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古罗马壁画艺术
2019-12-18张芳
张芳
(中国人民大学 艺术学院,北京 100872)
提到古罗马艺术,人们通常会联想到壮丽宏伟的万神庙,高耸入云的图拉真纪念柱,装饰繁复的凯旋门,又或是写实世俗的人像雕刻。除了这些以三维空间呈现的立体艺术品之外,古罗马还留下了大量用于房屋内部装饰的优秀壁画作品。
公元79年,位于那不勒斯海湾的维苏威火山喷发造成了空前灾难,但火山灰掩盖的沿岸城市却像时间胶囊一般被完整保留下来。庞贝城遗迹中出土许多壁画,人们可以大略了解古罗马共和国到帝国时代墙面装饰绘画的演变过程。19世纪德国考古学者、艺术史家奥古斯特·毛乌按照时间顺序将这些壁画分为四种风格,其中前两种流行于共和国时期,后两种风行于帝国时期:
第一风格“镶嵌风格”,流行于约公元前200年到公元前80年。主要做法是用一定厚度的灰泥抹在墙上,刻出凹槽,趁湿上色再打磨光滑,模仿大理石块镶嵌墙面的装饰效果。这种风格灵感或来源于古希腊神庙宫殿,曾遍布地中海地区,好处是降低了室内装饰成本,反映了初期古罗马建筑对古希腊建筑装饰风格的承袭。例如位于意大利赫库兰尼姆的“萨木尼乌姆人之家”。
第二风格“建筑风格”,在庞贝最早出现于约公元前80年。此时艺术家学会用颜料在纯平面上表现立体感而不仅仅简单地用灰泥垒砌浮雕效果的墙砖。典型做法是配合室内已有结构在平面墙上绘制仿真建筑构件,或直接在墙面绘制模拟真实风景的三维幻视景象,以期在视觉上开拓空间,内容多为临摹古希腊风景人物或神话作品。镶嵌风格的护墙板有时也有保留,主要安排在距地面一米左右高的墙裙部分。典型作品有庞贝城的“秘仪”别墅壁画和罗马城的“亚多兰特尼婚礼”壁画。
第三风格“装潢风格”时期人们的审美又回归平面。纤细典雅、充满抽象意味的立柱门楣样式装饰图案取代了仿真大小的立体建筑构件。同样是充满光影的风景、神话场景,不再像第二风格那样运用视错觉比例绘制,而是缩小尺寸悬浮于大面积纯色墙面之上,效果近似今天的框画,又有一种亦真亦幻的风味。
第四风格从公元40年到50年左右开始,盛行于维苏威火山爆发之前,是综合前三种风格的复合样式,无法用某个确切的词汇来定义。此时仿绘大理石护墙板、框画和建筑构件与景深效果全部置于同一空间,整体略显矫饰繁复。如庞贝城的“维季之家”。
一、宏大叙事——《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
庞贝城“农牧神之家”里连接两个花园的中庭有一幅著名的地板马赛克镶嵌画——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这幅作品约于公元前1世纪左右完成,1831年10月被发掘,1843年夏转移至那不勒斯,陈列在意大利那不勒斯国家考古博物馆。值得一提的是,该博物馆现将这幅画置于墙面悬挂展示,而其画面重心都在下半部,显示这幅画原本可能并不是为地面装饰而作。因此有人推测这实际上是希腊湿壁画的复制品。
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表现的是公元前约330年伊苏斯战役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与波斯君主大流士三世作战的激烈场面。画面有部分损毁,所幸主要角色都清晰可辨。这幅画场面宏大、人物众多、构图饱满。亚历山大居左,目光坚定,骑红马,身着绘有蛇发女妖美杜莎的胸甲,向右追赶大流士。大流士高踞于败军之上,重心极不稳定。欧克西亚提斯为了掩护大流士被亚历山大的长矛刺穿倒地,大流士回身哀悼自己的兄弟。除了人物神态各异,驭车人疯狂抽打大流士马车的四匹黑马,马匹惊恐的神态描绘更令人拍案叫绝。画面中部安排了主要冲突,在容易被人忽略的地面部分画家也安排有一定细节,增加了作品的戏剧性。如欧克西亚提斯倒地的坐骑和盾牌里映出的一个跌倒濒死士兵的面孔。画面中方向不一的矛枪、地面上散落的兵器营造出战场的混乱。
