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教师的语言艺术
2019-12-18何雪娇
何雪娇
(河北省张家口市怀安县柴沟堡镇第二幼儿园,河北 张家口 075000)
语言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工具。幼儿园相对其它形式的教育来说,最大的特点是教师的口语使用特别多,这是由于幼儿阶段独有的特点决定的。幼儿基本上识字不多,他所接受的一切教育、获得的所有知识基本上都是来自于成年人的口耳相传。在幼儿园主要是教师的口耳相传。因此我们幼儿教师的语言要清晰,要用标准的普通话来说,说话时在声母、韵母、声调、音变以及语句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符合普通话语音的规范。
一、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普通话和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大多数的情况是有规律的。如,我们瑞安人的方言没有舌尖后音,把“午睡”说成“无岁”,把“找到”说成“早到”。瑞安方言里没有后鼻音,经常把后鼻音念成前鼻音。如:盼望这两个字,本来望是后鼻音(ang),我们却把它念的跟盼字一样前鼻音(an)
二、注意音变
我们说话时,一串音节连续发出,声音需要发生变化。但我经常发现我们的老师把不该变调的地方变调了。如:儿歌《小白兔》,白字本来是念阳平的,很多老师把它念成上声。
三、注意轻声
有些音节在词语或句子中整个音节弱化,以致声调轻短而模糊,形成轻声。在我们的方言在没用到轻声,而普通话中却经常用到。比如:朋友、聪明、耳朵、风筝等词的后面这个字念轻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引起注意。
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教学实践也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
(一)甜美
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在与幼儿交往中教师要用温柔的语言,充分展示女性的魅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例如,中班《认识玫瑰》一课的开始部分:“小朋友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一天,小狗到外面玩皮球。它一边拍球一边跑,拍呀拍,跑呀跑,皮球滚到了一个花园里。花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小狗一看乐坏了,心想:花儿好看我要摘一朵带回家,连忙挑了一朵带刺的玫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小狗挑中的玫瑰。”我认为,教师这样讲,语言就达到了一种“甜美”的要求。使幼儿语言“甜蜜”的基本要求有:
1.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纯真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浪漫之情。
2.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同时还可采用形容词叠用、摹声等修辞手段,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
3.为了增加“甜美”的效果,可适当用些“呀、啊、呢、啦”等语气助词。
(二)童趣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容易为兴趣所左右。所以,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具有儿童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下面是幼儿学习汉语拼音“u”和“ü”的指导语:
“ü”的头上有两点(边说边用彩笔点出),这两个点呀,是小鱼的眼睛。小鱼身上穿着美丽的衣裳,它脸上的眼珠,黑黑的,亮亮的,
我们一眼就看到了。
可是“u”贼鱼呢,它最好黑弹了,搞的全身黑黑的,眼珠也是黑黑的,这眼珠我们还看得清楚吗?对了,这眼珠我们就看不清啦。所以,“u” 的头上就没有两个点了。由此得到启示,教师语言的趣味性的基本要求如下:
1.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内视觉”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2.把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通过编拟儿歌,故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
(三)短小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瞬时记忆不发达。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这就要求教师(1)多用“散句”。即将一个长句拆零为几个较短的词语单位来表达。如:认识冬天。教师可以这样问幼儿,冬天到了,天气、花草、树木、小动物、小朋友的衣服都有那些变化?教师让幼儿一边想一边回答,利用散句引导幼儿讲出冬天于其它季节的不同。(2)多用儿童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
(四)灵活
课堂中灵活地运用自然、亲切、似家絮语、像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增强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如:一名胆小的幼儿,回答问题时声音很轻,小朋友都听不清楚。
教师笑着说:“说给谁听的?说给自己听的?还是说个大家听呢?”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要求,委婉而亲切。正在上音乐课时,突然一只小鸟从教室外面飞来,唧唧喳喳的叫个不停“小鸟,小鸟!”一个小朋友叫起来。紧跟着,全班小朋友都转头东张西望,边看边嚷。有的还离开座位去捉小鸟。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好哇,小鸟也来听我们小朋友唱歌了,我现在请几位小朋友站起来唱歌给小鸟听听,好不好?”“好!”大家都踊跃的举起了小手。总之,灵活的“抒情插语”,是幼儿教师灵感的闪现,是教学机智的结晶,是促进儿童心智的良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