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牦牛奶渣加工技术规程

2019-12-18曹涵文于翠翠孟胜亚

中国乳业 2019年11期
关键词:凝乳乳清技术规程

文/周 雨 曹涵文 于翠翠 孟胜亚 陈 锋

(1 西藏农牧科学院农产品开发与食品科学研究所;2 西藏农牧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奶渣又称“曲拉”,是青藏高原地区的农牧民在自然条件下将牦牛乳脱脂、发酵、凝固、干燥后得到的乳制品[1]。奶渣是一种天然发酵型奶酪,其蛋白质含量78.0%,脂肪含量5.9%,乳糖含量5.1%,水分含量10.2%。奶渣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有助于强化骨骼组织;且奶渣中的嘌呤含量很低,有助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奶渣中含有丰富的乳酸菌,可增加胃肠道动力,有助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与吸收[2]。奶渣不仅能直接食用,也可用来制造各种面膜、乳霜。加水调和后的奶渣浆敷于伤口或烫伤部位,能起到杀菌及消炎的作用[3]。随着工业化生产的发展,青藏高原地区的奶渣价值不断地提升,已成为当地农牧民主要的经济来源。目前,当地农牧民采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奶渣存在以下缺陷:发酵及干燥速度缓慢;成品色泽暗黄;不良风味明显;杂质含量较多以及缺乏相应的生产技术规程[4]。因此,需对牦牛奶渣的传统制作工艺进行挖掘与改进,在原有传统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制定出牦牛奶渣的加工技术规程[5]。

1 牦牛奶渣加工技术规程

1.1 工艺流程

牦牛奶渣工艺流程:牦牛乳的收集→检验→预处理→标准化处理→杀菌→发酵→酸度调整→加入凝乳酶→切割→搅拌→干燥→低温贮藏。

1.2 技术要点

1.2.1 牦牛乳的收集

选择哺乳期的健康母牦牛,采用手工或机械的方式进行挤奶。挤奶前应将母牦牛的乳头擦拭干净,并将盛装容器与挤奶工具清洗干净[6]。

1.2.2 检验及预处理

对牦牛乳进行抗生素试验,确保无抗生素残留。且牦牛乳的酸度应<18 °T,牦牛乳的体细胞数应<1.0×106个/mL。将检验合格的牦牛乳用3~5 层粗白布进行过滤,除去残毛、固体颗粒等肉眼可见的杂质。

1.2.3 标准化

将过滤后的牦牛乳加热至45~50 ℃,采用奶油分离机,在4 000~5 000 r/min的转速下进行乳脂分离,使脱脂乳中的脂肪含量低于1.0%[7]。

1.2.4 杀菌处理

将脱脂后的牦牛乳置于不锈钢容器中进行巴氏杀菌。在杀菌温度为68~72 ℃,时间为30 min以内;或者在75~80 ℃的温度下,保持15~20 min。在加热过程中需不断搅拌,避免糊锅[8]。

1.2.5 发酵

选择发酵性能优良的2 株乳酸菌(LP1、LP2)进行组合发酵,这2 株经筛选所得的乳酸菌均来源于西藏、川西高原牧区的牦牛酸奶。采用LP1与LP2优势菌种组合进行发酵,其浓度比为2∶1。在温度为42 ℃、接种量为6.0%、糖添加量为6 g/100 mL的条件下进行发酵[9]。每隔1 h观察一次脱脂乳的凝固状态,直至脱脂乳完全凝固,析出清澈透明的乳清,即可停止发酵,时间为7~10 h[10]。

1.2.6 调整酸度

在添加发酵剂后,牦牛乳经20~30 min发酵后,可用1 mol/L的醋酸对其的酸度进行调整,当酸度调整为21 °T时,即可停止添加醋酸[11]。

1.2.7 加入凝乳酶

使用1.0%的生理盐水,将凝乳酶配制成2.0%的溶液。再在25~30 ℃的温水中保持30 min,以达到将酶激活的目的。在34~36 ℃的温度下加入浓度为15 mL/kg的凝乳酶(RENNET),搅拌1~2 min后,再静置30 min,使原料乳完全结成凝乳块。注意RENNET需沿容器边缘缓慢加入,防止气泡的产生[12]。

