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知行合一的求索之路
——马明捷艺事生平年表

2019-12-19刘新阳

新世纪剧坛 2019年6期
关键词:京剧团大连市研讨会

刘新阳

马明捷先生是辽宁乃至全国知名的戏曲理论家,其深厚的理论功底与理论联系实际的治学方法,深为业内同仁钦佩。本表旨在勾绘出马明捷先生一生求学和治学的经历,还原马先生从一名热爱戏曲的中学生,成为深谙戏曲舞台表演规律的专家的成长足迹与求索之路,为当前的戏剧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1941年 辛巳 1岁

9月8日(农历七月十七),生于辽宁省大连市。祖籍山东平度,父亲马信武,母亲杨新德。(1950-1980年间,政府将旅顺、大连统称为旅大市。1981年2月9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旅大市改名大连市,为便于阅读,本表涉及城市、单位,一律从简写作大连)

1948年 戊子 7岁

9月,就读于大连市第九完全小学,因受戏迷家庭的影响,自小即常随父母出入戏院看戏,至高中毕业离开大连前,曾观摩过梅兰芳、周信芳、程砚秋、唐韵笙、白玉昆、曹艺斌、蓉丽娟、赵荣琛、雯蒻彧、周少楼、周仲博、闻占萍、哈鸿滨等著名京剧演员的演出,对京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54年 甲午 13岁

9月,就读于大连市第八中学(初中)。课余时间,开始独立进出博爱市场,听西河大鼓艺人王玉岭、邵玉才、邵云舫、邵云霞、孙桂凤等人的长篇鼓书《呼家将》《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英烈传》等,除此之外,还听评书艺人董祥民、袁鹤林、王守亭等人的长篇评书《七侠五义》《三侠剑》《雍正剑侠图》等。

1956年 丙申 15岁

9月,就读于大连市第三中学(初中),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57年 丁酉 16岁

9月,就读于大连工农中学(高中)。

1958年 戊戌 17岁

9月,就读于大连市第四中学(高中),课余时间全文抄录话剧剧本《茶馆》,并将自己关于《茶馆》的读书笔记寄给北京文联主席老舍先生。后,收到老舍的回信及经过批改过的读书笔记。

1959年 己亥 18岁

因病休学一年。

1960年 庚子 19岁

9月,高考报考并考入中国戏曲学院戏曲文学专业,与薛若琳、王安奎、章诒和、苏明慈、孙毅、何丽、谭志湘、贡淑芬、王阔海、洪毅、屈振忠(屈江吟)等同学,随晏甬、郭汉城、张为、吴琼、邓兴器、林涵表、简慧、刘念慈、王芷章、张宇慈、吴春礼、陶君起、王艳芳、刘沪生等老师攻读戏曲文学专业。在校读书期间,不仅观摩了梅兰芳、李少春、李和曾、叶盛兰、叶盛章、袁世海、张云溪、杜近芳、张春华、马连良、谭富英、张君秋、裘盛戎、赵燕侠等北京京剧名家的演出,还观看了来京传艺、“走马换将”和交流演出的盖叫天、周信芳、高盛麟、厉慧良、关肃霜等各地名家在京的演出。

1963年 癸卯 22岁

值文艺整风、文艺系统撤改,中国戏曲学院在校生压缩学制,按专科毕业。暑期,在由天津到大连的轮船上结识著名史学家顾颉刚先生,并于顾颉刚在大连疗养期间受邀到连捷巷3号(原山东省督办张宗昌别墅)顾先生住处拜访数次,请教盘桓。9月,毕业分配至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工作,主攻戏曲理论批评,同时深入基层向二人转艺人学习东北二人转以及吉剧。在吉林工作期间,与当时在吉林省博物馆任职的张伯驹先生及潘素女士相识,经常请教盘桓。

