预算后有利于将整体资金纳入到预算体系当中,对绩效管理的效果进行强化。第二步,应该对预算执行的情况进行合理监督,对预算编制的过程进行完善,对监督效果进行强化,对资金使用状况进行评估。第三步,需要持续加大对单位预算的执行禄蠹,并将考核结果与单位奖惩情况进行联系,如此有利于提升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帮助相关部门更加合理地对资金进行使用,提升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三)加强监督管理,保证资产账实相符
日常核算过程中,在重点环节、关键流程、风险漏洞点上增加稽核岗位,加强复核与检查力度,逐步实现核算业务的交叉复核工作。集中核算中心应主动接受外部监督,建立与核算单位形成相互牵制的机制,逐步开放集中监管系统远程查询权限,使核算单位能查询本单位的财务收支、资金支付等财务信息,为单位做好预决算、“三公”经费支出监控等提供数据支持。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显然是其资产管理的重心,应加大力度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配备专职的保管人员,保证国有资产的有效使用,在购买验收、入职领用、换岗登记等各个环节实现时时有登记,事事有记录,进行明细核算的同时及时报财务结算中心进行固定资产总账核算。对于毁损调拨的固定资产也要严格进行报批、审核并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
(四)规范内部控制,确保单位财产安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能够保证单位财产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也有利于控制单位的经济活动,使其在合法合规的情况下促进单位的发展。在单位财务信息方面,除了应该保证其完整性之外,还需要保证其真实性,进而防范腐败的情况发生,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规范单位风险评估的工作机制和评估程序,采用相应的控制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规范内部控制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单位层面;一个是业务层面。单位层面,单位负责人要重视本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业务层面,要针对某些关键环节和要害部门制定具体的控制制度和方法,如“三重一大”、内部牵制制度等。对于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相关单位来说,规范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设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是非常有必要的,重点要做好关键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工作,如预算控制、收支控制、政府采购和资产控制等,确保单位财产安全。而会计集中核 算中心则应该依据实际情况,既要设计制订好单位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也要抓住关键业务环节,做好重点业务的风险控制,确保单位财产安全。
(五)加强培训力度,提高人员素质
基层行政事业单位财务部门要定期开展财务培训工作,不断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财务管理水平。首先,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人员自身的培训,尤其是加强对报账员进行相关业务培训。一方面使他们弄懂学会业务知识、业务流程,做到业务精通;另一方面加大对其进行相关财经法律法规教育,使其依法依规办事、依法依规开展业务。其次要加强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人员的业务培训,重点是通过对各类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类型、性质、流程、内部控制节点及发生的经济轨迹进行深入了解和学习,使他们在集中办理业务中能更好地参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最后,无论是参与集中核算的单位还是集中核算中心,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相关的财经法律法规教育都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高财务人员素质,进而提高会计集中核算的财务管理质量。
五、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对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能够对资金进行集中,同时对财政资金收支管理的效率进行提升,从而实现整体的资金管理目标,而会计集中核算作为一种财政管理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关工作人员应对问题进行高度重视,同时合理的对其进行调整,通过具体方式保证会计集中核算的效率,这也有利于对财务管理的效益和水平进行提升。除此之外,在资金运作和支出管理不断变化的情况下,会计集中核算也应持续地进行变化,解决会计集中核算中的各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