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分析及整治技术研究
2019-12-19刘云云
刘云云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二工程有限公司 陕西西安 7 10000
1 高速隧道衬砌裂缝病害分析
大量隧道的建设和投入运营,隧道衬砌的病害也随之出现,其中衬砌裂缝是最常见的一种病害。衬砌裂缝的发展可能会带来渗水、掉块、掉拱等病害,进而对行人和车辆的安全产生威胁,影响公路的正常运营。为了对隧道进行综合整治,对衬砌裂缝的形成原因、分布状况和处治措施进行研究显得非常重要。因此,结合实际情况,对某高速公路中所涉及到的一些隧道出现的衬砌裂缝进行分析发现,其所存在的裂缝类型主要有环向裂缝、纵向裂缝、斜向裂缝,在这当中,所选取的隧道中环向裂缝分布较多,所占比例较大;并且隧道均有不同程度的纵向裂缝存在;有少量斜向裂缝[1]。通过对裂缝产生的病害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如下:
1.1 设计方面
该高速公路隧道设计设计年代较早,使用JTJ026—90公路隧道设计规范,同地区、同类型隧道的设计经验偏少。该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地质条件较差,围岩压力较大。初期支护施作后变形较大,从而导致二次衬承受了较大的围岩压力,而且大部分二次衬砌用的是素混凝土,衬砌安全储备不够,隧道运营后出现了较多、较严重的裂缝。当时设计中采用JTJ026—90规范,与目前设计规范相比,设计中有以下几方面的不足:①中空锚杆长度较短;②钢筋格栅拱架用的多,工字钢型钢拱架用的少。格栅高度偏小,围岩较好一点时还不使用钢筋网;③初期支护喷射混凝土厚度偏小,强度较低;④预留变形量沉落量偏大;⑤二次模注混凝土衬砌为素混凝土,强度较低,且厚度偏小;⑥隧道设计时永久荷载未考虑地下水的作用。
1.2 施工方面
隧道施工中,没有重视监控量测工作,对测量数据和资料未及时进行分析整理与反馈,从而未能指导设计和施工。在隧道施工过程中没有充分利用围岩、初期支护及二次衬砌三者之间的关系,施工时引起的变形缝、接槎缝是导致裂缝出现的重要因素。在施工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①二次衬砌模筑混凝土施工工艺有缺陷,竖向分块或堵头模板设置不当,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中分层连续浇筑做的不好;②预留拱部下沉量设置不当,边墙基础的虚碴未及时清理;③过早拆模,混凝土强度还未达到设计强度的75%,就去掉支撑和模板;④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有中断现象,且中断时间超过初凝时间,继续浇时,原有混凝土表面处理不当[2]。
1.3 环境方面
(1)温差影响。该高速某段温差较大,冬季特别冷,温度非常低,气温突然下降时,封闭环状衬砌结构表面温度下降很快,而衬砌内侧与围岩密贴,温度基本保持稳定,且变形受到围岩约束,内外侧剧烈的温度差使衬砌结构产生较大的拉应力,导致衬砌混凝土开裂。
(2)地下水影响。这几坐隧道均有渗水痕迹,但是旧公路隧道设计规范中隧道的永久荷载没有考虑水的影响,水压力对隧道衬砌结构的作用是很大的。如果地下水不能排出,地下水将作用于支护结构,使得衬砌侧向压力加大,导致隧道从拱部到边墙出现水平裂缝以及环状开裂。除此之外,地下水还会使初期支护中的格栅钢筋锈蚀,降低初期支护承载能力,从而加速二次衬砌裂缝等病害的发生和发展[3]。
2 整治技术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以往经验和施工队伍的习惯,采用如下整治技术:
2.1 不漏水的斜向、环向裂缝
对于不漏水的斜向、环向裂缝主要采用“凿槽填充”法来整治:沿裂缝凿一深、宽为5cm×5cm的槽,并清槽;向槽内填充4cm厚的高强度膨胀砂浆(配合比为水泥:细骨料:膨胀料UEA:速凝剂=1:1.2:1.2:0.6);用配色砂浆(配合比为普通水泥:细骨料:白水泥:水=1.8:4.0:1.0:1.1)抹平剩余1cm厚的槽面。
2.2 有渗漏水的环向及斜向裂缝
对于有渗漏水的环向及斜向裂缝主要采用“凿槽+导流+填充”法来整治,即沿裂缝走向将水引向裂缝最低点处的接缝排水管中,凿槽与透水管连通,槽内用半片φ50PVC导流管进行引排水处理,然后做填充与抹面:沿裂缝凿一深、宽为5cm×8cm的槽,再在该槽内中间部位继续凿一深、宽为3cm×5cm的导流槽,并清槽;在导流槽内安设半片φ50PVC管,用双液浆(水泥浆∶水玻璃液=1:1)封口抹平,并用单面塑料胶带贴封,然后填充2cm厚的高强度膨胀砂浆,接着再用单面塑料胶带贴封,在贴封胶带上再填充2cm厚的高强度膨胀砂浆,最后用配色砂浆抹平剩余1cm厚的槽面。
2.3 纵向裂缝
对于纵向裂缝,不论是有水还是没有水,都采用压浆封堵的办法进行处理,以保证隧道衬砌结构的安全。具体做法是:沿裂缝凿一深、宽为8cm×8cm的槽,并清槽;往槽内填充7cm厚的高强膨胀砂浆,填充中沿槽每隔60cm预埋一个“6”型的注浆尖嘴(注浆尖嘴长为8cm),注浆嘴须顶在凿槽底部,以确保下一步的注浆效果;高强膨胀砂浆凝固后向注浆尖嘴里注入事先调配好的浆液(环氧树脂∶二丁脂∶乙二氨∶滑石粉=1:1.2:0.7:0.8),直到注满为止;注浆完毕,用配色砂浆抹平剩余1cm厚的槽面。对于局部纵向裂缝较多的地方,采用打设锚杆进行加强处理。
3 结语
在隧道施工与运营过程中,因受到设计方案、施工操作不规范、初期支护中锚杆效果不佳、衬砌周围岩层结构变化、环境温差、地下水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容易导致衬砌结构受力发生变化,当衬砌结构的拉应力大于极限应力时,衬砌表面就会出现裂缝。对于运营隧道,要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加强裂缝观测,及时掌握裂缝发展变化趋势与规律,发现问题及时处治,以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和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