1961年,中国戏曲学院师生到通县富豪村劳动,后排右三为马明捷

1964年 甲辰 22岁

开始在《吉林日报》等报刊上以“小马”“鸣杰”署名发表剧评。

1966年 丙千 25岁

是年,父亲马信武去世。

1968年 戊申 27岁

因对时任“中央领导”的康生不满,发表议论,被隔离审查。

1969年 己酉 28岁

参加“毛泽东思想学习班”。学习班结束后,到吉林省青沟五七干校接受“改造”。

1970年 庚戌 29岁

在五七干校与大连柴油机厂职工潘琴女士结婚,婚后继续在五七干校劳动“改造”,夫妻两地生活。

1973年 癸丑 32岁

春,结束在五七干校的“改造”,返回吉林省文化局戏曲研究室工作,随吉林省文化局局长高叶赴郑州观摩河南省戏剧调演。

1974年 甲寅 33岁

11月,女儿马跃出生。

1975年 乙卯 34岁

1月,因老母年迈、女儿出生,夫妻长期两地生活,不能照顾家庭,从吉林省文化局调回大连,在大连市文化局创作组任文艺评论员,并参加现代京剧《红鹰号》编剧组。

1978年 庚申 37岁

4月,调至大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任编辑工作。与岳凌超作为文联方代表,邀请到大连演出的侯宝林先生,在市文联、总工会和市电台联合组织的相声艺术报告会上,为大连市曲艺工作者及曲艺爱好者做报告。

1979年 己未 38岁

8月,调至大连艺术学校任教师,讲授《京剧发展史》《京剧音韵》等课程,整理教学剧目《铡美案》《打金砖》等。经常到曹艺斌、杨秋雯(艺名蓉丽娟)夫妇家中请教盘桓,并为曹艺斌、杨秋雯夫妇记录整理了共计五万余字的口述资料《我的艺术生活》和《六十年的回顾》,连载于大连市艺术研究室编辑出版的《大连文艺史料》第1辑、第2辑和《大连文化艺术史料》第3辑,对于了解曹、杨夫妇的从艺经历以及东北京剧的发展与特色,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1980年 庚申 39岁

与闻占萍合作,执笔整理改编京剧剧目《秦英征西》,作为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的常演剧目,该剧目在大连、鞍山、烟台、青岛、上海、杭州、北京、天津、沈阳等地演出近300场,《鞍山日报》《烟台日报》《大连日报》等多家媒体上发表评论,上海电视台录制并播放全剧,大连、青岛广播电台录制并播放全剧、选场录音。是年,当选第四届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81年 辛酉 40岁

5月,在大连外语学院为访华日本学者代表团举行讲座《中国的京剧艺术》。先后聘请李长春、魏莲芳、李家载、李刚毅等京剧名家到大连艺术学校实验京剧团传艺、授课。参与大连市京剧表演人才培训,为青年演员杨赤制定了“文武兼备,以文为主;袁裘并学,以袁为主”的培养方针。艺校工作期间,在《辽宁日报》《辽宁戏剧》《大连日报》《戏剧欣赏与评论》发表了大量戏曲演出评论。是年,母亲杨新德去世。

1982年 壬戌 41岁

11月,参加京剧名家曹艺斌的追悼会,在《辽宁日报》上发表悼念文章。是年,担任大连市第一届专业艺术团体比赛评委。

1983年 癸亥 42岁

4月,为在大连外语学院工作的法国专家帕斯卡以及美国专家举行讲座《中国戏曲的形式美》。是年,担任大连市第二届专业艺术团体比赛评委。

1984年 甲子 43岁

1985年,中国艺术研究院师生在密云水库合影,第三排左五为马明捷

4月,调至大连京剧团任艺委会主任,赴沈阳为辽宁省戏剧学校编剧进修班讲座《传统戏曲中的复杂人物性格》。7月,在棒棰岛宾馆为美国、日本、菲律宾来大连参加夏令营的孩子们举行讲座《中国的京剧艺术》。自是年始,参与编写《大连市戏曲志》,历任《大连市戏曲志》撰稿人、编辑、编辑部副主任、编委、副主编,该项工作于1991年结束。《大连市戏曲志》于1991年11月由大连出版社出版,当年获大连文艺创作委员会表奖,1995年获全国地方专业志书评比一等奖。

1985年 乙丑 44岁

5月,经于宝臻、黄文泉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赴京参加大学毕业22周年师生聚会,参加中国戏曲学院本科师生教学经验座谈会,并由中国艺术研究院补发本科毕业证书。期间,与阔别多年的老师和同学们在吉祥戏院观看于魁智、刁丽主演的京剧《四郎探母》,与老师同学同游京郊密云水库。是年,担任第一届大连市艺术节评委。

1986年 丙寅 45岁

春,赴太原观摩振兴山西省戏曲青年团调演。6月,加入中国戏剧家协会。9月,随大连京剧团赴哈尔滨、沈阳、大连参加三市京剧院(团)的联合演出,后撰写剧评发表于《大连日报》。12月,应邀参加辽宁省文化厅、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举办的辽宁省中青年京评剧演员表演比赛,担任评委。