马赛克艺术历史悠久,起源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到古希腊时期已经发展得十分成熟。画家首先画好图,再以灰泥做底,用小块彩石或玻璃组成图案或画面。马赛克画最大的优点是非常结实且色泽千年不变,被誉为“永恒的绘画”。通常意义的马赛克镶嵌画使用的石子、碎玻璃、瓦片、彩陶片比较大。亚历山大马赛克画制作工艺称为“蠕虫纹样工艺”。这种工艺真是一项耗时费力的大工程。据计算,亚历山大镶嵌画每平方厘米有15块小石子。整幅高4.5米,宽2.3米,也就意味着要一颗一颗地镶嵌几百万颗小石子。现在位于“农牧神之家”的这幅复制品从2003年制作到2005年,共费时22个月,花费21.6万美元。
亚历山大马赛克镶嵌画在绘画技法上运用到了透视缩影,人物着色具备明暗和高光反光的写实风格。无论原作是何种材料,单就此作来说,粗放的马赛克艺术语言用仅有的几种颜色完美诠释了硝烟弥漫、人仰马翻的战争场面。
二、人间天堂——风景湿壁画《利维亚别墅花园壁画》
位于罗马以北20公里的普力马波塔利维亚乡间别墅里有一幅以花园为主题的壁画,属于第二风格。花园壁画大约绘制于公元前30至20年,原本画在一个拱顶半地下室的四面墙上,现在经过修复陈列在罗马国家博物馆中。穿过展室的圆形拱门,映入眼帘的是绘就在2米高墙面上的一片梦幻树林……金黄鹂、松鸦、乌鸫、黑耳麦翁等禽鸟或飞翔于树丛,或栖息于树杈,或觅食于草坪,或踱步于围墙。低头看脚下,穿过中间黄色的篱笆小门,有一堵粉灰色矮墙,矮墙模拟大理石质感浮雕装饰正是第一风格的体现。矮墙有两处向外延伸,墙内外生长着各种姿态品种的树木,有挂满果实的温柏、橡树、月桂树、海枣树、咧着嘴的石榴……树下是茂密的草丛,鸢尾、罂粟花、包心玫瑰散落其中。阳光穿过雾霭照射在树上,树叶在黄橙的温柏上投下阴影。
制作湿壁画首先要以沙和石灰混合而成的灰泥一层层做底,颜料用水调和后趁湿画在灰泥层上。待颜料渗透进灰泥的孔隙中自然干燥,再将颜料与蜡混合进一步绘制画面的细节部分。利维亚别墅花园壁画尽管绘制于两千多年以前,经过修缮后看来依旧颜色饱满、惟妙惟肖。
利维亚别墅花园壁画的特殊处有二。首先,画中围墙用线性透视法绘制。古希腊人早在公元前约400年就运用了此类方法装饰雅典戏剧舞台布景。花园壁画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其采用了另一种透视方法——空气透视法。说明当时画家除了会用三维光影塑造形象,还认识到空气对景物远近的影响。近处的景物勾明显轮廓、用色坚实鲜亮,远景朦胧、略显晦暗不明,两者之间还有蓝色的气氛游走。画面整体看来笔触轻松又颇具技巧。二是该壁画用极为写实的手法描绘了一个360°全景式风景,达到这种规模的古罗马花园主题壁画再无它处。
表现田园风光的壁画在古罗马曾一度流行,其主题来自波斯,“paradaise”正是其波斯语名称。利维亚别墅花园壁画描绘的虽然是真实景物,但全画充满了浪漫幻想色彩,因为画中植物并非同时开花结果,所画禽鸟也未必能生活在同一片树林。现实世界与天堂花园隔着一堵墙,墙上还有一个鸟笼,笼中鸟与自由飞翔的鸟同处一个空间,这一切都令人无限遐想,又颇有些哲学意味。
三、闲适典雅——《桃与水罐静物画》
观看古罗马绘画作品的时候,常常会感慨2000年前的审美与当代社会也没有太大区别。近现代绘画题材在古罗马时代几乎都能找到。
