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来,干了这碗“老汤”

2019-12-19王茸茸

新世纪剧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老汤小船话剧

王茸茸

现在都是低头族,每个人都关注了很多订阅号,每天打开手机不停地翻阅订阅号上推送的鸡汤文,这些鸡汤文告诉你怎样才能成为更优秀的人,怎样轻松搞定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者大量的婚恋指南引导你,如何收获一份纯真的爱情。其实,比起虚拟网络的玄乎,我们真应该抬起头走进剧场,看看由河南歌舞演艺集团出品,河南省曲艺团演出的方言话剧《老汤》,活色生香的舞台行动,可感可知可共鸣的舞台艺术兴许能更直接地、面对面地告诉你,你真正缺什么,需要补什么。古方“老汤”比“鸡汤”味更浓,既能引发情感共振,还能宣泄积压情绪,更重要的是,你不会当即忘却这厚重的味道。

相信我,每个人都需要这碗浓郁的“老汤”。

《老汤》开场就很快地进入故事发展,导演巧妙地用两家“老汤烧鸡”的对垒引出全剧发展的悬念及主要人物,这个悬念一直悬在观众的心上,直到最后一场才解惑,节奏紧凑地超乎想象。较成功的舞台剧和卖座的电影、畅销的小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让观众揪心,欲罢不能,时刻紧张,直到结尾才释放出巨大的情绪,可欢欣雀跃,可泪流满面,亦可沉默不语……这碗来自河南的“老汤”给你的后劲更足一些,你离开剧场,踉跄着脚步,却还在回味咂摸,细细品鉴,直到品出个中滋味。

你被小人物的坚守惊艳到了吗?

话剧《老汤》海报

一个卖烤鸡的伙计,拥有一位共患难的朋友,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罗大众,有爱有恨敢追求。一辈子可以很短也可以很长,短得你还没做什么就快速老去,每天重复同样的生活又何其漫长。这位烧鸡的伙计可不是这样,他是条汉子啊,他宁愿一命换一命都敢与千金小姐相爱,虽然“老汤烧鸡”生意越做越大,但坚持诺言,要把老汤秘方传给他的初恋情人,六十年的苦苦寻找与等待,一次次的希望与失望,是他的“良心”支撑着他一路走下去,他不孤单,有爱有坚守,他的世界是充盈自满的。观众可以把他的坚守看作是至高的道德信仰,或做人准则,可是这位名叫“罗小船”的烧鸡伙计却无意识地践行着所谓的道德规范,无意识地坚守着自己的“良心”。

无意识最打动人,就像美得不自知一样,他人都已经被其美的光环所吸引,而当事人却毫无察觉地专注在自己的世界中,不矫揉造作,不刻意而为,更不浮夸拔高或故意贬低。罗小船和他的挚友武坠子就是茫茫人海中的小人物,两位演员行云流水般地舞台演绎,传递出“诚信”的朴素价值观,让观众不自觉地跟着他们回忆过去,经历现在,唏嘘感慨并沉默感动。

我刚拿到《老汤》的节目单介绍时,以为这也就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表现一座城市变迁中人文精神美好面貌的舞台剧,但是,先入为主的错误想法在第二场结束时就基本改观。舞台第一场就抛出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小人物命运的走向,百年老字号面对的多舛与未知紧紧地抓住观众。第二场很快就把这个传统老字号的“老汤烤鸡”想要继续“红火”下去的期望给击得粉碎,男主人公罗小船口里一直念叨着“家要败了”,可面对媳妇用压低成本的死鸡经营时,他当众吃鸡谢罪,自己良心不安其一,守住老店其二,做人做生意的诚信其三。随着故事的发展,两条线索把这个小人物对传统技艺的坚守和对爱情的坚定交织交叉,观众在小伙计爱上千金小姐的套路中依然感动不已。也许是罗小船对传统手艺的死守(一百万都不卖的老汤),对老汤匾额的爱护(文革中因匾额被拳打脚踢),对老汤祖训的铭记(不断提醒儿孙要烂熟于心),让人由衷佩服;也许对情人“苑如意”六十年苦苦地找寻(一生未娶,与黄河滩捡来的儿子相依为命),对故去“苑四爷”的遗言的始终遵守,让人不由感动。谁说只有“感动中国”的好人物才能传播正能量?

话剧《老汤》剧照

总之,在讲好“中国故事”的大背景下,这一味“老汤”原汁原味,以小见大的人情味很是合乎观众的味蕾,在这个浮躁而略显混乱,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还能回味无穷。

我们追求的正是我们缺失的,我们推崇的正是我们难以做到的,或许这就是“老汤”滋味,用感性的味觉刺激大脑理性的反省反思,用心品咂,必有收获。

你还在说戏剧演出没有市场吗?