1987年 丁卯 46岁

4月,随大连京剧团赴天津演出京剧《九江口》等剧目。5月,调至大连艺术学校任副校长,主管教学。

1988年 戊辰 47岁

5月,调至的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任支部书记、副所长,主持工作。10月,由大连市文化局职称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评审,晋升副研究员。

马明捷论文手稿

1989年 己巳 48岁

6月,任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8月,在大连参加第三届全国艺术管理学研讨会,提交论文《旧戏班的组织与管理》,论文发表于中国艺术研究院主编的《戏曲研究》第30辑(刊发题目为《谈谈旧戏班的那一套》),论文先后被《艺术研究》《上海艺术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戏曲艺术》转载。

1990年 庚午 49岁

8月,接受大连市文化局指派,参加大连京剧团赴香港演出的排练,担任大连京剧团香港演出的艺术顾问。10月,赴京参加文化部召开的全国艺术研究座谈会。12月,应邀赴京参加文化部、中国剧协、北京市政府、中国戏曲学会共同主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艺术研讨会,担任驻会评委会评论员,参加学术研讨和演出评论。研讨会上做《京剧表演艺术的失重》专题发言,受到京剧导演前辈李紫贵先生的好评,观点被1991年第3期《中国戏剧》晓耕撰写的《轰动之际的思考——振兴京剧研讨会侧记》引述。

1991年 辛未 50岁

主持大连市艺术研究所全面工作。11月,应邀赴合肥参加文化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纪念程长庚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后被收录于《论坛歌台唱剧神:程长庚诞生180周年纪念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2年10出版)。《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在《中国戏剧》1991年第2期上发表,《报刊文摘》《戏剧春秋》《戏剧之家》《武汉剧坛》等报刊均摘要或全文转载。是年,应邀担任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辽宁初赛评委、大连市离休老干部文艺汇演评委、大连京剧团演员业务考核评委、西岗区“长春杯”票友邀请赛评委。参加11月,参加大连市艺术工作会议,作为大连市文化局艺委会委员在会议上发言。获大连市文艺创作委员会颁发的“文化集成先进个人”。

1992年 壬申 51岁

3月,出席大连市文化局、大连市文联共同发起的杨秋雯女士八十华诞暨艺术生活六十六周年的庆祝活动。7月,应邀赴西安参加第四届全国戏曲近代文学研讨会,提交论文《梅兰芳与近代京剧改良》,论文先后刊发于《大连艺术》1992年第2期、《戏曲艺术》1993年第3期。12月,论文《京剧要放下大剧种的架子》获大连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颁发的1990-1992年度优秀学术成果。是年,参加大连现代化国际性城市文化建设研讨会。参与大连京剧团新剧目《梁山恨》从剧本讨论、修改,到排练演出的全过程,撰写该剧评论《李逵戏的新创造》,刊发于《大连艺术》1992年第4期。是年,参加大连艺术学校京剧科关于参加全国首届“新苗杯”少儿京剧比赛的研讨和论证。随大连京剧团赴天津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年京剧团(队)新剧目汇演”。参加大连市文化局艺委会活动。应邀担任第二届全国中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选赛辽宁初赛评委、大连市西岗区“长春杯”京剧之友邀请赛评委。

2005年,马明捷与大学同学章诒和合影

1993年 癸酉 52岁

5月,参与组织并主持召开大连日本戏剧研讨会暨首届中日戏剧交流国际研讨会。10月15日,《大连晚报》发表记者刘丰采写的专访《梨园探秘人——马明捷》。是年,组织、主持召开大连歌舞厅文化研讨会。参与组织第四届全国艺术学管理研讨会。参加第二届大连市专业艺术团体业务比赛评委会。应邀担任沈阳电视台举办的辽沈地区专业、业余京剧邀请赛评委。应邀担任大连市西岗区“长春杯”京剧之友邀请赛评委。参加大连市艺术学校京剧科期末教学检查、研讨。应邀出席《大连日报》举办的电视连续剧《北京人在纽约》讨论会。应邀出席大连电视台举办的电影《霸王别姬》讨论会。

1994年 甲戌 53岁

年初开始,由于年龄原因,不再担任大连市艺术研究所的领导职务。10月,论文《京剧传统戏综说》获辽宁省首届艺术科学论文一等奖,此文被《上海艺术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戏曲艺术》全文转载。是年,当选第五届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1995年 乙亥 54岁