1.2.8 切割

当凝乳块达到适宜硬度时,需用奶酪刀(刃与刃的间距为0.5 cm)切成厚度为1~3 cm的小立方体。

1.2.9 搅拌及排出乳清

切割后的凝乳块会相互聚集,因此必须进行搅拌,以便排除凝乳块中的乳清。开始时应在较慢的速度下进行搅拌,以防止凝块相互碰撞而破裂,持续时间为15 min。与此同时,可在槽的夹层中通入热水,对凝块进行加热。加热可分2 个阶段进行乳清排出:第一阶段,将凝块加热至35~37 ℃,在此条件下搅拌10~15 min,使大量乳清排出;第二阶段,在温度为42~45 ℃,时间为30~40 min的条件下加热、搅拌[13]。

1.2.10 干燥

选择3 m3的太阳能干燥箱作为容器,上半部为4 层物料托盘架,下半部为热风室。热风由太阳能集热器供给,集热器面积为3 m2,两端为通风孔,一端置于地面带有进风口,另一端伸入干燥室内并带有热风出口,热风出口位于物料托盘下方20 cm。太阳能面板与地面呈45°的倾斜角度,使阳光充分照射[14]。干燥箱顶部设有热风循环通风口及风速控制阀,热风从物料底部向上运行,从物料层中穿流,与物料进行湿热交换,同时带走蒸发出的水分。物料应在干燥室温度为65~70 ℃,风速为0.3~0.5 m/s,时间为6~10 h的条件下进行干燥,最终得到奶渣成品。使用该干燥法比传统干燥法,时间缩短了10~12 h[15]。

2 小结

采用以上牦牛奶渣的加工技术规程,较符合西藏广大牧区的现实情况。其中,生产奶渣用的牦牛乳应符合国家乳品质量标准。按照下述工艺流程操作:(1)对收集的牦牛乳进行预处理,确保其酸度<18 °T,体细胞数<1.0×106个/mL,无抗生素残留,无固体颗粒等杂质;(2)在温度为45~50 ℃,转速为4 000~5 000 r/min的条件下进行乳脂分离,使其脂肪含量低于1.0%;(3)在温度为75~80 ℃,时间为15~20 min的条件下进行杀菌处理;(4)采用LP1与LP2优势乳酸菌组合进行发酵,其浓度比为2∶1;(5)在温度为42 ℃,接种量为6.0%,糖添加量为6 g/100 mL的条件下,发酵7~10 h;(6)采用1 mol/L的醋酸调整牦牛乳的酸度,使其酸度为21 °T;(7)在牦牛乳中加入浓度为15 mL/kg的凝乳酶(RENNET),加入时,要求温度为34~36 ℃,使其完全结成凝乳块;(8)分2 个阶段对凝乳块中的乳清进行排出:第一阶段在温度为35~37 ℃,搅拌时间为10~15 min的条件下进行;第二阶段在温度为42~45 ℃,时间为30~40 min的条件下进行;(9)对排完乳清的凝乳块进行干燥,需在太阳能面板与地面呈45°倾斜角度,干燥室温度为65~70 ℃,风速为0.3~0.5 m/s,时间为6~10 h的条件下进行。C

猜你喜欢

凝乳乳清技术规程
湖北出台磷石膏无害化处理技术规程
温度对黄粉虫凝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流苏树嫁接耐寒桂花技术规程
乳清蛋白的功能特性分析及在乳制品中的应用研究
乳清蛋白的特性及其在乳制品生产中的应用
葡萄优质丰产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
响应面法优化红曲奶酪加工工艺
不同乳蛋白组分对牛乳酶凝乳特性的影响
国际运动营养品
新碧无存在感高度防晒,比水更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