静物画《桃与水罐》,属于赫库兰尼姆牡鹿之屋墙壁画的一个局部,约作于公元62至79年间,35.6厘米✖33.2厘米,现陈列在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属于第四风格壁画。维苏威火山爆发以前,赫库兰尼姆曾是一个距庞贝城以北几英里之外的富饶海滨城市。牡鹿之屋得名于其列柱廊花园发现的两尊雄鹿雕塑。考古学家认为这座宅邸属于一个富商,因为人们在一条面包上发现了他的印章。古罗马人家里没有烤箱,人们在家里准备好面团后在外面烘烤面包。而在自家面团打上自己的名字是常见做法,以防和别人家的面包搞混。这一切都被维苏威火山灰完好地保存下来。
《桃与水罐》静物画选取古罗马人生活的一个小场景,为日常所见之事物赋予了别样情感。四个桃子在一个枝子上,还有一个被咬了一口,露出里面的桃核,旁边还丢了一块。桃子的绿皮透出蓝色和黄色,通过受光面的白色与灰面的暖黄表现了桃肉的新鲜,显示古罗马画师对色彩的准确把握。除了五个桃子,一个玻璃水罐稳定了画面右下角。玻璃在古罗马十分稀有,也是财富的象征。也许屋主要求在画面中表现一只玻璃水罐以彰显自己的财力。而这正好让画家有机会展示描绘透明物体的方法:他不仅用白色颜料表达玻璃质感,而且将光穿过玻璃和水两种透明介质的微妙变化表现出来。水罐向光面映出桃子,阴影里也有桃子的倒影。瓶子的光滑和环境的粗糙同样形成了质感对比。
古罗马人创作此类静物画通常为了表达好客的信仰,这种信仰其实来源于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宙斯是来客的保护神,他常化身于他们之中测试主人。罗马人倒无意于比肩希腊人对访客的倾力相待,但也毫不吝惜向从罗马来避暑的客人展现自己的慷慨。因此这类静物壁画常见于客房的四壁,仿佛一个宣传单,向来者表明自己将会受到主人的盛情款待。
静物画在古罗马绘画中的出现表明古罗马人的精神世界已经从天地、神、人的关系开始转向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静物画的意义正在于人赋予其的画外之音。
四、美至极美——人物画《春》
古罗马神话中花神来自萨宾,也称为春神。她象征大自然、五月的鲜花,是青春之神。西方艺术历来有不少表现花神的作品,大多是直接描绘人物形象或制作雕像。庞贝城附近斯塔比伊阿瑞阿纳别墅的1世纪人物湿壁画《春》通过描绘花神曼妙的背影,反而给予观者对美丽面庞的无限想象空间,是间接表达法的典范。
画中女神身着黄色长裙,身披缀满小花的白纱,漫步在春天的绿色之中。从她飘动的衣裙人们似乎可以感到微风徐徐和弥漫在空气之中的花香。她左手拿着盛花的竹篓,花蔓从里面弯弯曲曲垂下。她右手翘着三指,回身轻轻撷住一枝白花。这个画面可以解释为花神在采花,也完全可以看做花神在人间播撒春意,她将一朵朵鲜花种在地上,从篓里拿出一枝,遇土就立刻生根发芽。
这幅画充满浪漫灵动的色彩,很难相信它作于两千年以前,女神鹅黄色衣裙搭配石绿色背景即使放在今天看也颇具时尚品味。古罗马人迷恋富于个体特征的雕像和肖像,这幅作品抛弃了常见的面部描绘而颇具形式感,或许也是早期古希腊时期绘画的摹本,但古罗马人肯定将自己掌握的明暗体积塑造法运用于其中,皮肤、衣裙、植物的质感表达更胜一筹。
五、结语
这就是古罗马壁画艺术,脱胎于古希腊艺术又极富个性。当时人们给予艺术无比自由度促使艺术蓬勃发展。古罗马人居所的壁画留存,反映中上层社会不仅生活富庶,也有鲜明的审美品味。古罗马人的艺术一直具有实用性,用于房屋装饰的各种壁画可以从一定角度展现屋主的学识修养,也为待客时增加了谈资。古罗马画家对客观世界的表现方式启迪了十四至十六世纪西方文艺复兴时期众多艺术家。古典时代的艺术具有不朽性,多了解西方艺术的根源可以更好的认识西方艺术并指导我们自己的艺术创新与发展。