4月,《中国艺术院校院团报考从艺指南》由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担任本书编委会主任,并承担该书的撰写、审稿和修改等工作。6月,参加在大连举行的第三届中日戏剧交流国际研讨会,会上做了《日本学者对中国传统戏剧研究的学术价值和在中国的影响》的主题发言。11月,应邀赴天津参加文化部和天津市政府主办的首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担任评论组成员。

1996年 丙子 55岁

5月,论文《梅兰芳金奖大赛漫评》获大连市文艺创作委员会颁发的大连市文艺创作优秀文艺评论奖。5月,《听顾颉刚先生谈京剧》在《中国戏剧》1996年第5期发表,《报刊文摘》《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刊》《麒艺丛刊》(第一辑)等报刊转载。7月,经辽宁社会科学院评定、辽宁省人事厅审批,晋升研究员。11月,随大连京剧团赴日本演出,担任艺术顾问,期间会晤日本戏剧学者波多野太郎,参观早稻田大学演剧博物馆。11月,应邀赴安徽合肥参加由文化部主办、文化部戏曲艺术服务中心协办的纪念程长庚诞辰185周年暨程长庚艺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一教传三派——程长庚与第二代京剧老生》,后被收录于《长庚精神照后人:纪念程长庚诞辰185周年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1998年1出版)。12月,论文《程长庚——徽班领袖、京剧鼻祖》获第五届辽宁省社会科学省级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二等奖。是年,开始担任大连电视台文艺频道监评员,直至去世前。

1997年 丁丑 56岁

3月,应邀赴沪参加文化部振兴京剧指导委员会、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上海市文化局、文汇报及上海京剧院联合主办的上海京剧发展战略研讨会,提交论文《海派京剧与关外京剧》,后被收录于《上海京剧发展战略论集》(文汇出版社1997年12月出版)。6月,参加大连市人才服务中心、大连广播电视大学举办的继续教育(现代科学技术基础知识)培训。12月,应邀参加北京市文化局、北京市艺术研究所、湖北省艺术研究所等单位主办的纪念谭鑫培诞辰150周年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学谭鑫培最好的是麒麟童》,论文被收录于《一代宗师:谭鑫培先生诞辰150周年纪念文集》(京华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是年,受聘于长春科技大学大连影视艺术学院,担任客座教授,主讲《中国戏剧发展史》,聘期至2004年止。

1998年 戊寅 57岁

2003年,马明捷(左起)与大学同学苏明慈、谭志湘、贡淑芬合影

5月,应邀出席大连曲艺厅开幕仪式。7月,应邀出席大连经济广播电台举办的戏迷茶座。12月,论文《海派京剧与关东京剧》获第八届大连市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论文)三等奖。12月,应邀赴京参加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担任评论组成员,期间与蒋锡武一同拜访了顾颉刚先生的女儿、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顾潮女士,共同追忆顾颉刚先生。

1999年 己卯 58岁

3月,受聘大连外国语学院,担任客座教授。4月,受聘中国戏曲学院,担任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导师。7月,参加辽宁省文化厅在瓦房店市举行的辽南戏发展研讨会,做《回顾与展望》的主题发言。12月,获大连市人民政府特殊津贴。

2000年 庚辰 59岁

3月,《张伯驹先生论剧》刊发在蒋锡武主编的《艺坛》第一卷(武汉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当年此文被《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全文转载,常立胜先生在《戏剧电影报·梨园周刊》上发表评论《人格的魅力》。该文先后被《张伯驹与京剧》(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和《回忆张伯驹》(中华书局2013年7月出版)等书收录。5月,《〈狸猫换太子〉史事考》获大连市文艺创作委员会颁发的1998-1999年度大连市文艺创作优秀文艺评论奖。12月,当选第六届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会员代表大会代表。

2001年 辛巳 60岁

3月,出席大连市文化局、大连京剧团等单位联合发起的杨秋雯女士九十华诞纪念活动。8月,影评《革命历史激人奋进——影片〈上甘岭〉观后》获《大连日报》社、大连市电影公司颁发的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革命历史电影欣赏征文二等奖。9月,退休。10月,应邀担任第五届辽宁省艺术节戏剧组评委。是年,被大连京剧团聘为艺术顾问,直至去世前。12月,应邀赴南京参加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担任评论组成员。

2002年 壬午 61岁

12月,出席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袁世海在“大连二号”上的海葬仪式。

2003年 癸未 62岁

12月,应邀赴京参加文化部、广电总局、中国文联、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纪念程砚秋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提交并宣读论文《“鬼音”·程腔·程派》,论文被收录于《程砚秋百年诞辰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2004年 甲申 63岁