不管是文化方面的政策领导,还是一线的编剧、导演和演员,都在强调艺术的市场化,如何既能尊重艺术规律又能适应市场化经济,一直都是文化界、艺术界各位同仁不断探索尝试却又头疼不已的问题。众多的大型舞台剧都是政府买单,虽投资巨大,但观众似乎不太认可,演一场赔一场。有时候并不是殿堂的阳春白雪一定不适合大众审美,其实艺术精品大家都能欣赏,只要你做的好就有市场,当下观众的审美水平整体还是比较高的。

《老汤》虽然定位为方言话剧(河南方言贯穿全场),但剧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中”“可得劲儿”“不亏”“这是弄啥嘞”“我的爷哟”这些地道的河南话,观众觉得熟悉还亲切,在没有字幕的情况下,观众也能捕捉到多数夹杂河南方言的笑点,这与《老汤》的编创团队贴近人民,深谙人民群众的语言是分不开的。总政话剧团艺术指导、著名剧作家李宝群这样评价《老汤》:“这个戏就是很有地域特色,河南本土文化或者河南人精神深处的东西都被艺术化地呈现出来,无论是舞美还是演员表演的细节,都让我们感

受到中原文化厚重的信息,包括河南人内心蕴藏的品质,比如生意上和做人上的诚信,都能让我们感受到河南这片土地的质朴,并从中了解到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不仅如此,剧中人物分为老中青三代,各有特质,相互交织碰撞。九零后孙子“罗大船”与国外大学毕业归来的“苑思思”戏份较多,他们代表的是年轻的新生力量。演出第一场就响起微博收信息的“滴滴”配乐声,刚开始我以为是场内哪位观众的手机还没来得及关机,看到后面才了解到这就是罗大船的网络社交啊!他头脑灵活,关注网络传媒和一切宣传媒介,懂得分享信息,把爷爷“罗小船”与青梅竹马“苑如意”的曲折故事发布到网上,还把爷爷的“老汤”秘方挂在网上招募买家等等。而学过管理专业的苑思思也是厉害角色,她用现代的营销手段一步步击垮对面的老字号老汤烧鸡店。刷微博、集粉丝,是我们当下所处的信息化潮流的一个网络媒介的缩影;商铺门前随处可见的电子门迎,足不出户享受着的美团外卖,优惠的团购与覆盖全城的快递等折射出这个飞速变化的现代化社会。他们对多媒体手段的关注与运用,为这部话剧增添了现代意味,具有时代性,观众不觉得这是个“遥远”的故事,手机、网络就是日常生活不能脱离的一部分啊,这样的舞台呈现尤其吸引年轻观众走进剧场。他们的出现,象征中国年轻群体在信息化时代的崛起。

话剧《老汤》剧照

方言不土,还幽默搞笑,让人笑中带泪;网络媒介随处加入,毫不突兀还颇具潮流前沿性。说的是人民的语言,反映的是当下最普遍的生活现实,用人类永恒的主题——爱情与死亡,传递普世价值观,谁会相信这样的戏剧作品没有市场?

你是“话剧必须写实”的标签党吗?

虽然《老汤》也是惯用倒叙的手法表现百年老字号“老汤烤鸡”历史变迁中众人物形象,但是,两条主线用的很流畅,毫不夸张地说,实现了回忆与现实的无缝对接。舞台背景一直没动,不仅节约换场时间,便于舞台调度,而且观众不容易跳戏,一直处在舞台所营造的艺术情境中。话剧写实的标签在《老汤》的舞台呈现中完全可以淡化,灯光与椅子的写意配置,既轻松打造出两家人的两个舞台空间,又通过不同颜色的光束变幻与人物形象、声音、服饰等轻微的调整,让观众在“过去”与“现在”的交替中自然地穿梭过渡。舞台上左右静止的“门头”是面对面开张的商铺,如何营造两家人活动的空间,两把“椅子”的动静就实现了“屋内屋外”的转化。坐在椅子上说话的“罗小船”与“苑如意”经常一起出现在舞台上,自说自话也好,相互对话也罢,观众能通过他们的“隔空喊话”了解故事发展的脉络与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人物一旦离开椅子,走向另一个相反方向,两家人就要在门前街口见面了,有时人物离开椅子后走向舞台正前方便开始演绎种种“过往”。

说到这里,不得不佩服几位曲艺演员的话剧舞台功力,男主“罗小船”,女主“苑如意”,配角“武坠子”佝偻着颤巍着,说话暮气沉沉,便是八十几岁焦虑痛苦的老人;一站在特定的灯光下,腰板也直了,动作也欢快了,语气轻盈,活脱脱一对热恋中朝气蓬勃的少男少女。尤其是女主“围巾”道具的使用,看似简单其实不然,仿佛戏曲中一张桌子的多种用途,可以是饭桌、书桌、床,还可以是打斗的场地……“围巾”披在身上既是身份的象征(国外归来的企业家),也是老人的定型,拿掉围巾就是六十年前的叫着“小船哥”的曼妙少女。“围巾”既是有形的又是无形的,如同“椅子”巧妙营造地密闭空间和现在维度的变化,灯光也一样,有形的舞美和人物表现,观众可见可触;无形的时空转换与人物情感心理的起伏需要观众用心感知。

《老汤》的舞台呈现改变了传统认为话剧就是写实的定式思维,而现在很多戏曲就是“话剧加唱”的认知。导演处处不着痕迹地写意性舞台处理与人物塑造,演员演的顺畅,观众也很容易接受,坐在我旁边的一位阿姨对她身边的那位说:我一进电影院就瞌睡,但是你看,这个灯光,一变,可不就开始回忆了吗?我看着有感觉,一点也不犯困……

观众买账就是成功,我粗浅地认为不管是什么艺术作品一定要与社会发生关联,与大众连接一起,最好是能影响人们的思维,推动社会的发展,这样的作品才会传播,才有意义,才有可能成为经典。

来,干了这碗“老汤”,前路更易行!

猜你喜欢

老汤小船话剧
对手
话剧《二月》海报
我是话剧小演员
都市年轻人的“话剧梦”
小船摇啊摇
小船小船快快开
有他在的小船,一辈子都不会翻
有些事情必须说清楚
贝亲2015贺岁话剧《二胎攻略》
《碟中谍5:神秘国度》“老汤”熬出新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