8-9月,应邀担任第六届辽宁省艺术节戏剧组评委。11月,应邀赴京参加中国文联、中国剧协主办的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提交论文《袁派、裘派与麒派》,论文被收录于《德艺馨芳: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10周年座谈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12月,应邀赴沪参加文化部、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担任评论组成员,在京剧节研讨会上提交并宣读论文《“移步不换形”——京剧改革的指导理论》,论文被收录于《传承与发展:第四届中国京剧艺术节研讨会论文集》(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是年,受聘于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任客座教授。

2005年 乙酉 64岁

4月,应张宝德邀请到新民市国粹园考察。5月,赴京参加“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首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关外唐”论》,文章发表在《戏曲艺术》2005年第3期,同被收录于《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8月出版)。

2006年 丙戌 65岁

3月,出席大连艺术学校、大连京剧团、大连人民文化俱乐部和大连戏剧家协会共同举办的庆祝杨秋雯女士九十五华诞活动。3月,第17届澳门艺术节之“鼎盛36家──中国戏曲图片展”,活动期间推出“中国戏曲文化讲座”。作为大连京剧院的顾问,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城北、天津艺术研究所所长刘连群、湖北省文艺理论家协会副主席蒋锡武一同应邀赴澳门讲学,讲座由澳门著名戏剧理论家穆凡中主持。7月,始在《大连日报》开辟专栏,发表普及京剧历史文化知识的短文,专栏写作至2009年11月结束,三年多共发表专栏短文近40篇。

2007年 丁亥 66岁

5月,应邀赴京参加“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京剧三题》,后被收录于《京剧与中国文化传统: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8年9月出版)。7-8月,应邀赴沈阳、锦州,担任第七届辽宁省艺术节戏剧组评委。

2008年 戊子 67岁

12月,参加大连市艺术研究所主办的京剧《风雨杏黄旗》研讨会,做主题发言,并撰写剧评《改写历史的〈风雨杏黄旗〉》发表在《大连日报》。

2009年 己丑 68岁

2009年,李小佳(左起)、马明捷、萧润德与本文作者合影

5月,应邀赴京参加“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第三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京剧改良运动百年纪念》,论文发表于《戏曲艺术》2009年第3期,后被收录于《京剧与现代中国社会:第二届京剧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2009年5月出版)。

2010年 庚寅 69岁

春节前,因病在大连第五人民医院住院并接受手术。8月,接受大连《半岛晨报》专栏主持人方海征的采访,讲述有关京剧历史、文化和名家的往事。9月,赴辽宁省中医院就医。接受《半岛晨报》记者方海征采访,就新版电视剧《红楼梦》人物造型中的“铜钱头”提出不同意见。是年,王安奎、穆凡中、李振远、高满堂、杨锦峰、杨赤等同学、友人、同事、学生曾先后到医院和家中看望。

2011年 辛卯 70岁

2月3日,上午杨赤率大连京剧院部分领导、演员到家中给老师拜年,是日晚23:30分在家中病逝。2月5日,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大连文艺及各界人士前往送行。2011年5月14日《大连晚报》发表记者刘爱军采写的报道《追忆大连著名戏曲评论家马明捷:一生只为戏》。10月,骨灰在大连龙山纪念园安葬。杨赤、孟繁杰、刘新阳、李小佳先后发表怀念文章。

2012年 壬辰

10月,经大连京剧院资助,《马明捷戏曲文集》由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全书共75万字,收录马明捷先生生前撰写戏曲文章两百余篇。该文集由前辈戏曲理论家郭汉城先生题写书名,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奎和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张玉珠分别作序,中国戏剧出版社编审苏明慈任特约责任编辑。《文集》出版后,陈培仲、穆凡中、徐城北、沈志良等先后为本书撰写并发表了书评。该书对专业戏曲从业人员和戏曲爱好者均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附记:在本文整理过程中,曾得到马明捷生前所在单位大连市艺术研究所档案室以及杨锦峰、高瑜、马明捷夫人潘琴、胞弟马朋捷、大学同学王安奎、苏明慈、王阔海、学生晨阳、刘瑞勤等位前辈、同仁的帮助,谨此表示谢忱。

猜你喜欢

京剧团大连市研讨会
大连市第六十九中学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我的好朋友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American family culture
Study on the autonomous learning of English listeningusing American TV series
王国钦《知时斋说诗》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李元洛《诗美学》研讨会”在京召开
京剧《辛追》剧本研讨会
告诉你一个不《平凡的世界》研讨会在西安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